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天员返回地球时,为何都要抬着走?

 科学知更鸟 2021-06-23

载人飞船完成预定任务后,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就要返回地球。返回舱一着陆,地面救援人员就要马上携带医疗保障装备前往着陆点。航天员打开返回舱门,几名救援人员一起把他抬出来,然后将他放到一把特制的椅子上。

航天员好好的,为什么非要让人抬着走呢?

需要重新适应空间方位

航天员出舱

有些航天员进入天空之后,会患上一种太空病,叫做太空适应综合症,出现头晕、目眩、脸色苍白、出冷汗、腹部不适、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不仅如此,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会漂浮在空间站或者航天器中。时间一长,航天员就会逐渐无法区分上下左右和东西南北,暂时失去了空间方位感。

当航天员重新返回地球表面时,从失重状态到回归地球重力状态,只有短短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航天员根本无法重新适应地球上的空间方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航天员自己一个人站起来走路,他就会像喝醉了一样跌跌撞撞。

骨骼流失、肌肉萎缩易导致骨折

航天员

航天员如果长时间待在太空,身体处于失重状态,身体就会发生很多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骨骼流失和肌肉萎缩。

接近零重力的状态下,航天员的身体负担就会变得非常小。这样一来,航天员的骨骼组织会慢慢流失掉。同时,航天员的肌肉不再需要保持持续拉伸的状态,也会慢慢萎缩,而且萎缩的幅度很大。

当航天员突然返回大气层,重新感受到地球上的重力以后,他身体上的骨骼和肌肉无法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时他如果贸然站起来行走,不仅要承受自身的重量,还要承受大约十几公斤重的出舱服的重量,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骨折。

体液复位需要时间

航天员返回地球

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人类身上的体液会更多地集中在身体的下半部分。但是当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后,失去了地球重力的影响,他身上的体液会发生位移,人体的整个循环系统也都会被打乱。

接近零重力状态下,航天员身上的体液会均匀地分布在全身各个地方,这会给航天员的身体带来诸多影响和不适。航天员大脑中的颅内压会升高,血压会升高,视力也会受到影响,味觉和嗅觉系统同样会受到影响。人体的体液循环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都需要慢慢调整以适应太空环境。

返回舱

航天员重返地球时,他身体内的体液需要重新复位,整个循环系统也需要重新调整,这些都需要时间。因此,航天员刚从返回舱出来时,不能马上站起来,而是需要躺下来慢慢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恢复身体循环系统。

返地过程身体消耗巨大

航天员

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重返地球时,整个返回过程需要经过制动离轨、自由下降、再入大气层和着陆4个阶段,这个过程对航天员的身体消耗非常大。

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航天员会承受巨大的过载压力,这种过载有时会达到4个G左右;

当返回舱的降落伞打开时,会出现剧烈旋转和晃动,甚至还会有翻滚;

返回舱着陆

当返回舱距离地面只有1米左右时,反推发动机启动,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虽然是软着陆,但是仍然会给航天员带来强烈的着陆冲击;

返回舱着陆之后,航天员还需要等待地面救援人员的抵达,这个等待过程可能长达几个小时。

航天员在经过这一系列的身体消耗之后,他已经变得精疲力尽,心理上也会经历一个剧烈起伏的过程。因此,地面救援人员将航天员抬着走也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综上所述,航天员返回地球时被救援人员抬着走,是因为他们在整个返程过程中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痛苦和压力,他们理应得到最好的呵护。他们面对困难永不退缩、迎难而上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为什么航天员聂海胜57岁这么大年龄了还要上天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