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丽的阿诗玛 悲情的杨丽坤 ‖ 马帮原创第19期

 墨脉 2021-06-23

墨香飘雅意 脉语出真情 

美丽的阿诗玛 悲情的杨丽坤 ‖ 马帮原创第19期

《马铃响来玉鸟唱》视频/墨脉   演唱/禅风、墨脉


每当听到清亮优美的“马铃儿响玉鸟唱,我和阿诗玛回家乡.....”久远的记忆就会翻涌而来,就仿佛看见美丽的阿诗玛和俊朗的阿黑哥同乘白马,在开满山茶花的峰峦上尽情放歌。

可恨的热布巴拉竟然开山放水,滚滚洪涛无情地将阿诗玛卷走,只留下那朵娇艳的山茶花漂流到阿黑哥身旁。阿诗玛,化作一座石峰,日夜唱着动人的歌,眺望着她的心上人,呼唤着她的亲朋好友,生生世世。

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搬上银幕,由同样身为彝族的女演员杨丽坤扮演。阿诗玛,应该是传说中最美丽的女人之一;而杨丽坤,应是影视界屈指可数的漂亮女演员,天然去雕饰,清纯、秀丽,似一朵婷婷的白莲,俊雅端庄。

可惜杨丽坤与阿诗玛殊途同命,天妒红颜,她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以致精神失常,从此与银幕作别。一生中仅留下两部作品,另一部也是描写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五朵金花》。

阿诗玛》和巜五朵金花》一样,作为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风靡那个年代的城镇山乡,在几代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民族文化往往可以影射出人类的共性,文化和艺术只要是真善美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只要是人类中真实的存在,都会带给人们艺术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艺术如果脱离生活现实,就如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当人们对物质过度追求时,就会扭曲很多源自生活的质朴河真诚,而《阿诗玛》正是让我们反思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的样本,它的表演、音乐、歌舞都是生活的沉淀和累积,看似朴实无华而内蕴深厚,凝聚了一代艺术家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严谨和付出,值得后人学习。

(部分文字提供:陈昌润)

阿诗玛同题诗

春去枝头落有声,美人泪眼两分明。
何堪今夜愁心遣,只为明朝策马行 。

【七律】清音如梦 (飞雁格)
潜东篱
无意为诗顿感怀,飘然一曲便花开。
听君对唱陶情趣,笑我猜拳醉酒杯。
绿水春归南岸柳,黄骊鸣到北窗台。
风华仙子清音美,玉鸟马铃如梦来。

【七律】马铃响来(依韵潜兄)
墨脉
崖上山茶岁岁开,每闻花信思徘徊。
携看风绾江堤柳,漫步鞋沾石径苔。
醉我芳心心作赋,知君情意意斟杯。
天涯未隔今宵梦,铃响声声白马来。

【七律】马帮玉鸟鸣 和墨潜

海音
岭上山歌妹唱开,归铃遥应爽风催。
茶熏古道丝绸路,马踏青云翡翠苔。
盼汝栓绳休驿站,劝锅举酒饮藤杯。
夜燃篝火阿诗舞,到晓才知睡意来。
*马帮首称马锅头。“阿诗”指“阿诗玛”。藤杯,藤实杯,
用藤实做的酒杯。

【七律】马铃响来
信天游
春去枝头落有声,美人泪眼两分明。
何堪今夜愁心遣,只为明朝策马行。
淡扫峨眉频对镜,轻吟歌赋又思卿。
郎君本是多情种,手挽长弓欲远征。

 【七律】丽江旧事
                         晚秋                       
石板铺街小巷幽,斑斑痕迹印春秋。
走婚长夜吹灯灭,上路清晨别泪流。
茶马古风男子悍,苍山洱海女儿柔。
孤身寂寞终生叹,望断飞鸿尽是愁。
   注:走婚,丽江纳西族过去的一种陋习,
山寨女子与路过的男人一夜情后。独守终身。

【七律】山间铃响马帮来
逢缘
草木青青古道凉,山风袭袭散茶香。
云因曲悟柔情短,水为歌迷醉梦长。
越五江天缘勐海,跨重漠地达边疆。
铃声响起马蹄过,已历千年帝女桑。

 一曲马铃声,他年泪半城。
渔歌同鸟唱,女织比男耕。
 

【五律】和潜墨海三位佳韵(飞雁格
未老
天末友书怀,飘蓬绪尽开。
朱门铁无锈,小径石多苔。
资薄还沽酒,形单底碰杯。
周公怜一曲,马载玉人来。

【五律】马铃儿响叮当
  陈昌润
一曲马铃声,他年泪半城。
渔歌同鸟唱,女织比男耕。
化石将身立,离尘以死争。
抚今沧海变,莫问世心更。

【五律】 马帮

思豪
蹉跎岁月庸,天巧马帮逢。
用典翻新意,填词见古踪。
风清春思重,云淡夏情浓。
唱和皆佳韵,能平垒块胸。

【五律】马铃响来 依韵潜兄(飞雁格)

