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香故里”考辨

 新用户6281qeSE 2021-06-22




黄香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来,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履历中却留下了许多疑问。如关于他的生年,他的家世等,史书缺载。特别是他被罢免魏郡太守一事,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按《后汉书》黄香本传载,延平元年(106),全国普遭水灾,朝廷敕令各地,不准虚饰灾情,掩匿盗贼,草菅人命,中饱私囊。黄香终因此事受牵连而被免职。数月后,卒于家。这其中的详情后人不得而知。
黄香生平中,虽然疑点颇多,但有一点可肯定的是,他是汉代江夏郡安陆县人。《后汉书》本传中说:“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自汉代以来,对于黄香的故里,并没有谁提出质疑,只是在近几年,一些人为了提高本邑的知名度,遂将黄香强行附会本土。
最近,笔者读到2003年《孝感文史资料》(孝感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王腊成主编)第十一期,上面刊载有张积翰先生《黄香》一文,文中提出黄香故里在云梦的观点。其中写到:“云梦县是汉孝子黄香的故里。他生于斯死于斯归葬于斯。”
张积翰文中提出的“黄香故里在云梦”的说法,其实并无实证,他全文的立论基础主要是两点:一是他小时候见过云梦有黄香的墓;二是清代《云梦县志》载有前人拜谒黄香墓的诗。窃以为,仅凭这两点,要推翻《后汉书》黄香“江夏安陆人”的说法,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我们认为,探讨黄香故里,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古文献关于“黄香故里 ”的记载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考察汉代江夏郡治和汉代安陆县城的历史方位。张积翰持“云梦说”,其主要错误在于把汉代江夏郡的郡治同安陆县的县治不加区别, 以为安陆县乃江夏郡附郭县便郡县合一。这是缺乏历史地理知识所致。
据《汉书地理志》、《水经注》载,汉高帝六年(前201)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故以为名。又据唐杜佑《通典》、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江夏郡治在云梦县东南。《大清一统志》亦说,汉江夏郡治在今德安府之云梦县。云梦置县时间在西魏大统十六年(550),以上所记“云梦”即今之云梦县城。“汉江夏郡之郡治即在今之云梦县城东南一带”的结论,大致与事实相去不远。
我们再来看汉代安陆县城址的位置。从现在能查到的资料看,古代的历史地理文献上,大都主张古郧国都城是在今安陆市城区。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明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都是这样记载的。《水经注·涢水》云:“辽水又西南流,至安陆县故城西,故郧城也。因冈为墉,峻不假筑。”唐李泰《括地志》云:“安陆县城,本春秋郧国城。” 《元和郡县志》:“安州安陆,春秋时郧子国。后楚灭郧,封斗辛为郧公,即其地也。” 《读史方舆纪要》中说:“今府城安陆,春秋时郧子国也。”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云:“今德安府安陆县为郧国地”。又据《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载,孙权遣从弟孙奂领江夏太守,治安陆城,修立邸阁。从宋绍熙三年至明洪武年间,安陆古城曾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重修。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还依稀可见代明安陆古城池的风貌,自春秋时起,今安陆城即安陆县县治所在地。
以上史料表明,汉代江夏郡的郡治和安陆县的县治是两个不同地理概念,前者在今云梦境内,后者在今安陆境内。我们绝不能为了说明黄香是云梦人就把江夏郡治安陆县治混为一谈。
这里又出现另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后汉书》不直接说黄香是“安陆人”,而要说是“江夏安陆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早在先秦时代,姓、氏二者有着明确的区别,姓用以标血缘,而氏则用以辨贵贱。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变封建制为郡县制。郡县制虽然摧毁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秦代以后就不再存在社会等级了,而只是表示新的社会等级的符号产生了。秦汉时的所谓“郡望”,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标志社会地位的符号。有些家族由于世居某地,人才辈出,或由于战功,荫及后世,遂成为当地的豪门大族,这种家族由于在当地为人所仰慕,故称之为“郡望”。如“陇西李氏”、“清河张氏”、 “太原王氏”等。所谓“江夏安陆”,“江夏”乃黄香郡望,“安陆”才是其出生地。经查《后汉书》人物志,范晔的行文是很规范的,如“班超,扶风平陵人也”、“王充,会稽上虞人”、“张衡,南阳西鄂人也”。而对有些传主则只记其郡望,如“李云,字行祖,甘陵人也”、“刘瑜,字季节,广陵人也”、“邳彤,字伟君,信都人也”、“范升,字辨卿,代郡人也”。
从以上考证可知,汉代黄香“安陆人”的结论是十分稳允的。

