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鸟(24期)——白冠噪鹛

 新用户0016a70X 2021-06-23

白冠噪鹛为噪鹛科噪鹛属的鸟类。特征显著,具白色冠羽和黑色过眼纹,喉部胸部均为白色。

不会被误认的体型略大(30厘米)而具羽冠的噪鹛。黑色的额、眼先及过眼纹与白色的头及上胸成对比。

三个亚种体羽色彩不一--指名亚种颈背略灰,颈圈及胸带栗色,背、两翼及腹部橄榄褐,尾近黑;

patkaicus的颈背白,背多栗色,尾黑色较少;diardi 下体白,两胁栗色,颈背及上背灰,两翼及下背栗色,尾橄榄褐色。

虹膜-红褐;嘴-近黑;脚-深灰。叫声:清晰哨音及低声吱吱叫发展成响亮似咯咯"大笑"的群叫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东南亚及苏门答腊西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西藏东南部(指名亚种)、云南西部(patkaicus)及云南南部(diardi)从海平面至海拔1500米的适宜栖息生境。 

白冠噪鹛滇南亚种:分布于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

白冠噪鹛指名亚种: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

白冠噪鹛滇西亚种:分布于印度、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Patkai山脉。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沟谷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灌木和竹丛发达的茂密阔叶林较喜欢。

主要以金龟甲、步行虫、甲虫、蝉、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榕树果、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吵嚷成群栖于浓密灌丛但甚惧生。多在森林地面或近地面处取食,在树叶中找食昆虫。喜次生林。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文字参考网络,图片2017 年12月拍摄于云南盈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