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人日

 余一梦2005 2021-06-22

故乡读书会

    

    

余梦楼

    

【作者简介】

  

  李全修(1940—),湖北省武汉市汉南人。

  1960年参加工作,终身从事师范教育。

  以舌耕为本业,笔耕属于玩票,雖无几何成果,仍乐此不疲。  

  行年八十,不知老之早至。

  

[此图为故乡读书会专用会标]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人日

文|李全修

古代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这与原始神话有关。远在西方《圣经》之前很久,中国古代就有了类似创世纪的神话。太平御览》卷三○引《谈薮》注云:“一说,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北史·魏收传》引董勋答问礼俗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说是在天地开辟之后,女娲开始创造世间万物,从正月一日开始,八天依次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人、榖。正月七日是人类诞生的日子,故称“人日”。

宋·高承《事物纪原·天生地植·人日》东方朔 《占书》曰:“岁正月一日占鷄,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猪,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穀。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说明在汉代,这些日子主要是用于占卜,以人日这一天的阴晴占卜未来一年人的吉凶休咎。杜甫《人日二首》其一写道:

元日

元日至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此诗就反映了这一古俗。此诗作于大历中,杜甫因安史之乱流落夔州,心情忧郁,就采用春秋笔法,借元日至人日连日阴寒,隐射自安史乱后,人、物岁岁俱灾。苏轼《新年五首》其一“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以及唐代以后历代多有诗人以“人日晴”为题咏诗,也都是这种“七日占人”古俗的反映。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逐渐演变成为进行庆祝、祭祀等类活动的节日。西晋贾充《李夫人典戒》说:“人日造华胜相遗,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像西王母戴胜也。”张岱《夜航船》云:“晋人日造华胜相遗,剪彩镂金插鬓。”说明晋代已经有了造胜相赠及戴胜的习俗,故唐代李商隐《人日即事》诗有“剪彩为人起晋风”的句子。《史记·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华胜即花胜,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的花形头饰;人胜则是小人形的头饰。胜的式样则按当时流行的祥瑞图、西王母画像中的模样仿制。因为戴胜之俗,故人日又叫人胜节。

《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綵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说明到了南朝,人日风俗又有了发展,除造华胜相赠外,还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或插头鬓,或贴屏风,故李商隐《人日即事》诗又有“镂金作胜传荆俗”的句子。此外,又增加了喝七菜羮、登高赋诗的风俗。

七菜羹是用七种菜果做成的菜羹。各地差异,所用的菜果有所不同,大致有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

关于七日登高,《荆楚岁时记》又引郭缘生《述征记》云:“魏东平王翕,七日登寿张县安仁山,凿山顶为会望处,刻铭于壁,文字犹在。铭云:'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老子》云:'众人凞凞,如登春台。’《楚词》云:'目极千里伤春心。’则春日登临。自古为适。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桓温参军张望。亦有正月七日登高诗。”

剪胜戴胜贴胜之俗、吃七菜羹之俗、登高之俗,都一直沿袭到后代。从下面所录之诗可见。

剪胜、戴胜如: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唐·徐延寿《人日剪彩》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唐·温庭筠《菩萨蛮》)

 

阳律初回七日春,谁将灵品占佳辰。镂金剪彩空迎福,无奈牛羊已胜人。

(宋·宋庠《人日》)

花胜已宜春,剪彩更为人。风光今日好,颜貌一时新。

(宋·刘《人日立春》)

红日窥窗春意逗。剪彩为人,戴胜今朝又。睡起尚嗔人语骤。晓妆无力东风透。轻暖轻寒浑似旧。笑问檀郎,验取腰肥瘦。六博闺中夸胜手。鬓边不觉金钗溜。

(明末清初·梁清标《蝶恋花·人日》)

食菜羹如:

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独献菜羹怜应节,遍传金胜喜逢人。

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东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                                 

(唐·戴叔伦《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一三五七变而通,端月骎骎气已中。花胜菜羹新节物,柳条桃萼旧春风。

诗成杜老曾悲雪,文就韩公向讳穷。我有乡名实不足,已将贫富任空

(宋·李正民《人日和同院》)

