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是掘地蜂

 新用户7581IF9W 2021-06-23

《黑客帝国》是一部非常深刻的电影
不仅在情节上烧脑
更是在哲学上探讨“我是谁”的问题
我们是不是真的可能就是网络空间的一串程序
谁又能证伪呢?
尤其看了《机器人叛乱》之后
对其中提到的“掘地蜂效应”印象深刻

掘地蜂会在繁殖季节去在地上挖一个洞穴
然后去捉蟋蟀
捉到后将其麻醉
带到洞穴口
进洞查看
确定没有异常
返回洞口将蟋蟀拖进洞内
产卵 封闭洞口
研究者将放在洞口的蟋蟀移动一丁点距离
结果发现掘地蜂会将蟋蟀移回原来的地方
然后重复“进洞查看-回洞口拖蟋蟀”的程序
研究者移动四十次
掘地蜂就重复了四十次

故事的前半段
掘地蜂好像非常聪明
甚至具备了人类最高的心智模式:“理性”
故事的后半段
掘地蜂像患上了强迫症一样
这个故事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掘地蜂看起来很复杂的行为其实是本能反应
是一种生物遗传获得的行为
它并不能灵活地应对有轻微变动的情况

而后心理学家问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谁能保证我们不是掘地蜂呢
那怕有一点点不是
心理研究表明
我们有95%的行为是有固定程式的
剩下的5%也只是为固定程式服务

我们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
像掘地蜂一样按着古老的程式进行
诸如上下班通勤 睡觉起床
甚至每天的生理反应
都是按照固定的程式在运作
顶多遇到的环境有所不同
展现的形式大同小异罢了

从这个角度
因为反应都是先古传下的
无法进行改变
环境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可以通过环境改变去规避很多风险

比如从人类进化的角度
人的眼睛可以骗过大脑
这是从先辈传下来的
因此便有个一句很有道理的名言

如果我爱的女孩不在眼前
就会爱上眼前的女孩

如果明白了这个“掘地蜂效应”运用
就不会轻易选择两地分居

为了避免不自主出现的“掘地蜂”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理性”的力量
在自主心智和算法心智之上
去不断的反省与复盘
直到成为一个不从众的独立思考者
譬如芒格 费曼和李叫兽这类人
他们都有自己的底层架构
超脱了“掘地蜂”的限制
我们追求的不正是这种为人乐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