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青春丨张继:我的青春  我的书法

 朱葛亮者 2021-06-23
忆青春
忆青春年华,眉眼间满是青涩。岁月如梭,当年的青年如今留在他们脸庞上的是从容大气。在平凡的岁月中,他们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用汗水成就了自己的梦想,站在了书法的原野上,其担当、学识、艺品都堪为青年楷模。青春和奋斗,热血与理想,《中国书法报》特别策划“忆青春”栏目,约请书坛名家回忆青春岁月,一同走进书法家们那滚烫的青春,再现求学问道、读书学艺的青春记忆……
我的青春 我的书法
张 继
图片
大学期间的张继
由于受民间艺人及几位小学老师的影响,我自年少时便对写写画画情有独钟,但都不成体统。据母亲讲,小时候,凡我所到之处大都留有笔迹,无论在田间或是在村头,家人们常常是顺着地面上用木棒完成的“作品”寻找不归家的我。记得读小学时每天学习拼音字母,有一天突然担心将来它会不会取代了汉字,如果那样书法恐怕就没有了地位,后来想起觉得可笑,真乃杞人忧天也!13岁那年,受乡间前辈鼓励,我在村头举办了平生第一次个人书画展,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对于书画,其时尚未入门道,不过那次展出一方面壮大了自己的胆量,另一方面也坚定了自己继续向前走的信心。的确,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对书画艺术的追求。
图片
张继草书(局部)1993年
我学习书法是从隶书入手的,因为从小最先接触到的是隶书。因为没有传统的字帖,只是喜欢“蚕头雁尾”这种形态,比如报纸上的标题、课本上的书名等都是临写的对象。后来真正进入正规学习始于《曹全碑》,在此基础上又广泛涉猎其它汉代隶书及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字体。待较为深入地进行书学系统研习时我才发现,书法艺术是那么的奇异与深奥。不同点画、不同构成、不同墨色,变化无穷,内涵无尽;动与静、收与放、疏与密、刚与柔、虚与实,其意境无垠,美妙无比。书法使我倾心,使我痴迷,使我陶醉,但我深知,必须以深厚的传统功力作根基,必须以新异的创作理念作主导,必须以纯熟的表现技法作媒介,必须以坚实的文化底蕴作保障,还必须以综合的艺术修养作滋补,精品才有可能与你结缘。
图片
张继篆书 2020年
多年前曾撰写过一篇小文《书法,我的至爱》,我在文中说道:“因为书法,我常常通宵达旦。在夜阑人静之时,市井之喧嚣、工作之重负、杂务之繁冗、尘世之凡俗,均可得以暂时解脱。值此真正属于我的有限时段内,一卷古本令我尽情地研读,一管柔毫令我忘情地挥洒,继而深情地自我欣赏,无情地自我剖析。”我还写道:“因为书法,我常常寝食不安。书论中的疑惑、观念上的冲击、同道间的论辩、技法上的障碍总使我茶不思进,夜不能寐。”尽管如此,我每每为自己的人生具有书法艺术这一真挚情结而感到幸运,更为自己能成为书法艺术的忠实信徒而倍感自豪!
监制丨杨 超 朱中原
图文编辑丨赵 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