晴明人日那能得,方朔占书试举看。老去不无惊岁改,杯迟犹自作春寒。

世间沓同风过,客里光阴信指弹。七种菜羹传旧俗,呼童办此未为难。                                          

(明·杨廉《癸未岁人日和杜工部韵简吴东湖》)

登高如:

玄云敛夕煞,青阳舒朝。熙哉陵冈娱,眺回目

(魏晋·张望《正月七日登高作诗》)

日照前窗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蛾绕烛飞。

(南北朝·阳休之《正月七日登高侍宴诗》)

仆本多悲者,年来不悟春。登高一游目,始觉柳条新。杜陵犹识汉,

桃源不辨秦。暂若升云雾,还似出嚣尘。赖得烟霞气,淹留攀桂人。

(唐·乔侃《人日登高》)

人日滞留江上村,定知芳草怨王孙。题诗寄远方挥翰,扶杖登高独出门。

柳色忍看成感叹,花前归思自飞翻。浮阳披冻虽才弄,已觉春工漏一元。

(宋·苏轼《雅安人日次旧韵二首》其一)

剪彩肠逾结,伤心景自流。春风才七日,泉路自千秋。

凄断雁非字,悲看月又钩。登高一临眺,极目总堪愁。

(明·沈宜修《人日》)

又由登高发展为一般的出门游览,如下列诗所写:

长途酒醒腊春寒,嫩蕊香英扑马鞍。不上寿阳公主面,怜君开得却无端。

(唐·罗隐《人日新安道中见梅花》)

好遨蜀风俗,夔人贫亦遨。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

遨头老病守,呼宾酌春醪。归来及初鼓,繁灯照霜毛。

(宋·王十朋《人日游碛》)

人日西郊路,晨光射浅滩。停桡喜萧散,照影叹衰残。

社酒香浮瓮,春蔬绿满盘。山茶虽慰眼,不似海云看。

(宋·陆游《人日偶游民家小园有山茶方开》)

肩舆岂不稳,万象非我有。呼童换马来,湖山落吾手。

(宋·杨万里《人日出游湖上十首》其四)

唐代庆祝人日的活动十分隆重,皇帝这一天要在大明宫举行盛宴,并赐予臣子彩缕人胜,所以沈佺期、苏颋、李适、李峤、马怀素、韦元旦、李乂、郑愔、崔日用等诗人都有《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之作。现录沈佺期诗于下,以见其盛况:

拂旦鸡鸣仙卫陈,凭高龙首帝城春。千官黼帐杯前寿,百福香奁胜里人。

山鸟初来犹怯啭,林花未发已偷新。天文正应韶光转,设报悬知用此辰。

关于人日,还有两个有趣的故事。一是南朝刘宋寿阳公主梅花桩的故事。《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引《杂五行书》云: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一是隋朝著名诗人薛道衡作《人日》诗的故事。唐·刘餗《隋唐嘉话》记载:

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这两个故事成为后世写作人日诗的常用典故,如;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为人起晋风。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唐·李商隐《人日即事》)

长途酒醒腊春寒,嫩蕊香英扑马鞍。不上寿阳公主,怜君开得却无端。

  (唐·罗隐《人日新安道中见梅花》)

道衡人日独牵愁,南北胡为一处囚。学士诗成应属和,寿阳梅落殆神谋。

醉思侍宴登丹殿,寒想开箱睹黑裘。佳句缤纷飞白雪,雪天宜饮亟来休。

(宋·彭汝砺《人日》)

雪后江梅灿玉英,萧然人日半阴晴。杂占谁问东方朔,妙思空怀薛道衡。

胜千年传故事,菜盘七种荐春羹。白头不落山林事,又向名园听早莺。

(明·文徵明《人日直夫东园小集》)

轻寒侧侧下帘栊。细雨乍濛濛。盆池浅绉冰初解,便山茶、斜著殷红。四见丁年,几逢人日,万事酒杯中。银幡凤倚绣花丛。    小阁影朦胧。辛盘七种羹方荐,问梅花、点额还空。为人,缕金作胜,都未见春风。

(清·邹祗谟《一丛花·丁未人日》)

  


——余梦楼出品——

余梦楼诗词集|2018

我的2018:假装在认真生活      

相关链接:

岁月留痕|读李全修《逝者已矣 我心孔怀 》

李全修:我的“学前教育”| 《散花洲》2017年春季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