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元林:对话——神奇的285窟

 历史探奇 2021-06-22

2021-04-09 10:25

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

4月9日 周五21:25

与您相约 不见不散

它是经学术界达成共识,最能反映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交融的洞窟。来自古代中原和西域,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元素跨越千百年、千万里在这里重合相遇,那么究竟是谁将这样的文化带到了敦煌?

本周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元林将为我们倾情讲述《对话——神奇的285窟》,敬请关注。

张元林,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副部长、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兼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他曾于2014年到2015年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协作研究”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敦煌佛教图像和敦煌与丝绸之路艺术比较研究。还曾独立出版了《北朝—隋时期敦煌法华图像研究》等专著三部、译著《弥勒净土论》一部。合作出版《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卷》等著作四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五十多篇。

神奇的莫高窟第285窟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在我个人来说,如果给他的这段话做一个注脚的话,我认为敦煌莫高窟的285窟,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再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 张元林

文明在这里交汇

莫高窟285窟壁画

我说这个洞窟它是敦煌石窟中最经典的能反映多种文明的在敦煌相会、融汇,最后自成一家的一个洞窟。

首先我们就从他的人物形象来看。我们看到这两身菩萨像,面对面的这两身菩萨,跟我们前面看到的佛和菩萨的形象都不一样,我们看到他更像我们概念中的中国的传统的道家的神仙,长得清瘦的面容,身材修长,穿的宽大的衣袖,飘飘欲仙,“羽化而登仙”。这就是我们按照美术史的术语,他就是一种“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式的人物。

——张元林

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涅槃,凤凰就是太阳神的符号。方位里面是南方主火、太阳。凤凰、朱雀都代表太阳,代表火。就是说,把中国文化中的对于太阳、对于火的理解,跟骑着马的这种非中国文化符号的表现日神的(元素),两个结合起来,这种图像,全世界,你们说我一点不夸张,全世界就这个洞窟有,仅此一例。

——张元林

文明的交流

多元、多向、多层次

我拿这个洞窟来体现,作为这个文化的体现,我们中华东来的中原传统文化,伏羲、女娲在洞窟成为阿弥陀佛的宝应声、宝吉祥菩萨。我们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甚至地中海文明这些好多因素,古印度教的神话中的因素,在佛教中一些元素表现,都也为我们很形象地展示出来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这种文化交流并不是单向的或者单一的,是它的这种多元性,多向性、多层次。

——张元林

来源: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