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项目管理的作业法,甩重减脂30斤

 老威小屋 2021-06-24

我一直热衷于将项目管理的思路和作业法,用于日常行事。本轮减重降脂的计划和实施,也是基于项目管理的思路。这是首次将项目管理用于身体建设。

既然如此,总结也按照项目管理总结的思路来写。虽然我知道很多朋友更关注怎么操作的课表和饮食,但多看他人如何从自身条件出发来制定计划,是有好处的。我做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参考了无论男士、女士的健身心得----不是看他们的课表,主要是看他们设计的思路。所以,我建议读者,既然看到这里了,还是花两分钟把背景看一看,我相信促使我做这个项目的一些内外部的因素和迫切性,您可能也会遭遇。

一、项目背景

1、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参照

1999年1月,我的体重记录是140斤。按照理论,这是我“标准体重”的上限,理想的追求目标应该比这个更轻一些才对。但因为在那之前,一直是肌肉型,相对平均体重会重一些,所以对这个上限,个人觉得还算合理。更往前的一个台阶,是130斤。那是学生时代和工作早期时代的标准体重。大学时代的状态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那时候,无论体力、柔韧、爆发力、弹跳都在巅峰状态,代表学校参加北京高校的比赛,还得过两年单项第一的奖项。但那时在训练刻苦的同时,也没有那些后来才发展起来的日常保健意识啦,健康分析啦新事物,就是狠练。甚至碍于物质条件,连营养都未必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的身体状态好,仗了年轻的优势,是没有疑问的。而从走出校门到1999年,(1)每天始终坚守着始于学校时期的每天早晨和工余训练3-4个小时的习惯(从训练时长来说,跟专业队是差不多的),而且身体表现状态与学生时代没有自身可感受的区别,(2)工作后有了比较稳定的物质保障,理论上讲这个时候的营养支撑应该更合理,(3)考虑到目前(写本文的此刻)与那时毕竟过去了N多年,目标不能和20岁前后时一样(我五年制本科毕业才21周岁)。综上三条,就以参加工作若干年后的140斤这个“合理体重的上限”作为第一个阶段的追求目标,而不是取学生时代的130斤作为目标。

2、体重演变记录促使痛下决心做健身项目

从1999年1月的140斤开始,我用了20年的时间,在2019年上半年,成功地将自己从140斤弄到170斤。大致分布是:

1999年1月至2005年,从140--->150,6年10斤;平均每年增1.67斤

2005年到2013年底,从150-->160,8年10斤;平均每年增1.25斤

2014到2017年底,从160-->165左右,4年5斤;平均每年增1.25斤

2018年初到2019年中,从165-->170(最高172),1.5年5斤;平均每年增4斤,吓人不。

从上可以看出,刚改变生活节奏、没有每天夜间进行健身房锻炼的头6年长重很快,接下来的15年因为注意锻炼,虽然不规范,但适当降低了增幅。

而2018年初到2019年中的这个一年半,简直是像吹气球一样地把自己搞膨胀,并且身体状况也下滑很陡。这就是促使我尽快采取措施的最直接压力(动力)。

这中间有两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

(1)2017年中,当时体重大概在160到165之间飘荡。我的朋友老沙说,他的一个侄子,190厘米身高,190斤体重,他说,“宋叔(不管年龄大小的朋友,都这么叫我,以至于我做自我介绍时也往往说“你好,我是宋叔”),身高的厘米数和体重的斤数如果一样,人就变成大胖子了。你170厘米,个子不高,如果到170斤,就达标了”。听罢此言,我心中猛然一惊:没想到我过去常常以运动员自居,现在竟然与“大胖子”这个概念发生了牵连----这个时候,我离达标“大胖子”还有五六斤。

