吴运铎(1917-1991),湖北省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人。历任新四军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为我国的兵器工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09年9月,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小师傅带小徒弟 1917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安源煤矿一个赤贫之家,兄妹七个,他排行第三。吴运铎上完小学就失学了,跟着矿工翻山越岭挑煤,挣点辛苦钱谋生度日。1930年,经同乡介绍,父亲带着一家人来到长江边的石灰窑(今属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吴运铎弟兄几个都到富源煤矿当学徒。 1930年代的黄石(时属大冶),是中国最著名的工矿特区之一,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由湖北汉阳、大冶和江西萍乡的四家厂矿组成,其中两家在黄石。“大冶的石灰窑(地名)面临长江,左右和背后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峻岭。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铁、煤、石灰石和其他矿产......江岸上耸立着鼓风炉,高大的烟囱插遍山脚,黑烟结成乌云,笼罩着矿区。火车匆忙地顺着江岸奔跑,把褐色铁矿石从山里运到铁厂。”这就是吴运铎记忆中的石灰窑,他在这里度过了永生难忘的青少年时光。 煤矿工人常年在地下深处从事最危险、最艰苦的劳动,衣不蔽体,命在旦夕,受尽欺凌。作为学徒,就更是猪狗不如,任人打骂。正如当时工人中传唱的一首民谣:“工人最苦是学徒,白干三年不如牛,残菜剩饭不饱肚,挨打挨骂一身愁,稍有一点没应酬,把头逼得没活路。”吴运铎被分到电机车间,每天上班前要烧开水、泡茶、扫地、打洗手水,稍有不周,就会遭到工头的打骂。有一次,由于极度困倦,他坐在炉边睡着了,铁壶被烧破,手被烫伤,工头不仅没有一句同情话,还说“烫死活该”。学徒干一个月才三块钱工钱,扣除伙食费,剩下的钱连剃头都不够。 井下劳动十分危险,吴运铎几次遭遇事故,差点死于非命。矿工最害怕的是春天,雨水多,导致事故频发。有一天,大水灌满了第三层直井,淹没了井底所有的横井,吴运铎奉命下井移动水泵、安装电灯。他抱着一根木柱接线,不料被水泡烂的木柱突然折断,他随着木柱从井上往井下坠落,眼看就要粉身碎骨,幸好被下井的梯架挡住,命还在,人却被摔昏过去。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吴运铎抓住一切机会学技术,钳工、电工、焊工,他都认真钻研。渐渐地,他的问题连师傅也回答不了,只好向书本学。家里人多房小,他就把车间的阁楼打扫干净,一下班就去那里看书。阁楼上冬冷夏热,然而吴运铎沉浸在书中,学而不倦,完全靠自学啃完了《工业小丛书》和《物理小丛书》。他利用晚上空闲,在车间开设技术讲座,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工人们。 按照规矩,三年出师,而吴运铎只一年半就出师了。17岁那年,他正式成为一名机电工人,而且工程师还让他带两个学徒,同事们笑他“小师傅带小徒弟”。他后来成为军工专家,与在黄石这段磨练是分不开的。 义务宣传员 1920年代初,黄石逐渐形成拥有铁矿、煤矿、冶炼、水泥和电力的工矿区,到1927年,共有约13000名产业工人。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黄石工矿区的工人运动,1921年建党,同年就派遣林育英到黄石开展地下活动,次年3月成立了黄石地区第一个党小组,5月成立第一个党支部。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小学教导主任干仲儒是地下党员,有时为工人举办抗战讲座,吴运铎受其影响,也经常在家中举行工人集会。听讲的人越来越多,他就和同事在冶钢一门外租了两间房子,举办矿工时事座谈会,这是黄石众多救亡组织中较早和较有影响的一个。 10月,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员会成立,立即派蒋立和张明以《新华日报》推销员的身份到黄石秘密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吴运铎帮助张明等人在矿上建立了《新华日报》发行站,并成为最积极的义务推销员和宣传员。