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的统一战争 通篇竟无一个是汉人

 nzpeach 2021-06-22

《咏饮马》 李世民

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

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

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

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图片


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或寓妻思念征夫,或寓戍边战苦,因此读起来往往辞悲且感伤。
有唐一代,很多诗人曾作《饮马》诗,大抵都是伤凉之感,独李世民此篇一改哀怨,笔下气吞万里,雄拔高张,自成一格。
本不该在沙窟里饮骏马,而应该放诸江河;假以时日,翻波成龙,何其壮哉!
既然从李世民的战马开篇,就说说唐的统一战争吧。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受禅建唐,继承国祚,定都长安。
但这只是政权的建立,在唐政权的周围,布满了众多反隋势力形成的武装政权,因此在武德之初,唐高祖面临的将是推进军事统一的巨大挑战。
为此,他的儿子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以秦王李世民最为突出,他自然与战马结下生死之谊。

图片

白蹄乌

高祖称帝直接引发的第一场战争,对手是长期盘踞陇西的割据势力,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
薛举这个名字,是史书里汉字的记载,而当时北方流行的发音很可能是“休屠”。
《通鉴》记录了秦王李世民与薛举之子薛仁杲在浅水原决战中的英武表现:“世民帅骁骑数十先陷陈……仁杲计穷,己酉,出降……”
此役中,李世民所骑名曰“白蹄乌”,一匹纯黑色、四蹄俱白的骏马。
其实这是音译,如何是音译呢?
“白”字音“伯”,“伯蹄”一词来源于古突厥语中的“bota”,意为“幼小的马驼”。马驼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绝不是牲口,而是神骏。
在古突厥语中,“白蹄乌”通常含有“年轻的可汗”的赞美之意。当时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居然这样命名坐骑,其中深意颇值玩味。
无论如何,正是这场战役解除了有可能来自唐政权后方的威胁,奠定了坐拥关陇势力的基础。
另一场针对马邑胡刘武周的战争,发生在武德四年。

图片

特勒骠

史书记载,此役中“世民帅精骑击之,出其陈后,金刚大败,斩首三千级……”
李世民骑一匹毛色黄里透白,只在口处略微黑色的战马,名曰“特勒骠”(有说特勤骠)。
“特勒”是突厥汗国的另一个高级官号。
此役,李世民不但收服大将尉迟敬德,更夺回大片河东失地。他每临战阵必纵马冲突,九死一生,“白蹄乌”和“特勒骠” 无疑是幸运的。
邙山之战,可谓险象环生。
此役中,李世民纵马引数十骑冲向敌人背后,所向披靡,杀伤甚众。但是不久,他就被困于长堤前,与唐军主力失去联系。
这时,只有部将丘行恭跟着他,而敌军也追了过来,用弓箭射中了李世民坐骑的胸部,丘行恭赶忙回马来救主,他先拔掉了坐骑胸前的箭,但显见这匹马已经不行了。
丘行恭只得用箭射向追兵,发无不中,吓得追兵不敢上前,后将自己的马给了李世民,自己则在马前抡刀呼喊劈斩数人,保护着李世民突围而出,与唐军会合。

图片

飒露紫


阵亡的战马名曰“飒露紫”,一样来源于古突厥语,音为“沙钵略”或“始波罗”,古突厥语中“勇士”的意思,也是突厥汗国十等的高级官号。
武德四年,讨伐刘黑闼的战斗惨烈程度难以想象,“世民自将精骑击其骑兵,破之……自午至昏,战数合,黑闼势不能支。”
此战的主角名“拳毛騧”,也是李世民阵亡坐骑中中箭最多的一匹——马前六箭,背中三箭。
有学者认为“拳毛”音源于突厥文“khowar,kho”,《北史》中称为“权于麾国”,在隋唐古音中语音对译极为类似。
由此可见,“拳毛騧”,可能是从“权于麾国”来的或者是一匹与“权于麾国”种马通过杂交方式繁育的大良马。
    这是虽然唐王朝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但却不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战,因为刚刚建立的唐政权最重要的对手是王世充和窦建德。

