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叶樱花都负了

 济宁文学 2021-06-23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红叶樱花都负了


作者:梁之洋


那年高考失利,听着家里面的一声声叹息,无奈的我去异地复读,当时姐姐抱着郁洁给我送行,那时的她尚在襁褓,乌黑的眼珠茫然地望着一切,午后斜阳炙烤着树叶,也把我的身影拉得瘦长,蝉鸣聒噪,我背着行李,扭过头狠心离去。

故乡一别 再无春秋  

姐姐大我几岁,长姐如母,在那个闭塞的小县城里,我所有的认知、眼界和人生观,潜移默化中是通过她来给我灌输的;可以说我的成长经历、求学生涯……一直到离开家乡的这段历程,都和姐姐交织在一起,打断骨头连着筋。

父母辛苦供我们读书,每天劳碌着做些小买卖,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骨子里始终认为读书是好的,希望姐姐给我们做一个表率。那年姐姐从离家2公里外的那个乡镇中学毕业,去读了中专,学的会计专业,然后又分配到了县城新开的百货商场,四层新装修的大楼,耸立在县城中间,姐姐坐在大厅收银,精致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数钱的姿势也非常的帅气,在那个农转非的时代,大家还心怀对商品粮的敬畏,能够跳出农门,在父母看来个是一件很光耀门楣的事情。

那个时候她们是清一色的中专毕业生,青春朝气,衣着光鲜靓丽,在商场里面工作,父母特意给姐姐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姐姐穿着白色的裤子,把衬衫束在腰间,皮肤白皙,只记得每次姐姐去学校找我要钥匙的时候,假如当时又在上课, 我内心会无比的荣耀,总感觉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姐姐在商场上班听着光鲜,其实工资很少,大多时候只够她的生活费,每周回家的时候还会带些饭,她会给我辅导作业,传递县城的一些新鲜事物,讲她所认为的生命长度和宽度,讲商场里面遇到的人和事……姐姐会书带些杂志回来,那个时候我喜欢看《青年文摘》《读者》,有时候我会摘抄上面的文字,也看了大量她带回来的书。

在那个乡村中学里面,没有升学的压力,父母也不关心我学分的多寡,只希望我不要把眼睛熬成近视,影响后面的参军。

只记得大年夜的晚上,我们两个走在漆黑的路上,姐姐紧紧的握着我的手,我就给她唱阿杜的《离别》:

沉睡的人们毫无知觉
因为要离别,就走破这双鞋
我陪你走一夜,直到心不再滴血
而你流尽泪水,天空不停地闪着雷
照不亮我心中,黑黑黑黑黑的一切

烟花散尽 不问繁华

短短三年的时间,商场经营不善,濒临破产,那群曾经梦想成为公家人的少男少女,也都各谋生路。那个时候明显感觉到父母情绪的变化,依然记得每年中秋的时候,他们会准备一筐水果和10多斤猪肉,去介绍我姐读中专的一个本家叔叔酬谢人家,连续三年没有间断,爸妈那种对别人帮助的感激之情,后面随着商场关门也慢慢淡去,我知道他们心里同样的难受,好不容易辛苦供养了一个学生出来,去县城工作了,最终还是和那些初中没毕业的人一样外出打工,在他们眼中:那种学而优则仕的想法,也不过如此,以至于影响到了我。

姐姐在商场上班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男朋友,我见过几次,微胖,白净,看的出来姐姐当时比较喜欢,后面父母知道他家是县城乡下一个偏僻地方的,开始阻止他们的交往,当时家里的氛围降至冰点,后面那个人托朋友一次次的来说媒,父母坚持的认为找一个家境殷实的婆家,姐姐后面会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

一面是情窦初开的恋人,一面是父母的媒妁之言,姐姐当时特别痛苦,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我爸都会让她自己去一边吃。我那时年少,不知道婚姻和爱情是怎么样选择,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还是一起过日子的?。或许在父母那里,找一个家境殷实的人家要比一个穷小子更好吧。

春节过后姐姐去大连打工,临行前我去送别,一辆辆的大巴车停在路边,夹杂着送行的人们,为了阻止某人前来送行,我还在袖子里还踹了一柄寒光毕现的匕首,最后走的时候,我也没有看到某人的影子。在姐姐行李包里,有我写的一封信,当时写的认真,字迹清秀:姐姐,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坐上了北去的汽车,原谅父母对你做的这些……

秋来雁飞 夏花落叶
 
国庆的时候,姐姐回家探亲,我下了晚自习乘夜色骑车回家,然而还没有回到屋里就听到在吵架,我蹲在院子里面,听着吵闹还是关于婚姻,我又悄然回了学校,然后把自己的校服丢在了大门口,以至于后面父母以为我被绑架了,满城里面去找我,后面在学校宿舍找到我的时候,我委屈的说,本来想着回去看姐姐的,结果你们一直在吵……

我读高中时候叛逆,和一群学生混在一起,学业就拉下了,中途退学,后面又去想上学,我爸不让我去上学,后面还是姐姐给我交了学费继续了学业。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写信,会畅谈一些人生理想,述说属于我那个年龄段的忧愁和困惑,她鼓励我坚持学业,出去看下外面的世界。

后面我看到某,在我读书的那个中学外面推车卖烤饼,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他们更加坚信了当时阻止姐姐没有同他交往的正确性。虽然就在门口但是我从没有去过他那里买过烤饼,即使我在他面前和那些学生打架,也被当做路人。有一次我去济南的大巴上,刚好看到了他,彼此对视一下就走开了。那个时候,从小县城到城市那种脱离父母管教的压力,我放荡不羁,开始旁若无人的吸烟,开始无拘无束,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后面无意间听说某后面去了青岛开了家酒店。

姐姐听从了父母之命,找了现在的姐夫,家境殷实,父母眼中的好女婿,然后结婚、成家、相夫教子,平平淡淡,日子过的波澜不惊。

人到中间,有时候觉得柴米油盐的日子里就像煮好的一锅粥,在食用过程中,难免会有几颗沙子牙碜,顿生厌意,但是总不能因为几个沙子就把这锅粥倒掉,重新再来,毕竟在熬煮过程中,不断的搅拌、磨合、小火煨热,有过期待,有过憧憬,然后日子就在这磕磕碰碰、舍与不舍之间悄然走过。

关于爱情和婚姻,父母活了大半辈子也许都没有看透,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吵吵闹闹。我不知道姐姐有没有因为父母的媒妁之言而耿耿于怀,多年过去,所有的恩怨情仇、人情世故都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成为陈年旧事;大家都不去说是阴差阳错还是造化弄人,最后秉承着祖辈的婚姻观,成了儿女双全的一家子人。

张爱玲—在《小团圆》里面写到:后面各自天涯,没有白纸黑字里的岁月静好。我想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善始未必善终。本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不想,你执琴弓,割我若弦。红叶樱花都负了,我们爱过,这不就够了。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