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学君 主播/童童来源/哲学人生网(ID:zxrsnet)季羡林在《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中写道:
为人处世,凡事懂得给自己留三分余地,懂得拒绝,适度自私,我们才能更好的和这个世界相处。 所谓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生命中的任何关系都要有底线、有原则。 人的一生,要学会对负责自己,适度自私,懂得拒绝的人,才能活得更加坦然和自在。 懂得拒绝 是一种智慧的处事行为 毕淑敏曾说过:
人生在世,不要活得教条而迂腐,我们要适度突破那种边界的限制,做真正的自己,不要为了面子失了里子。 懂得拒绝的人,都活得清醒而坦然。 有时,我们要做一个冷淡的人。 绘画大师也曾面临过不懂拒绝而身心受累的情况。 齐白石成名后,前来上门求画的朋友络绎不绝,看到齐白石说话温和有礼,那些求画的人提的要求一个比一个多,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拒绝任何人的要求,因为不想让别人觉得成名后的自己难以相处。 结果,因为长时间的劳累,齐白石生了一场大病,在休养期间,他反思自己,觉得人生不能这样,要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所以,在大病初愈后,他就发了一段明码标价的绘画说明。
在这之后,来求画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都是诚意满满重金求画,因为他们钦佩齐白石做人的真实,也没有了之前那种乱提要求的情况。 因为拒绝了不合理的要求,齐白石避免了让自己的绘画变成不值一钱的人情世故。 就像三毛曾说:
人生在世,做出承诺不难,难的是要懂得拒绝。 懂得拒绝的人,人生才能活得不纠结。学会拒绝的人,生活才能过得有规划。 直接的拒绝要比虚伪的承诺更靠谱,认清自我的能力,坦然处之,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给予自己体面。 不要用别人的期待要求自己,学会拒绝冗杂的人情世故是我们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懂得拒绝,学会冷面,不当一个毫无底线的老好人,人生之路才会愈加宽敞。 适度自私, 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
一个人的双脚只能支撑自己的人生,如若加码,则寸步难行。 不背负他人过多的期望,好好做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爱这个世界。 蔡康永在《为你自己活一次》里面说:
之前,papi酱在一档节目中,将父母、孩子、伴侣、自己,做了一个排序,引起了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她将自我放在了第一位。 很多人不解,纷纷吐槽她没责任心,没孝心,做人太自私。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她的这种自私,才是一个人真实而负责任的表现。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为有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我们才和这个世界有了关联。 父母会老去,孩子会长大,伴侣也有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在世,学会适度的自私,学会取悦自己,我们才能发现生命中别致的美好。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从小喜欢写诗的人,他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诗人。 在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后,他写了很多很有特点的诗,但是这些诗发表后却反响平平,他苦恼不已,去寺庙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听后带他来到窗户前,指着一棵植物问:“你看看那是什么花?” “夜来香。”诗人答。 禅师又问:“那么它为什么不在游人如织的白天开,而在空无一人的晚上开呢?” 诗人不解,禅师解释道:“因为白天开放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赞美,掺杂了目的性。而夜晚开放,纯粹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诗人恍然大悟。 取悦自己,欣赏自己,一步一履地走自己的路,一朝一夕地充实自己,待到功满花红时,自有光芒万丈。最后你会发现,活出自己的精彩,世间一切美好都会向你靠拢。 生活是自己的,没有必要活给别人看,取悦自我,适度自私会让我们更加看清自我内在的需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苏轼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从天而降的英雄,世间百态,来去匆匆,所谓行人,皆是过客。 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也能活出最好的人生。 懂得拒绝,不为讨好别人而活,才能发现真正的自我。 适度自私,不为取悦他人而活,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谛。 所谓尽力而为是种态度,量力而行是种智慧,要用有限的时间过高质量的人生,而不是囿于人情世故的框架中无法脱身。 余生很贵,愿我们都能真正做自己,不为别人而活,懂得拒绝,适度自私,享受不一样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