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劝我善良,我心里发慌----面试真题解析(94)

 领悟公考 2021-06-23

解析给所有的人,题目给考试的人



真题回顾

调查发现,在扶贫过程中,扶贫工作人员自掏腰包帮扶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人认为这样会加重扶贫人员的经济负担,也有人认为这样会使贫困人员产生依赖,对此你怎么看?

思维点拨

一、你的善良也许是剂砒霜

近日,一位华人女孩给意大利居民送口罩的视频火爆互联网,这个女孩挨家挨户给意大利居民送口罩,楼层高的,甚至通过吊篮吊上去。收到口罩的人表示感谢:“您应该为在中国出生而自豪。”

但是,这次的善行并未受到网友们的一致拥护,其中有位在意大利留学生愤而发声:“昨天晚上我邻居老奶奶,突然敲我门,说要找我买口罩,我说我也没几个,就送给了她两个,她给我说的听说中国人都有口罩!!这其实是很不好的信号,很多意大利人把华人和物资画上等号,这是很坏很坏的情况……”

至于有坏,你们自己想。

你在桥上看风景,别人在桥下看你。每个行为本身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我们并不反对善良,但是善良,要有度,你的善良,也许会让很多人受伤。

人生在世,谁还能独善其身,饮酒品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二、子贡、子路,还有我的故事

据《淮南子·齐俗训》记载:

子路撜(古同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古同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

我用白话解释下:

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人家酬谢他一头牛,他收了,孔子夸他:棒棒哒,这样以后鲁国人就更爱助人为乐了。

子贡同样救了一个人。春秋时期,鲁国规定,凡鲁国人看到本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赎回者国家给予补偿。子贡是孔门首富,顺手赎回一个,但他不要奖励,说我们都是活雷锋。世人夸他高尚,孔子却说:你错了,你搞道德绑架,以后没人去赎人喽。

作者后文撜做了总结: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

下面是我的故事: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不大爱上课,但也偶尔会开班讲讲申论和面试。最早的时候都免费的,曾有学生问我要资料,我懒得给,该生骂我自私。我很是愧疚,因为免费而让个别人成了不知感恩的畜生,我同子贡,罪过大矣。所以后来我拒绝免费,哪怕只收一块钱。

去年十月份,某人在我QQ留言,请教我一个工作上的问题,平时都用微信,很少上QQ,等看到的时候已过了好几天,当我回复过去,发现被拉黑了。想想也曾多次帮助该人指点迷津,这次大概是觉得我冒犯了她高贵的人格,怎能不第一时间回复呢,心中难掩愤怒,奋起而拉黑之。我完全理解。

故《了凡四训》有云:“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三、本人已脱贫,无事勿扰

“各位领导: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一张贫困户家的“门前照”在网络上引起了关注。据了解,事情起源于当日上门的扶贫干部自掏腰包,买了一些日用品,而且私车公用,翻山越岭来走访,结果惨遭闭门羹。

这种闹剧并非黑色幽默,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从扶贫干部来看,现在呼声最大的就是“表格扶贫”、“指标扶贫”,干部扶贫的成果主要通过一张张表格汇总到上面,表格数量之多、细节之全令人咋舌,当然从某个角度讲,这种做法无可厚非,能够简单直白的体现工作成效。只是苦了基层干部和被扶贫的村民。

如此看来,贫困户之所以拒绝扶贫干部的“温暖”,大抵也是害怕拿人手短,区区蝇头小利,就要帮助填写各种表格,换了是我,也不干啊。

正所谓:蛙蝇名利苦多事,薄有田园归去休。----宋·史弥宁《怀归》。

四、失败者的愤怒

小时候随父母在外,家里很穷。父母经常会带些很漂亮的二手衣服给我穿,都是那些富亲戚家孩子淘汰的。在外地的时候,我会穿着上学,但每当回老家,我打死也不穿到亲戚面前,更讨厌那些亲戚问我关于衣服的任何事情。

工作后,偶尔会有人请我们去一些非常高端的地方吃饭。回来后,就往往会大肆吹嘘,该地如何低调奢华有内涵,高端大气上档次,对请客者的慷慨之情,歌功颂德。

衣服可以穿很久,而口舌之欲最终不过是果腹之用。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失败者的愤怒”,指的是失败者的愤怒,源自于对自己失败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和恐慌,但人总是能无条件原谅自己,而将这种自卑和恐慌在心理的调节之下,转嫁给他人。

因此,当别人身处困境时,如果以一种优越者的姿态去帮助,别人未必会领情,因为帮助别人而反目成仇的事情并不少见。

所以有人说“挣钱治愈一切矫情,有钱治愈一切自卑”,倒也不无道理啊。

今天的故事讲完了,这道题目包含的内容也讲完了,概括起来大概是两个方面:一是自掏腰包是否是一种善行,二是这种善良是否会有善果。这两个问题都搞清楚了,题目也就清楚了,上面的四个故事,其实讲的都是这两方面道理。

参考答案

我不反对在个别情况下,党员干部出于恻隐之心,自掏腰包进行扶贫,这体现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如题目所说,扶贫工作人员自掏腰包帮扶的现象较为普遍,那我是不赞同的。

第一,我认为自掏腰包的行为并非是单纯的善意,更多的是功利主义导向。有些地方大搞材料扶贫、表格扶贫,扶贫过程中要填写的表格,数量之多、类别之全令人咋舌。为了让贫困户更好的配合填表,扶贫干部不得不自掏腰包给贫困户送点礼物。这不仅会让扶贫工作流于形式,也会让贫困户心理上上烦不胜烦,影响生产和劳动,经济利益上也可能得不偿失。其本质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祟。

第二,我认为这种行为弊大于利。对扶贫干部来说,如果大力宣传,形成舆论压力,让社会产生“自掏腰包”扶贫是干部的共同行为,就容易形成道德绑架,变自掏腰包为被掏腰包,打击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对贫困户而言,这种做法可能会让贫困户认为扶贫干部的付出理所当然,甚至坐地起价,要挟扶贫干部,形成恶性循环,降低脱贫的积极性,消减脱贫成效。

第三,我认为扶贫要从两方面同时发力。一方面要改善扶贫考核方式,减少表格式扶贫,更加注重实效,鼓励扶贫干部利用自身岗位优势,结合贫困户实际,通过技术扶贫、产业脱贫的方式,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兜底不兜懒,先要帮助个别贫困户克服“福利依赖、政策依赖”的思想,通过谈心交心、宣传教育的方式,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总而言之,扶贫工作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多方发力,上下同心,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写在题后:

关于性善论和性恶论,孟子是提倡性善论的,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有“仁义礼智”四善端,我们要由己推人,充分发展这四种善端,就可以成圣人;而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性本恶,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的本性,所以要以道德约束之。我认为,无论行善还是性恶,都不重要,关键要有脑子。

历史文章、真题和打卡练习均在公众号菜单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