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快乐东东游梅州 2021-06-23

在梅县松源镇癞痢岌高桥坑水库上面的半山腰上,曾有人发现过72顶“笠嘛”(斗笠,梅县的客家人称之为“笠嘛”),斗笠旁边有新挖的洞穴,洞口不大却深不见底,这些斗笠的主人去哪儿了呢?没有人见过他们,但斗笠却一直留在洞口旁边,直到慢慢地腐烂……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松源豪岭的高桥坑水库是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师和建设者在癞痢岌旁边的山谷出口处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一座圆弧形大坝将山谷里的溪水蓄起来,形成了五六十米落差的高桥坑水库。高桥坑水库的大坝弧长约100米,大坝上面建有钢筋混凝土护栏,整座大坝看起来富有曲线美,是松源镇一道靓丽而又有特色的的风景。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豪岭人告诉我,每年雨季,高桥坑水库的水满了后,大量的水从圆弧形的排洪口奔涌而出,形成美丽壮观的圆弧形瀑布,宛如一道闪着白色亮光的宽阔水帘从天而降,不愧为隐藏在松源深山里的一道不可多得的美丽风景线。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高桥坑水库旁边的碧美农场的男主人刘伟峰老板告诉我,他们豪秀村的祖辈口口相传着一个关于72顶笠嘛的故事,故事的概况是这样的:

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一天,豪岭村(豪秀村)有村民到癞痢岌砍柴经过半山腰时,无意中看到一大堆笠嘛(斗笠),笠嘛旁边还有人工挖掘的山洞,洞口不大,却深不见底,戴斗笠的人都去哪儿啦?当然是进洞里去了。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豪秀村癞痢岌的山形如同“猛虎下山”,也有人说像“狮子滚绣球”,从卫星地图上看,虎头、虎背脊、虎尾巴、前爪、后腿等都形态清晰,十分形象逼真。有关癞痢岌的详细情况我会另外抽时间专程去深入考察,敬请大家留意我的后续文章介绍。)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当事人回到村里后,跟村里人说起癞痢岌看到大量笠嘛和山洞这件事,有人说是日本人请人挖的洞,听说是想在癞痢岌下面挖铁矿石,然后将铁矿石冶炼成钢铁,再用来制造武器。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事后陆陆续续有人去癞痢岌,发现那些斗笠仍在原地不动,一直都没有见到挖矿的人,山洞周围也没有看到铁矿石之类的东西。大家据此猜测:因为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突发灾难应急方案,这些斗笠的主人进洞挖矿时不幸遭遇塌方,全部人被永远留在山洞里再也没有出来。山洞里到底有什么矿?储量是多少?这些情况是很难再知道的了。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这些笠嘛的主人估计不是松源本地人,为了不让当地人知道他们的目的,日本人从临近的客家地区(可能是松源临近的福建武平、上杭、永定或梅州蕉岭)抓了一批人过来挖矿,没想到铁矿石还没有挖出来,人却永远被埋在矿洞里。为了逃避事故责任,日本人偷偷地溜走了,除了没有利用价值的笠嘛,其它东西都带走了。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事后有人数了一下,发现竟有72顶笠嘛。这山洞门口的72顶笠嘛见证了72条活生生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癞痢岌。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不仅杀害我们的同胞,还大量掠夺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物、金银财宝以及大量的自然资源。松源豪秀村癞痢岌的72顶笠嘛就是日本鬼子贪得无厌的狼子野心的一个典型例证。我们不难想象,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为了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强迫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他们卖命,把辛苦挖来的矿产资源白白地送给了日本人。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松源癞痢岌的72顶笠嘛代表着72条活生生的生命不幸消逝。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全中国到底有多少个“72顶笠嘛”的故事呢?我们相信,曾经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在日本人的欺压下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个血的教训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72顶笠嘛早已没有了踪影,当年的洞穴也被周围的杂草和荆棘所淹没。但72顶笠嘛的故事并没有随之消逝,还会一代一代地永久流传下去,让我们的祖孙后代永远牢记日本鬼子对中国人的杀戮、对我们祖先传下来的珍贵文物的抢夺和矿产资源的掠夺等。

松源高桥坑水库上面发现72顶斗笠,旁边洞穴深不见底,人去哪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