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六学无关 我只是心疼传统评书 也论吴承恩与西游记

 超哥侃古今 2021-06-23

诸位看官,小子昨天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那就是看到了六学巨著。《吴承恩与西游记》。

大家以为我会跟风像别人一样去研究六学。错了,我是让剧中的一位配角给震惊到了。这位配角就是田连元饰演的说书先生。说到田连元先生。诸位经常看小子文章的人都知道。小子最近在收听田连元先生主讲的《水浒传》。这通俗文学三大名著,小子决定今年听完。可以给大家泄露一下听单,分别是单田芳老师主讲的《西游记》,这个小子已经听完了。田连元先生主讲的《水浒传》,以及以后准备听的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这三位先生讲的这三部书可以说是当代最好的三部书了。听完这三部书再回头看原著又会有新的体悟。

然而这说的好和演的好是两回事。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最显著的例子是郭德纲说的济公传和演的济公传的差别。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何况让一个水浒说的好的人演西游故事。着实有点难为人了。更何况这部剧本身重点是突出猴文化,剧情也和猴子一样跳来跳去。就算田连元先生努力想体现《西游》与评书之间的关系。然而有人非要觉得《西游》就等于猴子。最终体现出的效果自然是非常酸爽的。

说起这《西游》与评书的关系。小子之前的文章也介绍过几回,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说书痕迹最明显的一部书。然而也是被近代说书艺人抛弃的一部书。近代曲艺史,说西游的说书艺人被其他说书艺人轻蔑的称为钻天儿。非袍带非短打。被视为异端。概因那时歧视曲艺工作者,将其视为下九流。而评书艺人多半有自尊心。以先生自居,不愿等同于戏子。而钻天儿类却模仿悟空八戒肢体动作以播观众一笑。还要演唱渔曲。如此立体表演。在当时相对保守的评书界。自然受到冷遇,传统评书西游传播只经永有道义四代就遭到扼杀。这正是喜剧的背后是悲剧。

而到了现代,曲艺界的门户界限逐渐破除。然而评书这门艺术也受到电视的冲击,开始遇冷。评书艺人也开始尝试重新将西游整理成评书。这其中单田芳老师迈出了勇敢的一步,想将西游变成听觉艺术,然而这种尝试并不成功。只说到一半便因收听率的问题而结束。而后来《电视书场》等电视节目的推出,可以说是评书演员对电视剧的一场反击。这其中田连元先生是第一个登上电视的评书演员。然而遗憾的是田连元先生没说过《西游记》。其实田连元先生的形象精瘦干练,说书又有颇多的肢体语言。很适合说西游。而今田连元偶尔上电视说书,声音明显苍老了许多。让人看着心疼。再让他说书明显已经不合适了。

当年活跃的那几位评书老先生。袁阔成是二零后,单田芳是三零后。田连元先生最年轻一位,是四零后。虽然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个性化的选择爱好。使得评书又有了新的活力。然而老一代的声音却只能通过音频去下载了。《吴承恩与西游记》拍于一零年。那时候的田连元先生还能背一大段台词大气不喘。很显然他想为传统评书说点什么。然而这最后的一点激情却被毁在了神剧的剧情中。

而今有至于恢复评书西游的青年说书艺人不少。然而书卷气过重,对西游的内容有过度解读之嫌是很突出的问题。如何使西游成为读听看三位一体的一部名著,仍任重道远。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

海量有料资源,你不扫一下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