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曝光:这款大牌玩具可能会损伤孩子生育能力!家里有的赶紧扔

 夏季三伏天 2021-06-23

图片

 01 

假水有毒

硼元素迁移量超标!

如今新兴的玩具让人目不暇接,一款“假水”玩具迅速火爆校园。

然而,这种被学生称之为“解压神器”的玩具,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图片

这种假水的包装,就像缩小版的饮料瓶,瓶体上印着百世可乐、雪碧......

图片

玩具里的液体呈现透明或半透明,有的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手感Q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图片

它的售价低廉,1元就能买到,贵点的也只要4、5元。

记者去校园文具店调查显示,这些假水包装的标签上,标着“假水”或可乐、果汁等字样的品牌名,没有任何厂家信息,是个典型的三无产品。

图片

店主解释说,这些玩具做成饮料的模样只是为了好玩,孩子们都知道是假的,不会吃的。

甚至还有店家信誓旦旦地表示:

“安全无毒,这都是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

“我家孩子3岁半,也玩这个。”

小编对店主说的话产生了质疑。

首先,假水玩具的外形和色彩都与市面上受欢迎的饮品高度相似,大人看了都很难不被迷惑住,更别提年幼的孩子了,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误食!

其次,店主说的安全无毒,实则是信口开河。

记者采购了9款14批次“假水”样品,送到检测机构进行化学测试。

检测数据显示,14批次产品存在硼元素超标!有的甚至超标了6倍多!

图片

超标最多的一款产品,商家却对外宣称是大厂家生产,不含硼砂。产品包装上标明的成分也只有纯净水、发泡粉、淀粉、黏合剂等,给人一种安全环保的假象。

图片

前段时间,央视和多个媒体平台也相继曝光了这种“假水”玩具。

图片

前有包装各种以假乱真,后有店主人前各种保证。谨慎的家长都难以辨别真假,更何况毫不知情的孩子!

 02 

硼砂中毒危害大,2克可致死!

假水中的硼元素,主要来自于硼砂。

硼砂是一种廉价的起胶剂,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可用作清洁剂、化妆品、杀虫剂,像假水玩具做的逼真的话,需要添加更多的硼来增加强流动性。

图片

然而硼砂毒性较高,世界各国多禁用为食品添加物。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而中毒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肚子疼等,家长很难想到,可能和之前经常玩假水有关。

图片

且硼砂的摄入,不单单指吃进嘴里皮肤接触、呼吸吸入、血液渗透,都能摄入有毒物质。

试想,孩子在玩“假”的时候,免不了会皮肤接触、用手触摸口鼻,又或是通过破损的皮肤渗透进血液,尽管每次摄入硼砂的量不多,但排出的速度很慢,从而积少成多,最终会在体内蓄积起毒性,给孩子健康埋下隐患。

总而言之,硼砂吸收快,代谢慢。若是让孩子接触超标的“假水”,体内会积蓄更多的毒性。

很多人不知道“假水”中的硼超标意味着什么。

据专家介绍,1-3克的硼砂就可能让成人中毒,15克就可能致死,婴儿致死量为2-3克!对儿童来说,致死量是5克。

不难想象,如果从没接触过这类玩具的宝宝一不小心误服,后果是多么的严重!

 03 

“假水玩具”和史莱姆

换汤不换药

一看到硼元素,想必很多家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几年热门的儿童玩具,超轻黏土、水晶泥、起泡胶里都有这种成分。

早在2019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调查了市面上10款超轻黏土、7款水晶泥。

这17款软泥玩具中,76%硼超标,超标几倍到十几倍不等。

所以,假水出现硼超标问题一点都不奇怪。  

图片

像这种看上去软软糯糯,有点像果冻的史莱姆水晶泥,在几年前刚兴起的时候,就被曝出硼超标普遍且严重。

图片

央视记者曾向检测机构送检了四款“史莱姆”产品。

结果显示,四款产品均含有硼砂,其中有一款超过欧盟标准的3倍之多。

图片

而且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史莱姆”水晶泥内全都含有硼砂成分,很难找到绝对安全的。

而这次曝光的“假水”玩具和这些年来屡禁不止的“史莱姆”水晶泥,在制作工艺和营销手段上几乎如出一辙。

换汤不换药,甚至更新迭代的越发具有迷惑性,让人防不胜防。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年11月发布《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建议液体或黏性玩具材料中,硼的迁移量要少于300毫克每千克,但是这个指南并不具备强制性。

而对于硼元素的使用,也还未有明确标准。

图片

图片

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规范儿童玩具市场。对健康安全带来威胁的硼砂,应尽快在玩具安全标准中增加限制,从而改变过量添加的现象。

家长在购买玩具时,也要多留一个心眼,始终把娃的健康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