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的乡村,来到了吗?

 夏禾锄锄 2021-06-22

这两天回乡下,和一些老人聊天,聊得最多的是谁家盖了新房,谁的收入多少。让我这个书呆子对经济学理论有了更深的领悟。

有天有地的别墅,宽敞大气的院子、进出方便的汽车,没有污染的蔬菜……你会不会很羡慕乡村的诗情画意?城里40平米的老破旧可以换得农村里一个四层楼的豪华别墅,乡下的生活成本很低,为什么城里人还是不愿意到乡下去住呢?因为大部分人看到的是表面,深入下去,乡下有你想象不到的艰辛。

 流淌的兰江,肥沃的平原,历来是盛产水稻、甘蔗、棉花的鱼米之乡,我家孩子的爷爷奶奶就住那里。

早上五点起床,吃一大碗稀饭,拿上农具来到田间,挖地、播种、除草、施肥、灌溉……只要你愿意,总有干不完的活。

这就是七十多岁老人的“诗意”生活。

“去年我俩农田的收入还不错,甘蔗卖了三千五,玉米卖了两千元,蔬菜七七八八卖了一千。”老爷子很高兴的样子。

“这些钱还是我的功劳呢,你腰痛打针灸花了一千多,感冒花了五、六百,脚痛胃痛,又花了不少。还是我赚得多,去一个食堂洗碗两个月七千;帮老板摘无花果两千,帮老板在地里拔草两千。”

两位老人为期一年的农田劳作换来六千多元的收入(还不包括成本),这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如果没有奶奶去外面打工赚钱,如果没有老板在本地提供就业机会,老人扣除看病吃用就几乎没有剩余,一旦碰上疾病意外毫无招架之力。

孩子的小奶奶、小爷爷60来岁,也在农村,他俩手脚快,力气好,女的去苗木老板那里培育营养钵------就是把泥土放在一个小花盆里,按劳取酬,十二个小时有两百多元;男的帮着泥水匠打下手,一天八个小时,也有一百八。累是累点,几年下来,他们也在农村盖了漂亮的别墅,装修、买地基等花了近百万。

孩子另外的一位堂爷爷、堂奶奶,接近70了,七、八年前从农村来到城市。女的帮着老板扫地、烧饭,男的看管工地、打杂,平时住在工地。一年收入有七、八万,比起农田干活轻松多了。他俩的儿子原来在餐馆打工,学到一手好厨艺,自己出来开火锅店。店里夫妻两个,请一女工,一年收入二、三十万。他们在城里买了房,现在房价翻了几倍。

孩子的姑奶奶,50多岁,九年前学习当月嫂,月薪一万五,还抢着上门来请,一年轻轻松松赚十多万。儿子在城里的新房、装修都是她搞定。

同是农村人,为什么孩子的奶奶、爷爷比其他人的收入少?是他们还不够吃苦耐劳吗?

NO!

夏天酷热的季节,当我们开着空调睡觉的时候,她凌晨四点已经起床,摸黑到达果地,帮着老板摘下无花果,赶在十一点前装箱运往城市。早上半天的辛苦能带来80元的现金。

所以勤劳却不富裕,原因是没有机会进入城市,没有机会参与城市化分工。

当领退休工资的大妈在悠闲的广场舞时,他们在那里不辞辛苦;即便炎热夏季如此辛苦,工资如此之低,还有冒着热晕在果园里的风险;那些七八十岁的农人还是感谢承包果地的老板,使得他们能在自家门口赚到钱。

而如果自己种庄稼呢,能赚多少?

种水稻,一亩田按产量最高计算,可以产十三担(一担一百斤)稻谷,一担稻谷一百五十元,总收入算两千。种子、肥料、灌溉、收割机、农药成本,成本为五担稻谷,合计七百五十元。但是水稻从播种到管理到收割所有的劳动力成本没有计算在内。满打满算,一亩田的水稻收入大概有一千二百元。

种甘蔗,1995年,老品种一米长的甘蔗上门收购价是十元一捆,一捆十根;2021年,改良后有两米多长新品种甘蔗,上门收购价一捆徘徊二十五元到四十元之间。26年过去了,甘蔗几乎没涨价。和水稻相比,甘蔗产量高,扣除成本,一亩田可以赚五、六千,但是甘蔗笨重,对体力的要求更高,年纪稍大就吃不消了。

农业的周期长,雨灾、旱灾不可控因素多,价格低,要想富,肯定得另找出路。

农产品为什么这么便宜,如果扣除通货膨胀,搞农业是亏本的。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首先,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可选择替代品更多了,以往贫穷穷年代,家家户户都要买一把甘蔗作为过年礼物。而今,车厘子、哈密瓜、西瓜、猕猴桃等各类时尚水果应有尽有,甘蔗不香了。

第二,分散的、零乱的、小作坊的经营方式造就的是低效率、低水平的的农业。

而在发达国家和东北稻米产区,采用的是工业化的经营,市场化的运作。不管高产的低端稻米,还质优的进口香米都有价格优势,两者的竞争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勤快的农民哪怕二十四小时不吃不睡也没有意义。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农村的未来在哪里?不用我啰嗦,聪明的农民已经用脚做出了选择。除了老弱病残,或者有孩子依靠的老人,几乎没有人依托农业,扎根农村;即便在农村也不是经营农业为主。

乡村别墅一幢比一幢漂亮,装修一家比一家豪华,但是造房子的钱绝大部分都是农业之外。别墅里也仅仅在过年这几天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个星期后,大部分别墅的主人将各奔东西,或回城上班,或带孩子进城读书,或去城里做生意。

所以,城镇化才是农村的诗意,市场化才是农业的前景,参与市场,参与分工才是农民的出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