菩提树
风物写情怀,铃声古道开。
行商循旧路,驮布换新杯。
野径花辞树,清泉绿浸苔。
村深闻犬吠,童稚逐人来。

【七绝】阿诗玛
苏志信
笛韵千年绕石峰,阿哥意切妹情浓。
忽来玉鸟声声和,妙曲心音动客容。

【七绝】阿诗玛
朱从容
玉鸟笙箫响石林,阿哥唤妹到如今。
群山回应声声泣,一片痴情动地心。

【五绝】马帮颂 (仄韵)
岁寒松柏
欲知春去处,笔墨诗词赋。
歌起马蹄扬,春留天下路。

【五绝】马帮精神
湖墅STL
马鞭随意扬,妙句出天仓。
古道游仙客,诗来忘骋缰。


有雨有晴松不老,无风无雪月何宜。
三生石上守君痴。 

【锦缠道】阿诗玛叹
墨脉
竹笛悠悠,越树海环茅舍。
叩心弦、倚望星夜。
晓来铃响同飞马。
缱绻清原,远去斜阳下,

叹明眸漾波,未倾长话。
石林中、玉消香谢。
问浊尘、多少悲歌。
看漫山花俏,枉度千春夏。

【浣溪沙】阿诗玛
荷花清香
总是心头那一枝,玉音玉骨最堪题。
竹林溪畔寄相思。

有雨有晴松不老,无风无雪月何宜。
三生石上守君痴。
注:阿诗玛像一朵美丽的山茶花

【捣练子】思乡
廊桥水落痕
深夜静,野花香,小路回肠远近凉。
一曲幽歌鸣玉鸟,马铃声韵寄家乡。

【念奴娇】马帮铃儿响
海音
山高水远,踏风霜雪路,鬼疆魔域。

马队驮行逢猛虎,更遇毒蛇虫蜥。

侠胆豪情,沙尘斩匪,生死循天律。

马铃儿响,入深林久不寂。

久不寂响叮当,峰回路转,直到天光黑。

银汉遥遥星烁烁,羌笛边关如泣。

篝火红红,流星溅划,囊酒难留滴。

旅途如梦,声声更点当惜。

【临江仙】天马五云风
相看不厌
 狂饮清风玉露,沉酣满面酡红。
试横长笛赴星宫,
婵娟千里皓,天马五云风。

一曲羽衣飞袖,无心烟柳垂鸿。
望金沙巨浪如龙,
夫潇湘恨水,驭万乘何穷。

【水调歌头】马帮诗社
       以琳_
水墨酝香脉,篱外醉东仙。
江南无雪,入梦松柏晚秋寒。
朱荻清荷邀去,湖岸蒹葭芳墅,鹿跃峭岩湾。
丽影驻春志,静好海音穿。

远相看,不应厌,喜逢缘。
信笺游遍,豪寄思语九州天。
未老诗心尘念,低唱菩提禅院,又饮以琳泉。
呼啸晨飞露,知是马帮还。
注:词中嵌入部分马帮成员网名:墨脉  潜东篱  江南无雪  岁寒松柏  晚秋  朱荻  荷花清香  蒹葭  湖墅  鹿岩  美丽 春志  静好  海音  相看不厌 高兴(喜) 逢缘  信天游  思豪  未老  菩提树  晨雪 以琳_

【诉衷情】马铃儿响
      雪晨
青山作伴马蹄扬,铃儿响叮当。溪流隐隐风外,野水溅花香。
茶古道,画里藏,醉霞裳。幽兰空谷,墨挽芳心,悄入诗囊。

马铃响来哟玉鸟唱,我跟阿黑哥回家乡。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从此妈妈不忧伤。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墨脉”

马帮原创是由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诗词爱好者组成的诗·歌创作群体。马帮诗歌坚持走优秀歌曲加优质诗词齐头并进的原则,打造一种新型的诗歌辞赋形式。继承唐诗宋韵,弘扬民族文化,马帮,将不断前进!

               

    

 格律诗词小知识系列

第七期

近体诗之平水韵的平仄 续

 在格律诗词中,有些字作为平声仄声都曾出现过,而且其意也大致相近。这里举一些例子。


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平/杜甫)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仄/岑参)

听: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平/元稹)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仄/元稹)

过: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平/杜甫)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仄/苏轼)

论: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平/杜甫)

    高论已嗟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仄/王安石)

望: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平/苏轼)

    都将百年兴,一望九江城。(仄/杜甫)

忘:树闲烟不破,溪静鹭忘飞。(平/宋之问)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仄/杜牧)

叹: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平/李白)

    出门还浩叹,几屐了吾生。(仄/陆游)

关于这种现象,引用王力先生的话可以更好的理解一些背景:“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王力《诗词格律》。

最后作为小插曲,再提一个字:思。普遍公认的看法是:作动词为平,作名词为仄。例如:平: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仄:高适:今夜月明人尽醉,不知秋思在谁家。但李商隐的名句: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为动词在这里却是仄声。据称:李商隐有“借”音的习惯,即借用不同义的音来合律。撇开这种观点是否真是作者原意不说,即使某些大诗人真有个把无伤大雅的小癖好,个人觉得作为普通诗词爱好者既无需粉过,也无需诟病,取其精华,欣赏他们的诗意便是读诗的快乐了吧。

(本期小知识提供者:未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