(2)2017年,一直有着较为规律的运动,但没有什么目标管理(请读者注意,这个地方非常重点,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体重一直平稳,保持在165左右,但失眠达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步,甚至体检医生都提出了严重的警告。从2017年底开始,因为以地铁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为了避免地铁的拥挤之苦,不管刮风下雨、烈日严寒,每天6.30前出门,去赶7.20后将不再有的始发站早班地铁(北京地铁之拥挤,就不用我赘言了吧),这样往往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办公地点,总是勇夺到岗前五名。这样算下来,每天在办公场所的时间,即便按照下班时间一到,毫不停留就走,连中午算在内,每天在室内要10.5个小时起步,早上锻炼已经不可能。所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终于从165攀升到170,甚至录得睡前(晚饭后有运动)172的最高记录。加之从2018年底到2019年的年中,期间又发生了很多变化,焦虑、压力交加,终于使身体出现了几次很不友好的体验。这才引起了我高度注意。

到目前,恢复到过去那样的保持早晨有适当的活动时间,是我做一切作息计划的第一诉求。

3、根据已经采取过的对策确定项目形式

年轻时候,我是学校运动队的,还做过队长。所以,对于训练的节奏,其实是有追求的,一个非常固定的节奏,一直延续到1999年元月。之后这个节奏被迫中止后,在2015年体重达到160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佳明FENIX2作为训练辅助工具,办公地靠近天坛公园,基本上每天都趁下班时去天坛跑步(有一次气象最高温37度当日,都没有停止,但的确几乎中暑)。由于没有明确的计划性,除了2017年运动相对多一些以外,都谈不上规律(而2017年内,失眠又非常困扰)。一直到2019年中,采购了新出的佳明FR245,自FENIX3之后,佳明采用了与FENIX2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FR245则更是在跑步方面,于FENIX3还有很大提升,它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开始用它来帮助规划自己的跑步训练。可以不夸张的说,佳明FR245对我后来的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有直接的影响。

7-8月,都连续保持200公里以上的月跑,身体情况有所改善。后来也以这个跑量作为月度的锻炼目标,并一直持续到疫情来临。

但是,因为对饮食不够重视,吃得很不合理。因此,虽然2019年的7-8月间,体质似乎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体重却基本维持在170这个水平不变,有时还偏上一点。这使我产生了“正儿八经把减重降脂当作一个项目来做,以求实际的健康成效”这样的念头。

引起我要对健身减脂进行项目式管理的,是对一些健身指标的关注。首先是BMI,说出来真是吓一大跳。BMI在非运动员或体脂没有低于下限的区间里,是可以代表身体的肥胖程度的,它的计算公式是:BMI=自己体重的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对于缺乏运动或者大部分人来说,体重和身高之间做一个函数对比,大致可以揭示肥胖。25以上就是不对头了,而我的BMI数值接近30,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肥胖了。这个时候是2019年上半年。

同学们现在就可以拿出纸笔给自己算起来。

当然,随着训练深入,当体脂比例低于下限,但持续训练(如健美运动员),这个BMI的适用性就逐渐失去了。因为当体脂正常或降低,肌肉持续增多后,因肌肉比重大,会使得“身材越来越好,而体重在增大”的情况,而这个时候的BMI肯定会增大。所以,一般在BMI和体脂坐标图上,左上方有一个“运动员”方块,就是印证我上面的说法的。

就这样,从9月中旬开始,下决心用项目管理的方式,从各项指标对身体进行改善和监控。

二、项目目标

1、数据目标:

(1)体重目标:第一阶段从170下降到140斤(前面说过,是我理论上的合理体重上限),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能优化,可以再修订。

(2)健康指标目标:尤其是关注体脂率,肌肉百分比,水分百分比,蛋白质百分比等几个真正影响健康的指标,使它们都回归合格,而不是单纯的把体重本身降下来。

这里把常用的几个指标的算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甲:BMI,BODY MASS INDEX

一般翻译成“身体质量指数”。我们知道,汉语里物理学的“质量”和我们日常的“重量”概念类似,而生活意义上的汉语“质量”二字又有“品质”的意思,我个人觉得不必文邹邹,就按照字面直译成“身体重量指数”,如果怕讨论起来容易发生争执,那就保持原文,叫BMI好了。

BMI=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的平方。我个人体会,如上所言,在减脂阶段,它与脂肪比重的进退是同步的,的确可以表示胖瘦程度。当然在体脂降到一定的时候,上文说过,它会数据偏大而健康反而向好,所以,在初期可以用它。