干仲儒宣讲抗战形势,吴运铎则给矿工读报、讲时事,并让两个徒弟把最重要的信息抄录下来,贴到源华煤矿公事房前的墙壁上,以扩大抗战宣传影响。国民党地方当局暗中想尽办法阻挠《新华日报》的发行,有时借故没收,有时毒打报童,抢夺报纸,吴运铎就组织工人护报,使其继续发行。 有一天,吴运铎读到消息,朱德总司令号召全国人民募捐为八路军制备防毒面具,他半夜里跑到小学去借了一架油印机,自己刻蜡板、印收条,天一亮就去各煤矿找工人们募捐,大家你一角,我一角,凑了10多块钱,当天从邮局寄到《新华日报》转交八路军总部。1938年4月13日的新华日报刊登了矿山工人附寄的捐款信,具名是“大冶石灰窑源华煤矿机电股工人敬启,经募人吴运铎”。在吴运铎的发动下,7月,矿工再次捐款15元寄给八路军,那是利华煤矿工人所得遣散费的一部分,是他们和家人的养命钱。 吴运铎的亲笔信 组织大罢工 1938年6月,侵华日军进逼武汉,国民政府命令黄石各厂矿西迁,以免资敌。各厂矿纷纷发放遣散费,而源华煤矿行动迟缓。6月24日夜,吴运铎发现矿方职员和家属暗中搬运细软,准备乘船外逃。如果他们溜了,工人们连一分钱也拿不到。他迅速与矿工们商议,去找资本家谈判,要求发放三个月工资作为遣散费,否则就举行罢工。机电工程师偷偷告诉他吴运铎:“让别人去闹,你不要出头,经理说给你双份也行......”他知道这是分化瓦解工人的小伎俩,坚决拒绝了。 6月25日下午6点,一个外号“八碗半”的工人用铁锹打断了锅炉汽筏的把手,顿时汽笛长鸣,矿工们从各个方向奔向矿办公楼,举行总罢工,要求矿方接受工人的要求。矿经理躲进矿警所,工人又围了过去。矿警长易介五带领几十个警察鸣枪威胁,工人们毫无畏惧,并动手砸门。矿警突然开枪,当场打死4人,打伤11人,这就是震动远近的源华惨案。 血腥的屠杀没有吓倒工人们。当天夜里,吴运铎将事件经过写成文章寄出,《新华日报》迅速刊发,各界纷纷遣责矿方,给矿工以有力声援。第二天,矿工们再次包围办公大楼,要求严惩凶手,厚恤死者家属。吴运铎等人被推举为矿工代表与矿方谈判,迫使矿方接受工人的条件。达成协议后,全矿工人积极投入拆迁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机械、电气设备的拆迁任务。 罢工负责人吴运铎成了矿方的眼中钉。罢工结束后,一部分矿工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鄂东抗日游击队,走上了战斗第一线。矿方秋后算账,密谋以组织暗杀团的罪名逮捕吴运铎,徒弟阮祥元得到消息,及时通知了他。1938年9月,他离开黄石,投奔江南新四军。 源华煤矿东井口(2016年摄) 兵工专家的黄石情结 吴运铎凭着在黄石工作的经验和刻苦的钻研,和他的团队一起,制造了新四军自己的第一支步枪、第一颗子弹、第一颗迫击炮弹、第一颗地雷、第一个兵工厂。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史沫特莱曾去参观新四军修械所,她拿起吴运铎等人制造的步枪亲自试射,连发三枪,然后参观制造设备:长凳子、矮凳子、木桩、木板、石磨......末了,她感慨地说:“我从美洲到欧洲,到过很多国家,也看见过很多工厂,可是还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的兵工厂。真是世上少有!” 吴运铎在黄石生活、工作了近9年,在新四军遇到的第一个好友罗克绳也是黄石人,因此对黄石怀有深挚的感情。他在自传中写道:“(黄石的)矿山是养育过我、磨练过我的地方,在那里,我开始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1938年,吴运铎参与了黄石厂矿设备拆迁工作,使设备未落于日寇之手。10年后,解放大军南渡前夕,他又写信给源华煤矿,提醒师兄弟们保矿护厂,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陈贤瑞与吴运铎既是汉阳同乡,又是工友,他的叔父陈国斌是吴运铎的师傅。1951年吴运铎回黄石,专程去看望陈国斌夫妇。1952年,吴运铎向中南局工业部副部长曾志推荐陈贤瑞去平顶山矿工作,任副总工程师。1982年6月16日,吴运铎给时在胡家湾煤矿工作的陈贤瑞写信说:“源华煤矿1938年的大罢工是我掀起发动的,我也计划写这一回忆录,以应湖北矿务局矿史编委会所约之稿......”1988年富源煤矿建矿80周年前,吴运铎抱病题辞:“把光和热献给人类。——为湖北黄石矿务局建井八十周年题。”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因病逝世。他12岁挑煤谋生的故事《劳动的开端》,曾经收入小学语文课本。回忆录《把一切献给党》,是建国后成书最早的革命回忆录,累计印刷40多次,1500多万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