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些人,别再把抑郁症当潮流了!

 且慢陪伴 2021-06-23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句话在抑郁症上面,竟然也能完美诠释。

年轻一辈对这种病有所了解,就会知道这是病,得去医院。

老一辈人觉得这算哪门子病, 心情不好?那就是矫情,哪凉快哪呆着去。

更有部分神奇人士,在这个病上仿佛看到了潮流密码

深夜在音乐平台写的伤感评论终究轻飘飘的,

转发几个抑郁测评链接也缺少点可信度,

如果能有安定医院、北医六院等精神科室比较权威的医院出具的抑郁症确诊证明,那岂不是更好?原汁原味,24k纯抑郁。

有了官方盖章,腰杆子都挺起来了!

一句「我抑郁了」就能获得别人更多的关照,如果真抑郁了,你还敢催我工作进度,催我还钱,跟我说分手?

抑郁症可不就是生活的庇佑所嘛,快赶上桃花源了。

光靠想那怎么行,还得行动起来,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先找找攻略。

用百度搜索 「如何得......」这三个字刚打出来,联想第一位就是——如何得抑郁症最快的方法。

好家伙,主动想得抑郁症不说,还想找速成的!

可见这个需求市场的庞大,训练的搜索引擎都能联想出来了。

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北京户口的渴求,只能屈居第五名!

               

抑郁症的体验感真有那么棒吗?居然有人这么热衷?

下面我们看看抑郁症患者真实情况

一组惊心动魄的数据:

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2019 年我国抑郁症发病率达到 2.1%,并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全国抑郁症患者超 9500 万,成为心理健康问题「重灾区」之一。

               

有人认为,抑郁症是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矫情的表现,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人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

抑郁症被称为情绪感冒,它不像别的生病有明显生理上的疼痛,正因如此一些人对这种疾病产生了误会。

那是不是自己最近情绪不好,心情低落,就可能患上抑郁症了呢?

也不是,短期的存在情绪问题,一般都是正常情况,谁还没有个压力大不开心的时候呢?

抑郁症有三大主要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精力及行为减少

当存在三大主要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就需要及时就医。

医生能够帮我们诊断,究竟是患上了抑郁症,还是比较正常的情绪低落。

前两天和以前的一位同事吃饭时聊到,他前段时间感觉压力很大,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最爱的钓鱼都不想去了,也不想参与社交,觉得自己撑不住了。

于是去正规医院看了一下。通过问卷、问诊等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判断并无大碍,让他放宽心,只是很轻度的抑郁,也不用药物治疗。

后来他自己慢慢就走出情绪低谷,现在又天天嚷嚷着要去钓鱼、要去聚会了。

所以啊,如果怀疑自己情绪出了问题,自己判断、网上咨询网友都是不行的,还是要到正规医院看一下。

网上的自测表什么的比较片面,医生会通过临床问诊,结合血液脑电图心电图的检查等,全面衡量给出治疗建议

                

△网友晒出的抑郁症检查项目

每当抑郁症这个词进入大众视野,通常伴随着某某明星离去的消息。
如张国荣、乔任梁、崔雪莉......我们只知道抑郁症造成的悲惨后果,却很少知道身在其中的挣扎。
抑郁症患者有多艰难呢?
在豆瓣的抑郁症相关小组里,不难看见这种帖子,字里行间散发的都是深深的绝望和求助的信号。

                

在现实中,你很难分辨周围谁是抑郁症患者。
每15人中就可能有1个抑郁症患者,但仅有2%的人接受了系统治疗,约71%的患者试图隐藏自己的病情,成为「微笑抑郁者」。
当有人成为抑郁症患者的同时,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却想要伪装成正常人,只因担心不被大众理解、怕受到歧视。

你瞧,这就是现实生活的魔幻。
虽然社会上对抑郁症还存在误解,但保险公司绝对是对疾病触觉最灵敏的存在。
对保险公司来说,抑郁症患者就是妥妥的高风险人群,抑郁症会存在自残甚至自杀的倾向,而长期服药也可能会损害肝肾,对身体产生危害。
所以很多险种都会对抑郁症有些限制。重疾险对抑郁症就更不友好了,由于存在易复发的特点,投保限制通常比较多。


在最近新上了一款针对非标体人群的重疾险产品——达尔文易核版2021,为包括抑郁症在内的,乙肝、痛风、高血压糖尿病、肺结节等疾病,提供了承保机会
针对抑郁症,能承保的条件放宽了很多,轻中重度抑郁病史、抑郁症发病中/治疗中、进食障碍、酒精和药物使用障碍等情况,都有机会承保。
如果身体有些小毛病,普通的重疾险不好买的话,可以点击链接了解一下,还能在页面中联系顾问帮助。
在下次文章中,我也会着重讲解这款产品,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张国荣生前写下「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真的很想说,抑郁症患者没有做错任何事,他们才是受到伤害的不幸者。
希望他们得到更多的陪伴和帮助,少些评判、审视和责备。
好的消息是,抑郁症作为严肃的疾病,也更多地被人们重视起来。
3 月 2 日,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小琴建议将抑郁症和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慢性病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抑郁症就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一样被人们更多的认识,整个社会对抑郁症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