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承恩:陪崇祯皇帝殉节煤山的太监,康熙为他立碑

 戏秦皇汉武 2021-06-23

公元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年初,李自成率四十万农民军逼近北京。三月十六日,农民军攻占明陵,继而突破居庸关,突然兵临城下,包包子样地围住了北京。

李自成包围北京城,攻城之前曾传书要明廷投降,但遭拒绝。

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开始攻城,扫清了城外明军驻防,十九日农民军猛攻广安门、西直门、阜成门和德胜门。城外北京居民不顾刀兵之险,填沟补路,辅助农民军。广安门首先被攻克,农民军占领了外城即如今前门以南的城区。

内城守军不肯卖命,在城上卧而不战,甚至向城外农民军挥手示意回避,待农民军躲开后方才朝空地开炮乱轰。明军督战监军号令失灵,束手无策。

这时候的皇城之内,明廷君臣也早乱作一团。崇祯皇帝甚至哭出了声。

崇祯说,不该走的都走了,你却没走。王承恩没有说话。崇祯又说,我们真是逃也不行了吗,王承恩还是没有说话。崇祯说,上万岁山吧,看看眼下什么样子了。

崇祯开始挪动脚步,王承恩发现皇上忽然步履蹒跚起来,赶紧过来扶助,顺着崇祯的脚步一点一点地穿过御花园。出了紫禁城,就到了万岁山脚下。

崇祯本还是想在万岁山登高观望,但此时咫尺之遥的紫禁城方向喊声震天,李自成已经杀进了皇宫。崇祯见大势已去,仰天长叹说,吾民苦矣。当时崇祯身着白衣,遂咬破手指在衣襟上血书一列文字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复面,任其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之后解下腰间束带,就近一树,赤足披发自尽了结。

王承恩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太监身份葬在皇陵的人,对所有人来说,王承恩已经超越了士子太监的分野,而是与一个王朝生死追随的忠臣。提到他,人们想到的是亡国之痛,是忠烈之行。

大清朝的不少帝王也对王承恩多次旌表。据记载,清朝入关后,具有诗人气质、多愁善感的青年皇帝顺治,被王承恩忠君事主的事迹深深感动,下旨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据传说,顺治皇帝是噙着眼泪亲笔为王承恩题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祭文,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这块敕建御制石碑至今仍矗立在思陵不远处的荒丘之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康熙皇帝也对王承恩称颂不已,曾为王承恩竖碑立传,还每年为他祭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