图片

拳毛騧


王世充原姓支,是西域胡人后裔,因母改嫁而姓王,累迁汴州长史、江都通守、郑国公,他在打败李密后收得瓦岗军一批悍将,实力大增,因而据守河南建立政权,国号“郑”
窦建德则是辽东宣王纥豆陵拓的玄孙,隋炀帝征高句丽时,窦建德任“二百人长”,隋末起兵,他成为重要的割据势力。
关陇集团宇文化及在江都弑隋炀帝后,窦建德以为隋炀帝复仇的名义,向宇文化及发起进攻,结果大败骁果军,斩杀宇文化及父子,尽得江都隋朝文武官员和骁果军上万人,声威大震,虎踞河北。
而今,由于唐的日益强盛,迫使王、窦这两股割据势力合流抵抗。
于是,武德三年至四年,大决战被历史锁定于武牢关前。
“世民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王世充登城望见,莫之测也,竟不敢出。甲申,将骁骑五百,出武牢东二十余里,觇建德之营。”
李世民派人埋伏在道路两旁,自己只带了尉迟敬德等四人催马前进,他对敬德说:“我手里有弓箭,你握紧长槊跟着我,纵然敌人有百万之众,又能奈我何!”

图片

青骓


离窦营三里处遭遇敌军,李世民引弓射死对方一员将领,窦建德军中立即出动五六千骑兵追杀过来。
见身边这三四个人吓得面如土色,李世民说,“你们只管走,我和敬德殿后。”
于是,李世民勒住缰绳缓行,用箭射最前面的追兵,每击必中,吓得追兵不敢轻动,几次三番,与敬德射杀十数人,从容退却。
李世民此役所御名为“青骓”,但它并非青色,而是一匹苍白杂色马,据说这是匹来自“大秦”(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的宝马,“青”应是“qin”的变音。
最终,这匹战马在冲锋时被箭雨射阵亡。马迎面中了五箭,但前身只中一箭,四箭都射在马身后部,可见跑起来的速度如风驰电掣。
在这场战争中,李世民还失去了另外一匹来自西域的汗血宝马“什伐赤”,它凌空飞奔,臀中五箭而亡。
关于它的名字,有日本学者认为“什伐”或译作“叱拨”,即古波斯语“阿湿婆”,是马的意思;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古突厥语“什伐”,也是官号命名的坐骑。

图片

什伐赤


既然是汗血宝马,似乎日本学者的观点正确,但考虑到秦王的其他坐骑也都用突厥官号命名,后者的观点也不可忽视,究竟哪种含义正确,那就要看马的来源了。
早在太原起兵之前,唐公李渊就竭尽全力招兵买马,为起事做好准备。
获得战马的途径,通常主要有贡马、俘获、互市三种。
如贞观年间,东突厥始毕、颉利可汗和西突厥叶护可汗及西域诸国曾多次遣使赠送、进贡突厥和西域良马。
但武德年间统一战争中上述这“六骏”,应该不是唐朝得贡得来的。
因为,那时唐的实力还不足以让“控弦百万”的突厥汗国称臣,相反还要臣于可汗,这样才能获得包括战马在内的来自突厥的援助。
始毕可汗曾派特勒康稍利等人押送千匹马给李渊,并答应发兵入关,帮助完成统一大业,兵力的多少随李渊定。
作为回报,李渊则和始毕可汗盟约:“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绵帛归突厥。”

图片


在道德准则衡量,李渊绝对算上是一个汉奸了。不过在当时看起,这确实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唐皇族血管里本就流着鲜卑的血。
让我们来翻翻所谓“陇西李氏”的家谱吧。
李渊,或者叫大野渊(北周时鲜卑赐姓)七世祖史料称为李暠,早先是晋时期出现在月氏故地,由“秃发鲜卑”建立的西凉国之主。
“秃发”是“拓跋”的不同音译版本。
《魏书》记载,“翻,字士举,小字武疆,奔伊吾蠕蠕。”这里的“翻”,指的是李暠的后人李翻,在西凉灭国后投奔阿尔泰山(时称伊吾)柔然汗国(又称蠕蠕)。
李翻的字,“士举”和“武疆”很可能是“休屠”和“兀术”。他的儿子后又归附北魏,曾担任镇西大将军职。其后李虎则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已成为关陇集团的重要力量。

