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在理财时我在做什么

 自然金鹰 2021-06-22

    第一次接触理财这个概念是在大学参加社团活动时,“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口号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看了些书籍,知道除了智商情商外还有财商。不过,开始实际操作还是在工作一年之后,2017年6月6日开始了定投之旅,说起来今天也是我开始理财的四周年零三天,封面是我这只基金定投到今天的收益率(平均一年35左右的收益率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说是很可观的)。经过这几年的定投经历,以及在股市的起起伏伏,同时一直在金融行业工作,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写下这篇文章算是一个总结与参考。

图片

一、为什么要理财

    相信听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为了跑赢通胀,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也确实是理财的目的,但不是理财的本质。

    我们一般看通胀会看CPI,而过去几年的CPI每年也不过两个多点,相对于十个点的M2增速并不高。每年发的那么多钱去哪儿了呢?看看房价,或许能找到点答案,过去几年拥有房产才能不被落下,房子已然成为了首选的投资标的,那些没有上车的现在也只能望房兴叹。相对应的看美国,可以看看他们的股市。

    而我认为这其实也只是一个表象,实质上还是由于分配不均,可在当前生产力条件下,这又是无法避免的。资源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还是存在稀缺性,部分因为各种原因而提前获得资源的群体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甚至扩大自己的现有利益通过各种途径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特别在蛋糕做不大时,更是如此)。

    应对这种趋势需要政府的再分配以及各种政策应对,在这里能看出中国的伟大,过去几年的扶贫政策能使全国人民脱贫,真的是一项丰功伟绩。相信之后也会有更有力的政策。

    但是想消除这个问题最终还是需要扩大生产力,使得资源能够满足人的需求,这是一条很困难的路,不过,“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以上是从宏观角度分析,那么在微观上,作为大部分的普通人在现在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自然是好好工作,然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我觉得就需要理财,需要提高财商。

二、如何理财

  1. 保险。在理财前,我觉得买几份商业险作为保障是很重要的。金融市场里有黑天鹅事件,它不常发生,但一旦发生破坏力极强,可它又无法避免,那么面对这样的极端风险,我们得想办法去转移。对于个人而言,重大疾病或者意外都可能导致生活水平的直线下降,保险就是应对这一风险的途径之一,毕竟单纯依靠医保还是有很大的风险敞口。

  2. 基金定投。“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投资也是如此。也许是自己交易股票太容易了,手机开个户,入点金,输入代码、价格就成交了,然后被上上下下的K线搞的心神不宁,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在我刚进入股票市场时就是如此。后来转变了思路,发现生活不该如此,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对于在金融行业工作的我是如此,对于其他行业的更是这样。作为自己交易的替代,基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交给专业人士打理更省时省力,而定投更是可以弥补入场点位把握不准的劣势(当然定投还有其他作用,比如可以当做强制储蓄)。

  3. 房产。如同上面分析的,房产在中国算是蓄水池的作用,只要后面仍有水流入,总会进入房地产。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是否有可持续性需要思考。买哪里的房子以及能不能买到也需要面对。另外,房子需要的资金量放在那里,足以拦住大部分人。最后,坚持“房住不炒”,可以投资,但不要炒房。

  4. 私募基金。基金定投的标的是公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更灵活,同时也有门槛,但对于达到门槛的人(所谓的高净值人群)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通过最近几年的市场检验,私募基金总体能跑赢市场平均收益,收益风险比更高。

以上是我经过这几年的实际经历结合对他人投资及市场总体表现的观察总结出的几个理财方法。当然,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能投入的资金也不同,我只是提供一点参考,实际还得结合每个人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与配置。比如,积蓄不多的可以选择基金定投,积蓄较多时可以加上房产、私募基金等,再往上肯定有更好的,但对于普通人能够进入的难度就显而易见了。另外,这些只是大的方向,实际操作中怎么买卖(比如定投什么类型的基金,买哪里的房子,私募基金买什么类型与策略、管理人的选择,买入后何时退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股票可以买,但本人不建议过度参与投机。至于银行理财,可能是因为看了自己的定投收益和周边人买房产、私募基金的收益,觉得那收益率是真正的“跑赢通胀”,但短期看银行理财毕竟“无风险”,对于风险极度厌恶的人还是友好的。

三、做时间的朋友

    投资理财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人总会想要一口气吃成胖子,如何克服“贪婪”这一弱点需要点过程。做一个成熟的合格投资者,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时间会给你答案。

    有一句话叫“你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外的钱”,我觉得这句话有两个意思:

        1.赚到认知范围内的钱;

        2.扩大认知范围。

两者都是种能力,能做到自然不会差,不过要做到是要时间沉淀的,“活到老,学到老”。

四、人是目的

    面对当今现状——还处于向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会持续很久),我们如何让自己劳作所创造的价值不被“窃取”,需要各方努力,更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争取。

     “钱是手段不是目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我们辛勤工作也好,投资理财也好,所获取的收入,最终都应该去提升人本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