因为身高和体重是外在的,在一定时候是常量,所以,这个数字是精确的,一般认为男士不应该超过24-25,过30就基本上有机会发生心脑血管方面的隐患啦。

乙:体脂率BFR,BODY FAT RATIO

这个公式被很多人推崇的原因,我猜想它是加入了腰围的因素。我们知道腰围和胖瘦那是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相对来说,我个人更倾向于这个公式。

男士:A=腰围厘米*0.74

          B=体重公斤*0.082+44.74

          BFR=((a-b)/体重公斤)*100%

女士:A=腰围厘米*0.74

          B=体重公斤*0.082+34.89

          BFR=((a-b)/体重公斤)*100%

从上面两个公式的参数中,可以看到,组成B的这个被减数,男士的要大一些,也就是男士的“标准数值”比女士的要低一些,也就是说,男士的合理体脂率应该比女士更低----或者更直观地说,男士的外形应该偏俊朗,女士应该偏圆润。

按照这个公式算出来,女士不超过25,男士不超过18是正常的。

小朋友们再把计算器拿出来,自己悄悄算一遍。超过的请继续往下看,没超过的,可以下课了。

丙:体脂秤,智能秤

体脂秤的背后算法我不知道,好像每家都有所不同。其原理是根据身体不同的组成,电阻系数不同而进行检测的,就是题头带四个触点的那种。体脂的正规测法,据说比较复杂,不像BMI。虽然BMI在不同阶段表示胖瘦的含义会发生变法,但计算数字的基础,是人在某个时刻的身高体重这些常量,所以数值一定是准的。但智能秤里的体脂指标,网上很多人说不准。我觉得准不准是一方面,但如果关注变化趋势,则一定是可取的,譬如过一段时间是上升还是下降,这个一定是可信的。另外,每个厂家也许算法不同(也可能互相参考),那么你使用时,不要用这个厂牌出来的数据与其他厂牌的数据对比,就好像同样一张数学卷子(同样一个你自己),按照100分制打分,和按照5分制打分,成绩是一样的,但表述的数字是不同的,前者的60等同于后者的3。要是100分制下的一位60分得主嘲笑5分制下的一位3分得主,说“比我们班最差的25分的考分还要低”,这不是闹笑话了吗?

所以,不管用谁家的智能秤,首先不要去求权威,而是看自己的数值,有没有落在软件提示的“合格区域”。譬如说,这个厂家的软件给出的数据是24%以下合格,那么你测出来是23%,就是合格的。另一个厂家的软件里合格门槛是18%,那么你既然是合格的,在这个秤上得出的结果很可能是17%(而不是23%)。这个道理有点像跑步时关注心率区间,而不是心率数值,不同的跑友,都跑到心率第三区,可能这个选手的实际心率数是160,而另一个人在140的时候,已经在三区了,是一样的道理。否则,执着于不同厂牌工具测量出来的数据,有你纠结的。别忘了,各厂家的智能秤,才1-200百块钱,看个趋势,看个合格与否这没有问题,精确数值是没法追求的。

这个部分文字本质上不属于项目的目标本身,但它是对目标的度量方式,想来想去,还是安放在这个段落,最为合适。

2、时间目标:从2019年9月中旬开始,到次年夏天开始前(原则上4月底)结束,约7个半月,33周。

3、项目基本原则:

(1)绝不采用饥饿的办法,因为这固然会减重,但也会使基础代谢降低,总体来说,很容易搞成病态,“吃饱了才好减肥”这句话是至理名言

(2)不追求速成。许多文章和有效心得都指出,每周1-2斤是最合理的,是在健康生活的节奏下自然带来的,不反弹。

(3)不断补充学习健康知识,随时修正方法。

附注:体重的录取时间,为每天早晨洗漱完毕后的净体重,即使其他时间因需要也称体重,但不在流水线里记录,以尽可能避免日常常规误差。

三、项目资源

1、身体基础:

体重斤数等于身高厘米数的货真价实的胖子一个,BMI为30,体重为170斤出头。

2、其他条件:

(1)有很好的早年规律训练基础;

(2)有比较好的近年长跑类运动基础;

(3)有着极度出类拔萃的吃苦耐劳的老农民精神,时常在烈日下的中午去户外长跑磨练意志。良好天气下,20公里拔腿就跑没有思想负担;

(4)不喜欢上当下的一些健身房,嫌它们多数不够透气;

(5)独自训练为主,师承过去训练的手段,以及通过网络等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他人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的短。

四、项目纠偏机制

为了保证项目有可能被持续下去,避免因为事先考虑不周而走入死胡同,特地跟自己的内心约定:

1、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数量目标设置不合理,允许自己修订目标----包括改成更保守和更激进两方面都可以,承认自己在健身方面的知识不足,不要过于为难自己。但改变目标是项目管理的大忌,许多最后做不下去而死掉的项目,几乎90%以上是因为项目目标的随意改动。因此当初设想这个弹性的时候,就给这个宽容度本身画了个底线:从170斤即使达不到140,也要降到150斤,即:最差要收获20斤的成果。这是根据他人的经验认真分析认为可以达到的目标。

2、由于近8年的运动主要是跑步,间或跳跳绳,溜溜腿,而健身训练自从1999年之后基本上没有认真履行了,所以,各种训练科目的选定,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二是在GARMIN的训练里面找。允许在不断的尝试中,不断修订改良。

五、项目实施过程(暂略)

这个过程部分先略去,将会专门写成训练文,独立成篇。在我2月29日的公众文里,专门做了一个课表共享,后续可以写得更系统。

六、项目成果

1、减重:截止到4月1日,体重为140斤以下,总共运行时间为28周,比预期的4月底这个预想终点提前了5周。大致分布是这样的:

(1)9月项目开始(7月开始自发地为健身而将月跑量稳定在200公里起,但没有科学的管理,体重也几乎没有变化,正式做成项目是在9月,这时候体重还是170)到11月,4个月下降5-6斤左右,约为164左右。这个阶段没有经验,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都没有做好,效果较差。

(2)12月到2月初,3个月,体重为151(已经开始用智能秤了,准确记录),下降约13斤。计划得到加强,饮食比较合理,效果较好。

(3)2月3日的151到3月31日的139,2个月下降12斤。这个数字是完全科学的、与主流的健康管理理念是一致的。这个阶段自认为践行了合理训练,科学饮食的理念,效果很好,又很健康。

2、指标:体脂率,内脏脂肪,水分,肌肉比例等几个最有意义的指标都达标。

3、戒酒:戒酒与限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坦率说“限酒”就是个伪命题。从十多年前戒烟的体会,我认为至少对于我来说,“限”是很不容易把握的一件事。所以,如果我意识到“不该有”,我一般不用“限”的手法,是断绝。“酒是粮食精”这句话一点没错,喝酒带来的热量非常吓人,我曾经在朋友圈里做过一个推算,二两花生米就4两高度白酒,等于一般吃饭的小碗装了7碗。如果每天平均这样坚持,理论上10天时间就多摄入了1公斤脂肪的热量。

七、心得和教训(有共同爱好和需求的小朋友们可以多体会以下的内容)

1、必须有计划,必须有计划,必须有计划

有计划和没计划是完全不同的运动效果。有计划是训练,没计划顶多叫锻炼。有计划使你每天按照自己要的东西在前进(无论生活、工作都是一个道理),而没计划,就是随性地发起运动,或者纯粹是“今天有时间,想动一动”。那么我可以断言,随性地动一动,对于活络筋骨和保持健康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减重降脂,几乎不要指望看到效果。

