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角的早市又活了

 新用户3358hK5m 2021-06-22




街角的早市又活了

文/刘翠艳

街角的两条水泥路中间,有一条宽宽的河沟,河沟上蓬上了厚厚的水泥板,原来这儿是我们这里的早市,因为这里紧挨着企业总公司,有上千的工人和数不尽的外来打工人口,所以人们的菜篮子主要来自这里。

附近的农户家家有菜园,养鸡鸭,那些碧绿鲜嫩的青菜啊,光滑干净的蛋啊,还有农家养的猪羊肉啊,各种杂粮小吃啊……都会在这里出卖,那时,可真算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许摆小摊了,如果谁要是摆小摊,就会被罚金,所以,街角的早市不见了。往日繁华的早市成了人们的停车场,轿车,摩托车静静地沉默,给人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

我们这个村子,因为濒临矿区,在八十年代,还没有杜绝民采,这里的村民大多以挖矿石为生。高收入带来了高消费,人们习惯了喜欢就买的生活方式。

到了九十年代,杜绝一切民采,人们大多成了闲人。青壮工进了乡镇民营企业或是城里打工了,五十岁以上的村民占了大多数,他们没有先进的思想,也没有任何技术手艺,他们除了有人均不到二分的耕地外,就是一些板栗树。

农忙的日子不是太多,农闲时他们就会像七老八十的老年人一样走进巷口、树荫打牌,玩麻将,全村的经济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村部每年都会收到很多低保申请书。但是国家财政有限,不能家家是低保。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烂摊子只能用一种苦涩来形容。农村大部分人口都在50岁以上,如果不解决这部分人群的就业问题,脱贫谈何容易?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时说: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商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点赞部分城市率先松绑“地摊经济”。中央文明办也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地摊经济的发展。

李总理的话犹如一夜春风刮到了大江南北,每个犄角旮旯。在我们这个闭塞的小镇,陆续就有人行动起来,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杂粮的,卖小吃的,卖水产品的……人越聚越多,形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小市场。

清晨起来遛弯,路过早市场,仿佛十几年前的一幕再现。早市熙熙攘攘,生机勃勃,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



那些菜都来自农家小院,没有商家的租地,人工,运输成本,所以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另外,农家院落的蔬菜,都是自己制作的有机肥(动物粪便闷制),绿色,环保,无污染,这在城里的大超市那可是价格不菲的好东西,也许只有高收入人群可以受用吧!

有这样的早市,可以推动农家庭院经济。再也不用愁自家的农产品没有销路,再也不用愁人过中年没有用武之地,只要活着能动,就可以在自己的方寸之地生出钱来,这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情啊!


街角的早市又活了,这让每个人心中充满了一股向上的力量。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这样的好政策,谁还会挤破脑袋申请低保呢?

劳动最光荣,没有一个人愿意受嗟来之食,都愿意有尊严地活着!感谢党中央的好政策,给农民幸福的生活。脱贫攻坚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这是深入人心的一种认可!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