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利桑那步道“只有”1200公里,海拔升降也远不比三重冠,却成了我装备“大翻车”的一次旅途——我不得不在中途换了超过一半的重要装备,四大件里的更换率高达75%。 中途换过的装备包括:背包,帐篷,睡垫,鞋,袜子,炉子,滤水器,充电宝…… 这个数据看似夸张,了解以下细节之后,你会发现它其实非常合理:
为了减小篇幅,诺娅只列出部分重要装备的优劣、适用情况。如有疑问请留言,诺娅会酌情考虑某些单品的详细测评。 帐篷从400克的天幕+露营袋,换成1300克的双层自立帐,从本质脱离轻量化,是一次令我心痛的改动。不过在第260英里处,半夜风扫雪,所有东西上盖了一寸雪,着实让我意识到了春季徒步是不适合选用天幕的。 300英里前:天幕+露营袋组合 (牧高笛打样粗笨天幕+10D露营袋) 优点:非常轻,有3种变化(仅天幕,仅露营袋,天幕+露营袋),无结露,易干,易收纳; 缺点:不防风、雪、雨,不防蚊虫; 适用情况:夏季fastpacking 300英里后:帐篷(牧高笛轻翼1) 优点:设计可谓精妙,外帐和内帐可以“融为一体”,帐杆外露,搭建特别快;搭建好后,内帐可以取下来,帐篷变身天幕;内帐很小,保暖;外帐较大,通风、不易结露;在取下内帐的情况下,可以挤两个人;放装备的空间特别大;六边形,防风不错。 缺点:不算轻量化(非触地的区域可以更轻些);帐篷绳不易伸缩;帐杆容易变形,这是自立帐篷的普遍缺点。 适用情况:除冬季露营之外的大部分露营。 背包从35L的半无架式三峰UL轨迹,到48L的鹰包Osprey Exos。体积增加13升是为了装下真*帐篷。两个背包我都很喜欢。 300英里前:三峰轨迹35 优点:设计精巧独特,背部padding舒适且通风;外包和侧包成一体,节省重量,且取放水瓶等特别方便;背负系统承力合理,背负舒适。 缺点:肩带的调节带在后期无法自锁了,导致调整肩带长度之后很快又滑回去了;另外,35L的容积稍微有点尴尬,只能装天幕或非自立帐篷;如果要背泡沫垫,只能绑在最上方、用一根锁扣压住;而在风大的时候,那惟一锁扣可能会被崩掉…… 适用情况:夏季fastpacking 300英里后:鹰包飘逸48(Osprey Exos 48) 优点:背负很舒适,排汗,背包最上面和最下面都可以外挂泡沫垫或帐篷(最后200多英里我就是外挂了两个泡沫垫);顶包可以取下来。 缺点:材料极易磨损(这个包目前破了5个洞,侧包两个,外包2个,顶包1个);腰带太长,目前拉到最短,还是跟胯骨之间有缝隙,腰部承力减少、肩部承力增加。 适用情况:四季重装徒步、登山冲顶 睡袋从三重冠的第一条线路开始,已经连续7年使用Zpacks 20F. 优点: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同类产品(20华氏度睡袋)中是最轻的(471g),900FD蓬松度,加了斥水材料,且多做了30% overfill。我买的版本还是横向的隔层;目前的版本已经做成了纵向的,里面的羽绒不会乱跑。压缩后体积很小,适合fastpacking到初冬露营到登山冲顶的多种需求。有三种长度和三种宽度选择,我的是最短的版本、中等宽度。拉链在睡袋下面,魔术贴扣住;3/4长度,脚部封死,比较暖和。 缺点:脚部区域成长方形,空间很小,很多人会觉得太憋。壳子是7d尼龙,经常需要修修修补补。用了7年、13000公里之后,舒适温度差不多成了40华氏度(5C),已经沦为夏季单季睡袋了。 睡垫从Thermarest Uberlite(充气垫,短板)换成Nemo Switchback泡沫垫。 Thermarest Uberlite: 全世界最轻的夏季充气垫,R值2左右,只适合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不适合沙漠露营,表皮太脆弱,被扎破了就GG。这是我在旅途中第一个更换掉的装备,因为很快便发现了问题:短板的充气垫太-难-受,且Uberlite半夜坍塌太频繁,只要是晚上太冷,吹进去热气/外面是冷气冷地面,半夜便像漏气了一样,坍缩得一点隔离度都没有,中间要起来吹一两次气才行。 Nemo Switchback:比zlite蛋壳垫稍微舒服一点,但同理,气温降到一定程度就会觉得寒气从背部直入骨髓。舒适度当然远远不如任何泡沫垫。最后200英里,还得在底下塞另一个泡沫垫(Gossamer Gear Thinlight)才能不冻醒。 徒步鞋1:Altra Lone Peak 5徒步鞋2:Altra Timp 2徒步鞋3:Altra Olympus 4如果读者特别感兴趣,我会单写一篇文章分析这三双鞋。 根据我脚的特点(arch中高,前脚较宽,脚跟很窄),Timp 2最为合脚。但是对于前脚掌比我再宽一点的人来说,空间可能太小了一点。Timp的鞋底在三者中排行老二,孤峰5<Timp2<奥林帕斯4,但是我觉得穿着弹性刚好,也不至于太“小丑鞋”,还是能感觉到地面。美中不足就是比较闷,容易起水泡。 ![]() 最不喜欢的是Olympus 4, 鞋底太厚了,脚底下毛线都感觉不到(这是句四川话,意会就好)。但是它的鞋带又出奇地好,很多人也喜欢它的V底,不过我还是免了。 ![]() Lone Peak的鞋底是三者当中最薄的,寿命最短,大概300公里之后就得通过鞋垫续命。