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阵 | 美好婴宁的美好爱情

 琛哥龙门阵 2021-06-23

婴宁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许多的人都认为这也是蒲松龄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

张稔穰先生在《聊斋志异艺术研究》这本书里说婴宁无疑是空谷足音,高山雪莲,铅云隙缝中射出的一道阳光,是能够使人们的精神大为一振的。

而周先慎先生在《细说聊斋》一书中说:读过聊斋志异的人不会忘记婴宁,就像读过红楼梦的人不会忘记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

婴宁是一个狐仙,同时又是一个世俗的凡间女子,是一个仙凡相通的美丽的精灵,婴宁是蒲松龄具有超前意识的独特的艺术创造。

确实如此,凡是读过婴宁的人,很少有人不被这故事打动的。我们先来讲第一点,婴宁的笑与不笑。

故事先从相遇说起,男主名叫王子服,他是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就是说他年少失去了父亲,非常聪明,14岁就考中了秀才。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这段话虽然短,但其实隐藏了很多信息。

王子服年少聪明有才,母亲爱他却又管束得比较厉害,他又从小缺乏和男性家长的沟通,所以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他很可能不太会表达。

这个腼腆的少年,在上元节的时候,跟舅家的孩子吴生相约一起去过节,而刚走出村子,恰巧吴生家里有事,把他早就叫回去了。


王子服一个人去了上元节热闹的集市,游女如云,他遇到了一个令他心动的女子。

原文是这样说的: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竞忘顾忌。

这真的是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的最佳注解。

王子服对婴宁一见钟情,而婴宁是什么反应呢?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表面上看起起来,明明是在批评这个男士,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婴宁并没有动怒,因为她是笑着把花扔在地上离开的。

清代的评点家但明伦评点说:此一“花”字,生出下文无数“花”字。这里出现的关键字眼,不仅仅是“花”,还有一个“笑”字,这两个字贯穿了故事的前半部。

在这场相遇之后,王子服就患上了相思病,他不思饮食也不说话,只是昏昏欲睡,枕头底下藏着捡来的婴宁留下的那枝梅花。

当吴生前来探望他的时候,他才说出了实情,吴生便安慰他说,这个女子一定能找得到,后来又骗他说这个女子是王子服姨家的女儿,就住在西南山中三十余里的地方,王子服信以为真。

病就好起来了,但是吴生却迟迟不肯来带他去寻找这个女子,终于有一天,这个痴心的青年迫不及待自己动身前往西南山中寻找上元节遇到的那位女子了。

本来这是吴生撒的一个谎,但是王子服居然真的在西南山中看到了那个女子,而且那个女子竟然真的是他姨家的妹妹,叫婴宁,她最大的特点是爱花和爱笑。

蒲松龄无数次写到花,又无数次写到笑,他塑造了一个纯净如鲜花,单纯如婴儿的女子形象。

就像但明伦所说:此篇以“笑”字立胎,而以“花”为眼,处处写“笑”,即处处以“花”映带之。

婴宁是整个聊斋志异里最为光彩夺目的女子形象之一,她的个性是如此的鲜明生动,又是如此的单纯优美;她爽朗如满月,明净如溪水,娇美如鲜花,她的笑声像一串一串的银铃,敲打着人们布满了世俗灰尘的心。


这样一个女子是俗世少有的形象,她能够在现实社会中生存下来,并且保有她单纯爽朗的个性吗?

因为她爱笑的个性,跟封建社会要求的女性,笑不露齿这样的规矩之间有着多大的差异呀!

婴宁跟着王子服离开宁静优美的山村,离开慈祥的母亲,来到世俗人间,她以笑来面对人们对她身世的猜疑,以她的笑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也赢得了王子服母亲的认可。

笑成了她的武器,但是这种笑毕竟是尘世少有的,是不符合人世封建礼教规范的,就连她自己的母亲都说:'年已十六,呆痴才如婴儿,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若不笑,当为全人’。

就算最溺爱她,保护她的母亲都把她这种发自天性的,不受拘束的笑看作是一种缺点,而这种缺点,在普通的世俗生活中会被放大,成为致命的缺点。

婴宁结婚后,在王子服家种了一架木香,当她爬上花架摘花的时候,被西邻家的儿子看到,婴宁没有避讳,并且不避而笑,被西邻之子误认为是有意邀约。

结果晚上跑到墙边来约会,当他抱住他认为是婴宁的人时,实际上他抱住的是一段枯木,并且被藏在其中的蝎子蜇伤致死。

邻居告官,结发婴宁是妖异,辛亏县令知道王子服的才学,也知道王子服素来品性端正,认为是邻居诬告,王家才免除了一场祸事。

经历了这场风波,婴宁发誓从此以后不再笑,即使别人故意逗她,亦终不笑。


后来婴宁不但不笑,有一天她还哭了,她向王子服坦白了她的身世,原来她是狐狸精所生,在山村被鬼母抚养长大的,而抚养她长大的鬼母就是王子服的姨母。

她哭着请求王子服,把鬼母与她的父亲合葬,以报答鬼母对她的抚育之恩。王子服并没有被婴宁诡异的身世所惊吓,而是照做。

后来婴宁生了一个儿子,不畏生人,见人辄笑,大有母风,继承了婴宁爱笑的特点。婴宁的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

从婴宁的笑到不笑,作者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一向爱笑的婴宁,在结婚后,经历了一场风波后,不再笑了。

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封建礼教束缚的结果,这一个如此美好,坦率,单纯的女子失去了她的美好和单纯,变得像世俗其他女子一样。

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悲惨的,人性,个性被泯灭的故事,被世俗化的过程。就像贾宝玉所说的:这是女孩子从珍珠变成鱼眼睛的过程。

还有人认为,自然本真的个性永远无法逃离群体原则牢笼的悲剧宿命,表现对真诚无伪的理想人格的向往,这才是婴宁的深层文化意蕴。

其实每一代每一位读者都会根据自己的时代和个人经历有不同的看法,无论是认为婴宁失去了烂漫的天性,被异化被束缚,还是认为婴宁自觉自愿改造自己,想要被社会接纳,我们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看到人类对自我生存的估量,这个故事永远会常读常新。


婴宁是美好的,而王子服也是美的,他单纯却不乏执着,涉世不深,却勇于承担,难的不是他对婴宁的一见钟情,而是他的一往情深。

他因婴宁相思成疾,孤身前去山村寻找,见到婴宁狂喜定情,把她娶回家中,即使经历风波也毫无怨言。

他知道婴宁是狐女,是由鬼养大的,依然毫无芥蒂,深爱着婴宁。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两情相悦,也看到不离不弃,共患难,勇于承担。

他配得上婴宁的美好,这两个美好的人共同创造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明净如玉,柔韧如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