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形式下的面试陷阱(一)

 领悟公考 2021-06-23

陷阱1: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

关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经常出现在人际交往和排序题中, 许多人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当工作和家庭、学习、生活冲突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工作。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是,在新形势下,这种思想已经落伍了。

2017年3月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上海奉贤区“奉贤”之含义,肯定家风、村风与民风建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家风,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

近两年来,健全党内激励关爱的制度机制,成了组织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方面强调工作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对党员的关心爱护。既要体现严格性,又要体现人性化。

而面试,是工作的承接,理应遵从这一原则。看题目:

2018年3月17日的国税考题:

小赵,在西安政府工作,家在北京,过年有如下安排。

  A国外的大学同学要回来西安,同学春节期间只能在国内待几天,并且这个同学曾经有恩于你。

  B父母让回家吃年夜饭,小赵和妻子已经两年没回去了。

  C初一领导让小赵陪同下基层慰问。

  D初四单位安排值班。

  E初五初中同学在北京结婚,他是最晚结婚的同学,希望大家都能参加。

  F妻子给小赵惊喜订机票去三亚,准备去五天,初二出发。

如果你是小赵,你会如何做?

相信很多同学,第一排位就是把陪领导慰问、值班等作为重点,事后,我在与部分考官交流中,发现,评分标准和我们想象的大相径庭,而是把除夕是否陪父母吃年夜饭做饭得分重点,如果没有这一条,那么其他说的再好,也是低分。

再比如前几天看到一道题目,大意是有一项紧急工作,要求三天内和同事小李一起完成,同时小李一周后要研究生考试,准备请假复习,请问你怎么办?许多同学毫不犹豫的选择工作,让小李以工作为重,我认为,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在不影响小李复习的前提下,做好工作,实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也要在尽可能小的影响小李复习的情况下,工作优先,这才是题目需要的答案。而不是简单的考察你是不是知道工作很重要。

这一记警钟,希望能够敲醒准备面试的同学,工作固然重要,家庭和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才是符合我们国情、符合我们真实生活的。那些抛弃家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工作态度,并不值得提倡。

陷阱2:点评和回应,考察的是你应变能力吗?

今年国税引用了半结构化小组形式,新增点评和回应点评两个环节,这种全新的形式,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对策,但是无一例外的是,基本都是点评的时候,要优点+缺点+补充,回应的时候,要针对对方点出的问题,进行反驳。

我看到这个变化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跟我们平时开的民主生活会咋一个样呢?不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回应、表态吗?第二反应就是,这个回应点评,考察的应该是你的姿态和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你到底会不会反驳,因此,我跟几位同学说,你们去考试的时候,尽可能多说优点,少说缺点,尽可能不要一个劲的为自己辩解,多承认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的谦虚、好学的态度,表现到极限就行了,这么好的展现自己深层次素质的机会,不能浪费了啊。除非对方的批评确实站不住脚,那么你回应的时候,轻轻的强调下自己的观点即可。所以,我设计了下面这样的点评:

非常感谢X号考生对我的点评,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我这次面试的点评,更是对我能力和知识层面的指正。尤其是X号考生指出的XX问题,更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也暴露了我学习还够深入的缺陷。虽然面试只是一次考试,但学习是终身的,回去以后,我会针对你的点评,认真思考完善,不断提升自我。 

把回应环节作为体现自己谦虚、爱学的环节,展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想,要远远胜于针对对方指出的不足,拼命强调自己的观点如何如何正确要好。况且,万一,对方指出错误的和考官观点一致,你还拼命反驳,是不是很危险呢?

事后,两个小小的细节,证明了这一推断,一是上海国税面试结束后,一名考生说,他们那边,基本上,夸奖别人为主、谦虚接受为主的考生,得分比较高;浙江国税面试结束后,一名考生告诉我,他走出考场的时候,听到考官在嘀咕,怎么都搞的跟辩论赛一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