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仅有5000人的姓氏“啜”,自称明朝朱姓后人

 zzm1008图书馆 2021-06-23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稀有姓氏热潮的兴起

我国有着两万多个姓氏,其中不乏人口过亿的大姓,亦有着许多稀有姓氏。

图片

据报道,9月21日,有百余名的啜姓人聚集沈阳,他们想将分落在各处的5本家谱重新联系以合为一。

啜姓人对姓氏文化的重视,一度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赞同,亦是有不少人纷纷回忆起自己所知道的冷门姓氏。一时兴起了一股寻找稀有姓氏的热潮。

寻找稀有姓氏的现象之所以被称为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原因便在于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姓文化国家,全国排名前十的姓氏人口数量就占了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李、王、张、刘这些姓氏更是遍地都是,并且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但是,除了这些常见的大姓之外,绝大多数却是难得一见的稀有姓氏。

正如这次被网友热议的啜姓,表示是稀有姓氏文化里的姓氏罢了。

全国仅有5000人的“啜”氏,或为明代皇帝之后

啜姓以漠北为郡望,今日的啜氏族人则是主要分布在山西省汾阳市、河北省乐亭县、台湾省台北市、江西省的新干市和宁河县、辽宁省沈阳市和阜新市以及北京市等地。

图片

事实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啜作为姓氏是如何发音的。按照正常的读音念,此人当是读chuò,不过作为姓氏,它的读音当为chuǎi。

关于啜氏家族的祖先,啜家人有着自己的说法。

在陕西省清徐县的一个村子,名为东于村,这里便是啜姓人群的聚居地。而在东于村的北边有一条啜家街,这条街的中间还有一条啜家河。

关于啜姓的起源,这里的人都知道一个从祖上就传下来的故事,他们自称自己是明朝的朱姓后人。

并且,他们还说了自己姓氏的由来。

“啜”,由一个“口”四个“又”组成,一种说法是“口”表示4个人,代表示从皇城的四个方向逃出;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口”代表着母亲,“又”代表着四个兄弟。

不过啜家人是否真的是明朝的朱姓够人,这一点并没有史料佐证,也就无法判断其真实性,只是作为啜姓起源的一种参考。

图片

源于何处?啜家人共修家谱

啜氏的起源,并无法最直接确实,只能根据些许史料来推测,因而有多个起源之说。

其一,源于古羌族,出自宋朝时期党项族直荡部族的首领啜佶,是以部族称谓汉化之后改姓为氏。

其二,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当出折维昌所部,啜讹之后。”也就是说源于宋朝时期兴州刺史折惟昌的部将领啜讹之后。

其三,源于突厥族,是出自唐朝时期西突厥的官职五大啜,是以官职族称谓汉化为氏。

其四,源于突厥族,是唐朝时期西突厥大臣阿史那·屈利啜之名,以先祖名字汉化后为氏。

其五,同样是源于突厥族,唐朝时期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同是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这五个起源都无法真正确定,还需要更多的资料加以确认。

图片

据啜家人介绍,啜家人开始于2013年发起了宗亲会,并且族中的啜雨、啜锦明等人还组织了全国啜氏宗亲的首次祭祖大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啜氏宗亲齐聚山西东于村的啜家祠堂,他们一同祭先祖、赠家谱、观架火,共同庆祝啜家哦哦节日。之后,啜家还成立了宗亲理事会,组织过数次活动。

小结

啜家人对于自己姓氏文化的一种重视,也是当代中国人稀有姓氏文化保护的体现。但不能忽视的是,保护稀有姓氏文化是一项繁重的文化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是作为持久而广泛的工作。

参考资料:《通志·氏族略》、《姓氏寻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