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人歌·襄阳乐|黄石历代诗歌选讲之1.2

 余一梦2005 2021-06-22

越人歌

——黄石历代诗歌选讲之1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原载黄石日报2017年9月21日5版)

【题解】

《越人歌》,春秋时期越地一位划船人为鄂君子皙而吟唱,由此留存于历史。诗题为后人所加。

鄂君子皙,即公子黑肱(?529),字子皙,春秋时期楚国楚共王之子。周夷王八年(前887),楚国国君熊渠攻取鄂地,封其中子红为鄂王,都于鄂(遗址在今大冶市金牛镇鄂王城村胡彦贵湾)。楚王熊渠及长子去世,红继位为楚王。周庄王八年(前689),楚文王即位,迁都于郢,鄂王城乃成楚之别都和封邑。楚康王(前559544年在位)封其弟子皙于鄂,世称鄂君子皙。

西汉刘向《说苑》卷十一《善说篇》载: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盥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划船人唱给鄂君子皙的歌,本是越语,以楚语为其歌辞注音,就是以上32个汉字。翻译为西汉当时的汉语,即是《越人歌》。这是楚辞体最早的诗歌,是有史可证的第一篇汉语译诗,也是中国最早的情歌,其文学、语言学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由于子皙曾被封为鄂君,而此诗歌得以流传亦与他有关,故以其作为黄石地区诗歌之开端。

【注释】

搴(qiān):拔。搴舟,犹言荡舟。一作”,从《北堂书钞》卷一六所引作

被():同,覆盖。訾():说坏话。诟(gòu)耻:耻辱。

顽:《诗纪》作“烦”,意为烦乱。得知:《说苑》作“知得”。王子:此处指鄂君子皙。

说(yuè):同

襄阳乐

 ——黄石历代诗歌选讲之2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

但问相随否,何计道里长!

(原载黄石日报2017年9月29日6版)

【作者简介】刘诞(433―459),字休文,彭城绥里(今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子。元嘉二十年(443)封广陵王。孝武帝刘骏讨太子刘劭事平,以诞为侍中,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改封竟陵王。受孝武帝猜忌,孝建二年(455)出任南徐州刺史,大明元年(457)转任南兖州刺史。后占据广陵造反,被沈庆之率军击杀。著有文集二十卷。

【题解】

此诗选自《乐府诗集》,为《西曲歌》系列之一。《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编纂,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五千多首。现存一百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书。《乐府诗集》中的“清商曲辞”类以地域分为以建业为中心的吴声歌和以江陵为中心的西曲歌。吴声歌情致缠绵软腻,多诉相思。西曲歌“声节送和与吴歌异”,多言怀远 ,格调质朴。《襄阳乐》一组九首,本书所录为第三首。

《乐府诗集·襄阳乐》题解引《古今乐录》曰:“《襄阳乐》者,宋随王诞之所作也。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449),乃为雍州刺史,夜闻诸女歌谣,因而作之。”《襄阳乐》可能是刘诞采录民女所唱歌谣加工而成,是所知最早写到西塞山的文学作品。

【注释】

①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是两千多年江陵县城及其中心所在,从秦置江陵县以来至1994年前,作为城市概念的“江陵”就是指这一地区。西塞:历史文化名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市区东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江之右岸有黄石山……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陌:本义为田间东西向的小路,亦泛指田间小路,引申为道路。

“江陵”二句,意指江陵至建业(今南京)的长江水路有三千三百里,而西塞山位于其中部。《古今乐录》曰:“《懊侬歌》者,晋石崇绿珠所作,唯'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隆安初民间讹谣之曲。宋少帝更制新歌三十六曲。”《懊侬歌》中有句云:“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三国吴置扬州,治建业(今江苏南京)。南朝乐府中之扬州,均指建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