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荠菜

 新用户6839wSa0 2021-06-23

春来了,气温已经是数日持续在零度以上了,户外的人们再不需缩手缩脚的了。前些日子,又断续落下了几场春雨,润湿了大地,蜇伏了一冬的根们吸足了雨水,那些茎叶们也就显出绿意来了。

周六到菜地去拔蒜苗,冻了一冬的泥土早已消融,似乎膨胀了许多,松软湿润却不泥泞,脚踩上去软绵绵的,舒服得很。看到地边畦间这一棵,那一簇的荠菜也泛出了绿意,就怀念起母亲的荠菜扁食的味道来。母亲在世时,春秋两季,总是要给我们包几顿荠菜馅的扁食,来调剂我们并不丰富的餐食,那荠菜的清香味真让人难忘啊!拔好蒜苗,就拎着菜篮,拿了铲子在地边寻觅起来。此时的荠菜多是去年秋末萌生的,严冬到来,它便败落盛叶,只留下一个粗壮的根儿,顶着几茎细叶紧贴大地,耐过了隆冬的严寒,现在在春雨暖风的招唤中醒来了,往上舒展了叶片重又焕发了生机。此时的荠菜才刚有些绿意,贴地的一面虽是绿色的,而那朝阳的正面却还多是冬日时的土黄,不留神是不太好发现它们的,因而找寻时是要格外留心的。看到花花的几茎叶片,小铲一挑,一棵荠菜就收到篮里了。寻了会,就收获了小半篮。

回到家就开始收拾,准备自己动手弄顿荠菜扁食吃。用清水泡了点木耳,粉丝,就去捡荠菜了,这可是个细致的活儿,先要掐掉那粗粗的根,再捡去枯黄的叶,这样一棵棵的理一遍可真够费功夫的,足足弄了一个小时才算捡完了。清水淘洗了几遍就放一旁晾着了。烧开了水,把荠菜往里一倒,打了两个滚,荠菜就褪去了原来的土黄色,变成翠绿色的了,看着真诱人。捞上来放凉水里拔了会,再挤去水,半篮的荠菜就只得了拳头大两团,不过已是足够了,只是要借些荠菜的清香气味,过会再加上七七八八的一大串配料,估计要弄一小盆的馅了。刷了锅,多多的倒了油,打了六个鸡蛋,在热油里翻炒,一会儿就炒得金黄喷香了。切碎了荠菜,木耳,粉丝,豆腐,一层层的铺在了小盆里,把炒好的鸡蛋盛进来,果然就弄了一小盆了。放了些盐,鸡精,香油,拌一拌,这馅就调好了。和好了面,正擀皮呢,家里的下班回来了,就一起包吧。把一大锅水烧得滚开,包好的扁食在里边打了几个滚,香气就扑鼻而来了。盛了几个放在桌上供给天上的母亲,一家人就围坐桌前吃了起来。忙了一个下午,就只为这口腹之欲吗?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吗?这便是传说中的天伦之乐,小康生活吗?

悲夫,古人尚羞求田问舍之举,书生也愧雕镂文字小技,余虽愚钝,幼乏鸿鹄之志,然则今日堕落而为此洗衣煮饭之 “家庭妇男”,亦为始料所不及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