要不是那脚跟有一个蜜汁凹槽,一直戳我的脚跟,导致跟腱轻微受伤,我还是挺喜欢这双鞋的:透气,前掌宽,轻便。孤峰5也是今年徒步者当中绝大多数人的首选,我遇到的大概一半徒步者穿的都是这款。 ![]() ![]() 炉头1:Bottle Stove酒精炉+防风罩炉头2:罐泡冷食炉头3:Soto WindMaster II这次花式更换炉具也是我没想到的,根本原因还是亚利桑那太冷了。 酒精炉的优点是特别轻、燃料(变质酒精)在美国大部分加油站和小卖部里就能买到。缺点是它是明火,没有操控火力的阀门,熄灭困难,在大风天气更不能使用。有一次在小溪边煮水,火焰太大,烧到了锅上方的方便面,把旁边的草点着了,还好手边有水,迅速灭火,不然就要成为千古罪人了。 ![]() 第300英里的时候,因为换了一堆更重的装备,故取缔了酒精炉,转冷食,结果第一天就后悔得不行。用冰淇淋罐头、加冷水泡米饭,在夏天也许还能接受,可AZ风大雪大,吃完冷饭肚子就嗷嗷痛哭,太难受。 ![]() 于是在第588英里得旗竿镇果断换回标配——Soto炉头,MSR的可密封的大锅,两分钟内水就能沸腾,而且还能烧一大锅东西,跟同伴分一锅水也绰绰有余。其实有时候走得越久,越希望能快速吃上热食。徒步到了后期,重量也不算什么了,重点儿就重点吧。 ![]() 过滤器:Sawyer Mini全程换了3次Mini, 如果加上旅途开始头一天晚上、发现第一个mini就漏水,一共换了4次。Mini比较便宜,寿命短,用用就堵住,基本只能把它固定在瓶口,直接喝。 如果你想要过滤大量水到另一个容器里,比如要加点电解质啥的,还是移步Sawyer Squeeze或者Katadyn BeFree吧。我全程几乎没怎么喝电解质,就是因为Mini一直都套在瓶口。 ![]() 衣物类这次AZT徒步,装备方面最稳的就是衣服,基本都没有换,也基本都是我徒步8年来的“灵魂伴侣”。 ![]() 雨衣/雨裤:Frogg Toggs DriDucks要重点讲讲我在AZT上关于雨衣类产品的“顿悟”:雨衣,就该买这种可丢弃式的,太多“高端”硬壳穿在身上的感觉就有如披着帐篷。 我曾经执着于买一件完美的单层硬壳,轻量、防雨、透气,但试过其他诸多200美金的产品,全部失败:要么太闷,要么根本不防水,要么不暖和。惟有DriDucks这款,透气、防水、暖和,全部满足,打完折还不到20美金。清晨哪怕太阳高照,也可以穿着防风;山脊上就更是如此。AZT路上,我每天都穿过它;晚上还能用它盖住脚部取暖——这可谓是雨衣的最高境界了。 DriDucks只有一个缺点:不耐用,戳破就跪。AZT的第二个月,它已经多处磨破,遇到大雨必然玩儿完。 适用情况:美国西部的夏季长距徒步;其他时候可用作防风衣。高海拔/技术性路线还是要硬壳。 ![]() ![]() 手套:Montbell Shell mittens 防水不分指手套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放在脸边上,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儿就是戴上这双手套。防水、适合三季徒步、轻便,而且不分指的手套一般比同种材料的分指手套暖和。 适用情况:春末到秋初的中低海拔徒步。高海拔/技术性路线/冬季徒步还是要更厚实的手套,或那种运动的专业手套。 ![]() 防风衣:Patagonia Houdini 巴塔胡迪尼吹捧胡迪尼8年,已经用到第4件,足够说明一切。轻便、透气、可自收纳。没啥缺点。在类似的产品中,胡迪尼的面料我觉得最舒服,也最透气。 适用情况包括越野跑、夏季长距徒步、冬季或高海拔时作为layer系统的一部分,等等。 ![]() 羽绒服1:Montbell ExLight jacket羽绒服2:爱燃烧iRanShao GearLab超轻动态保暖羽绒服抛开衣服材料,这两款衣服穿上之后给我的感觉很类似,也都是面向超跑越野、长距徒步者的轻量化设计,都没有头套,也不适合技术性攀登和冬季活动。爱燃烧在袖口、侧身做了透气设计,更轻、更动态,我觉得还挺合理的。爱燃烧美中不足的是腰部稍微紧了点,胸部以上空间又很足,有点像Patagonia NanoPuff XS那款的尺寸。穿上打底+胡迪尼+爱燃烧羽绒+DriDucks雨衣,零下十度中行走是没问题的。 ![]() 羽绒帽:Zpacks Goose Hood 羽绒头套重量跟抓绒的睡帽差不多,但保暖面积更大,可以一直延伸到脖子。羽绒当然也比其他材料更暖和。比较有趣的是它的synch,收到最紧的时候整个额头会被盖住、遮住眼睛,鼻子和嘴巴下面没有封死,反而更透气;synch最宽松的时候,可以戴着它吃饭、刷牙,但是会有呼吸结露。以后的四季露营都会带着它。 ![]() 其他装备头灯:Nitecore NU25 可充电,轻便,耐用。有人嫌头带重,但换成绳子也是很容易的。 地钉:MSR Groundhog 这辈子用的所有地钉当中没有变形的。三棱钉和四棱钉还是三季地钉中最靠谱的。 充电器1:RaviPower 15000mAh 掉电快,充电慢,(和其他所有充电宝一样)在低温下死得很快,每晚都要拿进睡袋里面捂着。之后换成了Anker 10000mAh, 轻了很多,掉电的情况依然严峻。 以下是所有装备清单,和是否更换的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