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到学生挑衅,不妨试试“四两拨千斤”

 追梦教师袁建国 2021-06-24


图片选自网络

遇到学生挑衅,不妨试试“四两拨千斤”
(2021172) 
袁建国
      :本文发表在20176期《班主任之友》(中学),原题为《不妨试试“四两拨千斤”》

      许多教师,面对学生的挑衅时,往往是“杀一儆百”,这种做法有时会取得一些效果,但仅凭一时冲动以暴制暴不过是下策,效果也是暂时的,处理不好还会引起师生冲突,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恶性事件。如何把学生的挑衅“拨”回去呢?

      一、从学生的角度“拨”

      学生的挑衅行为,大多数时候是在其不冷静的状态下发生的。面对学生的不冷静,教师一定要先冷静下来,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来处理。我们不妨笑着对学生说:“某某同学,冲动是魔鬼!在冲动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然后给师生留出冷静下来的时间。这时候如果学生还有一点点理智的话,应该会考虑到事情发展下去的后果,停止自己的挑衅行为。

      我们也可以从“方法”的角度入手,不妨对学生说:“某某同学,解决事情的方法有一百种,其中只有一种是最正确的。你考虑考虑,还有比你这种做法更好的方法吗?”我们把皮球踢给学生,让他通过思考冷静下来,然后再跟他心平气和地交流,解除他心中的疑虑,解开他心中的“结”。

      二、从环境的角度“拨”

      学生发生挑衅行为时,会有意无意地选择自以为安全的周边环境,如果换一个环境,他的挑衅行为便有可能不会发生。

      教师不妨对学生说:“你先别着急!在这里吵闹影响不好,我们到办公室去好吗?”到了办公室,教师给学生的威严感自然提升,加之可能会有别的老师在场,学生的“气焰”自然被“打”下去了。这时候教师再问清来龙去脉,然后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有围观的同学,特别是这些同学中有几个“挑事者”,可能会产生“火上浇油”的效果,这时候教师要从围观者入手,对大家说:“同学们都散了吧!我和某某同学可能有些误会,说开了就没事了。”没有了围观的同学,一方面可以保全挑衅同学的面子,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挑衅者的势力,他缺少了支持者,心理、行为一定会发生一些改变,便于教师从容地应对。

      三、从教师的角度“拨”

      学生挑衅教师,一方面可能与教师的言行失当有关,一方面也可能是学生对教师的某一问题有误解,加之有的学生生性暴躁,一点就着,“有误解”和“坏脾气”碰到一块,往往会发生挑衅行为。

      这时候,教师要从自省或者释疑的角度给学生以合理的答复。如果教师确实存在错误,不妨向学生道个歉;如果学生存在误解,可以先问清缘由,再做出解释。学生也是懂道理的,只要我们把姿态放低一些,给学生以合情合理的答复,相信学生一定会理解教师并停止挑衅行为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生挑衅行为的学生属于暴躁型人格,他们胆大好胜、处事果断、直爽无欺,脾气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不妨打一个“时间差”,不慌不忙地对学生说:“你说的话我记住了,我今天还有急事,明天上午再说好吗?”其实到不了“明天上午”,可能一会儿工夫,这个学生就会考虑明白,还有可能会主动找到老师赔礼道歉。

      一个深谙教育艺术的教师遇到学生挑衅,不会与学生针锋相对地“说”,而是想方设法引导着学生说出想法、说出疑惑、说出苦恼,自己只是静静地听。第一,学生说的过程就是发泄的过程,等其完全发泄出来后,火气没那么大,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第二,学生说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和学生思想动态的过程,掌握了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第三,学生说的过程也是其暴露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问题要害或薄弱环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四,学生说的过程,也是教师思考对策的过程,面对学生挑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说”的时间,力争找到最恰当的一种处理方法。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