图片


此时正值西魏鲜卑化时期,李虎的名字应该叫“大野虎”,他的儿子大野昞就是大野渊的父亲,娶妻独孤氏,为同样是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第四女,后者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
在他大举推进鲜卑汉化之际,大野渊借“五姓七望”中的陇西李氏为自己的郡望;其夫人纥豆陵氏也改汉姓为窦,也就是武德年间的窦皇后。
之所以要与鲜卑贵族保持代际血亲关系,在从北魏开始到隋这一“胡汉杂糅”的历史阶段,是不可回避的政治选择,联姻保持了血统联系,也就是确保在关陇集团内维持势力的不二法门。
所谓夏商周三代所称呼的荤粥、猃狁,秦汉的匈奴,魏晋南北朝的高车、蠕蠕、柔然、鲜卑;隋唐的突厥、契丹,宋时的女真、蒙古,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中一些部族本同源而生,就像一株桃树上不同年开出的桃花一样,或者只是颜色不同,或者是名称不同。

图片


据《通鉴》记载,突厥颉利可汗进犯唐,李世民曾“麾诸军使却而布陈,独留与颉利语。”
颉利可汗懂中古汉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只好揣测李世民当时是在说“胡话”了。
中世纪的突厥汗国,在文化上还没有伊斯兰化,与鲜卑及其他游牧民族之间可以无障碍交流。所以,在唐高祖眼里,突厥也罢,鲜卑也罢,不过是堂兄弟而已。
给堂兄低个头称个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事实上,以上提及的所有武装力量当时几乎都曾向突厥称臣。李世民娶的妻子姓长孙氏,即鲜卑贵族拔拔氏。以至于他立的太子李承乾位处东宫的时候,竟出现“返祖现象”:穿戴五狼头纛,立幡旗、设穹庐,躺在地上预言可汗之死,让人哭叫划脸,骑马环绕自己。
这还不够,承乾居然说,“一朝有天下,当帅数万骑猎于金城西,然后解发为突厥!”
这就无法让李世民容忍了,李唐得国之后,在想尽各种办法,极力用“陇西李氏”掩盖自己的鲜卑血统的心理暗流中,是不可能对如此明目张胆的返祖现象无动于衷的。
最终,承乾被废庶人。

图片


李世民在唐的统一战争中立下不世功勋,却失去了自己的爱马,不过,战争带给他的要比夺走的更多。
除了丘行恭之外,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薛仁贵、屈突通等为代表的山东豪强集团正式加盟,他们来源于山东、河北起兵的地主豪族,未来大都成为秦王府的夺取皇位的嫡系班底。
对,就是《隋唐》里为人熟知的敬德、秦琼和程咬金;《薛刚反唐》里的薛仁贵。不过要说一下,所谓“尉迟”可能是“兀术”,所谓“叔宝”可能是“鲜卑”,所谓“知节”可能是“女直”,“突通”的发音可能为“鞑靼”,所谓“薛仁贵”可能是“肃慎圭”。
这些看起来很让人联想起“金兀术”、“肃顺”和“斯琴高娃”的名字,今天读起来总是怪怪的。总体而言,李唐比隋杨要聪明的多,不但懂得利用血亲联合关陇集团,利用利益借助突厥势力,懂得招纳山东豪强。
《咏饮马》无疑是赞美和怀念“六骏”的。多年以后,唐太宗以浮雕石刻的方式永远陪伴自己,这就是名满天下的“昭陵六骏”。
《咏饮马》又何尝不是赞美怀念与他出生入死的爱将?

图片


多年以后,唐太宗把他们中的大多数请入了“凌烟阁”,成为当时乃至后世无数人欣羡的荣耀。
差点忘了丘行恭,《元和姓纂》里显示:“以弟豆真折为丘敦氏。孝文帝改为丘氏。”
在对谋反的代州都督刘兰成处以腰斩后,丘行恭居然干了件骇人听闻的事情:“探其心肝而食之!”
可能是因之太过残忍,丘行恭没能登凌烟阁,但他却被连同“飒露紫”这匹神骏刻在了一块石板上,陪葬昭陵。
隋唐就是这么奇怪,这篇故事通篇上下,居然没有一个汉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