二、“黄香故里”应该从方志史料中去找结论

判断一个人的籍贯,除了他的本传是否记载外,再就是了解其墓葬和祠庙情况。最早记载黄香墓葬的是康熙五年(1666)的《德安安陆郡县志》,其中写道:汉尚书令黄香墓在城内府署东,同知署后。相传府城内府署东十数武旧为杨姓园,偶掘地见其碑。随后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安陆县志》、光绪十六年(1890)《德安府志》、民国十年(1921)《湖北通志》均有记载。《安陆县志》还载,“司空赠车骑将军忠侯黄琼墓在府城西白兆山下雷公庙”,“旧逸其址,康熙乙巳治西白兆山下雷公庙有土人掘得墓砖,有'黄相公墓’数字。邑诸生黄士博言于郡伯高翔,严诫掩之”。而《湖北通志》则云,除安陆外,云梦、孝感两县亦有黄香墓。关于黄香墓多见的问题,《德安府志》考之甚详:“安陆志在府署东十数武,旧为杨姓园,掘地见其碑,秘之。道光二十四年,知府易容之复建碑碣。光绪五年知府黄式度建祠于墓东。又云梦志在云梦北官道旁亦有黄孝子墓。一统志香墓在云梦,广舆记香墓在安陆。今以残碑考之,当以府城之墓为据。”府志还同时收录有知府周启运等人的咏郡署黄孝子墓诗。如“郧城彦硕古名贤,叶令箕裘至性全”,肯定黄香墓即在安陆。墓碑是考古学的重要实物凭证,这是考据学上的常识。如李白写有《山中问答》一诗,其中有“问余何事栖碧山”句,全国称“碧山”者多处,有山东的,有湖北的,还有安徽的,于是这场“官司”打了多年,后来在安陆白兆山发现了明代何迁手书李白《山中问答》红石诗碑,学术界才定此诗写于安陆。由于笔者孤陋寡闻,目前尚未见到先于安陆康熙五年发现黄香墓碑的记载。
《湖北通志》的编纂者对黄香这种多墓并存的情况也不解,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认为安陆县发现的墓地,实为黄香的旧祠墓地。我们知道,所谓祠庙,是古代祭祀先祖的地方。按周朝庙祀之制,天子、诸侯之祖庙谓宗庙,而士大夫以下称家庙,即后世之祠堂。这大约也是光绪五年德安府的黄姓知府黄式度“建祠于墓东”的原因。既然黄香的祠庙即在安陆,那黄香“安陆人”的结论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三、天下黄姓尊黄香为祖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在黄姓历史上,地位最尊,影响最大,当推汉魏时期的“江夏黄氏”。据考证,黄姓起源大概来源于三支:一是出自赢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黄氏是其中一支。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河南潢州建立黄国。春秋时期,黄国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二是出自金天之氏之后。三是起源于我国南方的蛮族。黄香当属第一支。
我国的谱谍学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时清之际。从现在能见到的黄氏谱谍,大概均为明代以后所修,如福建《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云南《黄氏岁考》以及《渠阳黄氏世谱》等。这些黄氏家族共同的特点是均尊黄香为祖。事隔一千多年,黄氏后裔都在不断地考索黄氏的先祖,但往往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各家黄氏族谱认为江夏黄氏是西汉丞相黄霸之后,但在世系中却都置黄香之父黄况于不顾。且黄霸至黄香已经九朝,而世系往往只有三、四代,实在无法弄清其承传关系。又如黄香有曾孙名琬。黄琬是黄琼之孙。黄琼有三位夫人,即陈氏、颜氏、李氏。三位夫人共生14子:守亮、阁、妥、储、贱、明、恕、乾、缙、卿、贲、资、赞、德。据闽越地区黄氏族谱称琬为黄储之子,但其他谱又称之为黄阁、黄守亮或黄贲、黄德之子。足见我们要弄清黄氏家族的情况,是多么的困难。
中国人民向有尊重历史名人的传统,汉代王粲(仲宣)南下荆州依刘表时,在当阳写了一篇《登楼赋》,于是当阳建了一所“仲宣楼”。由于当时刘表在襄阳,襄阳人便以为王粲的楼在襄阳,襄阳也因此有了“仲宣楼”。因为刘表是荆州牧,所以“仲宣楼”又在荆州城里耸立起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再来看当前的“黄香故里”热便不足为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