2、刚开始时,锻炼出大汗后体重减轻,可能不一定是降脂,仅仅是脱水,喝水后马上就恢复体重,不要沮丧。

3、绝对不能通过节食的手段来减重降脂

只有通过运动消耗加上优化饮食结构,摒弃不必要的低效食物,才是减重降脂的不二法门。里面的原理很简单,节食虽然减少了体重,也可能通过动用储备消耗了一些脂肪,但也必然消耗肌肉。身体将自动在较低静态消耗(基础代谢)的水平上与摄入取得平衡,一旦恢复饮食,就会毫无疑问地使摄入更容易大于已经降低了的基础代谢,这是“通过节食减肥容易引起反弹”这句话最直白的理解。几乎可以说,单纯通过节食来减肥的,很难有成功的,即使短时间内成功了,也很难有健康的。

一般来说,优质蛋白(如牛肉,鸡蛋等),以及粗碳水(如全麦面包等)都是必须的,很多人喜欢不吃米面,我不大赞成,因为缺少碳水,会使得人的运动热情消减,就是我们说的“没吃饱饭没精神”。我自己在早上喜欢吃粥,一般都在一斤左右。当然还有鸡蛋。总体来说,我每天三顿都吃得自己觉得很满意,有时候还吃一小把自己嘴馋的花生。酸奶和水果是必须要保证的,但同时又不会突破热量摄入的防线。

要做到这一步,我个人推荐大家下载一个管理热量的软件,对自己防止无效饮食很有好处。我一般清晨会把每天要吃的东西都输入进去(我们家是我做大厨),匡算一下全天的摄入,均衡总量和各部分比例。每餐根据实际进行调整。有一点要跟大家说清楚,一般人听说“正常吃”,常联想到放开吃,放开喝。说实话那太野蛮了。抛开碳水,光就蛋白质类来说,早上1-2个鸡蛋,中午(譬如)2-3块排骨,晚上(譬如)一个鸡腿,或者3-5小块牛肉。加上每天1斤素菜,这哪怕是体力劳动者也够了。有的人动辄肉要吃一碗,饭要吃两碗,高度酒喝半斤(黄酒喝三斤)才叫放开吃,而且天天如此,那您也别往下看了,咱们真的认识很不同。

4、如果通过节食减重了一段时间,接下来“喝凉水都长肉”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节食导致你的基础消耗降低了,后面稍微多一点的摄入,就容易堆积,直到下一次打破平衡。

5、不要仅仅进行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燃烧脂肪”这句话我们一点不陌生,而我们最常采用的有氧运动就是慢跑。我自己体会,长距离的慢跑,的确能消耗脂肪,但肌肉比例也会下降,这使得我对跑友们说“我们的这点跑量不足以消耗肌肉”这句话有点存疑,从长跑运动员普遍肌肉少,似乎可以找到点证明。但普通人肌肉减少,就意味着基础代谢可能降低。而要弥补肌肉的办法,就是进行对抗性力量训练。如果肌肉比例低,那么基础消耗就很难维持,就是我们常说的,跑完就完了,没有后续。通过肌肉对抗性的无氧运动,在消耗脂肪的同时,也提高基础消耗,就是我们常听说的,“练完后还在持续燃烧”。

单纯有氧的运动模式,除了需要用对抗性练习保持肌肉来补充外,还有一点现在也很热门:就是燃脂效果本身,究竟是不是“有氧为王”?我个人的体会,HIIT的训练模式,的确比单纯慢跑要来得好----不管是5公里,10公里的短距离跑,还是半马,好像都证明这点。而从春节以来,因为禁足,被迫采取全程室内按计划训练,反而是效果最显著的一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用跑步手表来帮助训练跑步时,我们往往用心率的区间高低来区分有氧和无氧。但在力量训练的模式,这个并不适用。换言之,如果你跑步时155心率是3区和4区的分界,超过155进入4区,开始进入无氧状态。而同一个你,在哑铃或者卧推可能只是在80-90的心率,但也是无氧状态。因为无氧动作通常不能持久(一般训练30秒以内,不断重复),来不及展现出来心率,就结束了。所以,用跑表来做力量性训练时,不要被心率所迷惑了,甚至怀疑是不是在做无氧。

这是我个人的总结,除了欠缺过程和课表部分(后续会补充),基本也就这样了。如果有朋友有共同的爱好,可以参考,有理念错误的地方,也请大家帮助我改善和提高。

祝所有人都健康平安,祝看到本文的人,都减10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