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毛泽东诗词中领略革命豪情 斗争精神和智慧

 新用户2830kzGu 2021-06-22

党课材料


(怀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第三党支部  欧德仕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顽强的奋斗孕育伟大的精神。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积淀与传承动人的伟大精神的历史。毛泽东顺应历史潮流,领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诗词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抒发了汹涌澎湃的革命豪情,展现了纵横捭阖的气魄和力量,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宏伟史诗,是毛泽东辉煌人生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下面让我们从毛泽东诗词中来领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画卷,从中汲取革命浪漫主义、斗争精神和智慧。

一、辛亥革命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青年时期

(一)重大历史事件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2.1919年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4.1923年6月党的三大(广州)和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

5.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二)从毛泽东诗篇中领略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

1.七绝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
  改西乡隆盛诗,源于《毛泽东自传》。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到新式学校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2.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1918年
……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

1918年6月,毛泽东湖南一师毕业,老师杨昌济邀去北京,他8月与李维汉等24人从长沙乘船到汉口,坐火车到河南,路遇大雨,只好步行到许昌。是为毛泽东第一次出省。纵宇一郎,即罗章龙,原新民学会会员。诗人通过送别纵宇一郎饯别时的心境描写,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并把这些想法与愿望,直抒胸臆告诉友人,勉励他为国、为民、为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其中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和浩然之气,大大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送别诗。

3. 沁园春 长沙 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1923年起,毛泽东组织领导了粤汉铁路工人、安源路矿工人、长沙泥木工人等一系列罢工运动,并在党内逐步得到重用。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正准备大有作为。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二、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

(一)重大历史事件

 1.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1927年八七会议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3.1928年6月至7月,党的六大(莫斯科近郊)把工作重心从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转到从事长期的艰苦的群众工作,确定以争取群众作为党的主要任务,把“左倾”作为主要危险来反对。这是党的工作方针的一次重大转变。

4.1930年至1931年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5.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6.1934年10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7.1935年1月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8.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二)毛泽东诗篇中领略毛泽东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8年8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8月30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2.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0年10月7日蒋介石占领郑州,胜利结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12月7日,蒋至南昌署第一次大“围剿”,以十万兵力,进攻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12月30日,红军在龙冈伏击张辉瓒并全歼其十八师。第一次大“围剿”就此结束。
  1931年4月,何应钦调集二十万军队作第二次大“围剿”,这就是下阙的“二十万军重入赣”。

 

3.清平乐 会昌 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934年夏,形势非常危急。红军在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中处处失利,同时党内左顷冒险主义占领指挥权,毛泽东被实际上架空了权力,毛的正确意见得不到采纳。面对敌人的步步进逼,面对自己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面对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在一天天缩小。毛泽东仍然保持良好的心态:风景这边独好!
  这首词,毛泽东曾有注云“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4.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1月16日至18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2月5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折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2月26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2月26日左右。 

5.七律 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长征是何等的艰辛,但在红军眼里万水千山只等闲”。 

6. 念奴娇  ·昆仑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关于念奴娇 ·昆仑的主题,毛主席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词的批注中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词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气魄之大,穷尽八荒,涵盖环宇。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7.沁园春  ·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主席10月7日,毛主席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三、抗日战争时期与全面内战爆发前

(一)重大历史事件

1.1937年七七事变;

2.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

3.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扩大,延安),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毛泽东后来在七大上说:“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

4. 大生产运动;

5. 整风运动;

6.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理论著作;

7. 1945年4月至6月,党的七大

8. 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重庆谈判

(二)毛泽东诗篇中领略毛泽东的伟大战略家智慧

1.五律  海鸥将军千古1943年3月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海鸥将军即戴安澜:国民党200师师长,在缅甸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年仅38岁。   

2.七律 忆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四、解放战争时期
(一)重大历史事件

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22万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2.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5.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思想);

6.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毛泽东诗篇中领略毛泽东开天辟地的雄才大略

1.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2.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1949年4月29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洲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一)重大历史事件

1.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作战;

2.1952年“三反”(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五反”(在私营工商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召开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5.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1966年10月,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70年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11月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6.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到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权利;

7.1971年4月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和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二)从毛泽东诗篇中感受毛泽东的革命豪情

1.浪淘沙 北戴河  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切都过去了,一种新的美已经诞生。这就是本篇主旨。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的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他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

   

2.七律 到韶山 1959年6月25日
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卜算子 咏梅 1961年12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在《咏梅》词中是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表现出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 
  主席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4.七律·冬云 1962年12月26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这是毛泽东为自己七十岁生日(中国传统算法)作的诗。 
   高天滚滚寒流急:当时中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及与美帝、苏修、蒋介石反攻大陆对抗的严峻当口。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5.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1月9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962年是中共的多事之秋。国外,美国总统肯尼迪,宣称要支持所有朋友,反对一切敌人。印度则被肯尼迪称为落后国家的“民主橱窗”,多次侵犯我国边境。台湾也派遣了多支武装小分队在沿海各地登陆骚扰。在苏共于1961年10月的二十二上大通过了章后,与我国矛盾急剧上升。在1962年一年里,双方利益或观点激烈冲突的事件就有:伊犁动乱;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同意与美英商谈防止核扩散协议;中印边境冲突;撤走援华专家;催讨朝鲜战争时的军火贷款;中苏边境冲突;东欧五国在它们的党代会上点名围攻中共。苏联报纸也开始批判中共。 
  中共在1962年底开始反击,在报上痛骂意大利、法国和印度的共产党。但是正式向苏共叫阵,则是1963年7月14日苏共公布了给全体党员的公开信以后的事。

6.贺新郎 读史 1964年春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铖。歌未竟,东方白。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是中国历史书,古典文学、哲学等,无不一广博涉及。《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又是他百读不厌的著作。这首《贺新郎·读史》就是自己一生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

对于中国浩瀚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诗人道:什么“五帝三皇”的神圣伟业,那不过是些骗人的东西,却还骗过了多少人世间匆匆的过客。而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人物,如盗跖、庄、陈胜。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7.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并在山上住了8天。据当时随行人员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一路乘车的疲劳,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灿烂,显得格外壮丽。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足以说明诗人当时“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澎湃情怀。

因久有壮怀之志所以才重上井冈山,不仅在此承接了年轻时的“凌云志”,而且铺展表达了诗人今天及明天的“凌云志”。“过了黄洋界,险外不须看”,当年的黄洋界血与火的战斗险关都已闯过,今后还有什么险关可畏惧的呢?表达了他敢于向任何艰险、任何敌人挑战的英迈之气。

8. 七律 读《封建论》,呈郭老 1973年8月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