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自然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对动物保持一份亲近之心,都使我们的内心保持柔软。” 在大洋路上,离开了钢筋水泥的城市,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浩渺的大洋旁,虽然未能投身于大洋其间,但近距离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过去只在教科书中才能见到的野生动物们的信任和亲近,领略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一件美好无比的事情。 今天特别写写动物们和夜晚观看银河星系。 01 — 澳洲鹦鹉 这是在洛恩小镇的山上住宿的那天。 首先归纳一下对这些鹦鹉的感受:呆萌,像人类的小孩子。 当热情质朴的澳洲壮汉地主把我们带到住处时,头顶大批的鹦鹉盘旋而来,纷纷落在阳台的栏杆上、房子附近的大树上,甚至有几只直接落在阳台上。 它们对地主很熟悉。但是我后来发现,即使来者不是地主本人,是我们这一家新住客,鹦鹉也会前来围观讨食。只要给食物,它们对谁都不陌生。 主人在房间里备了一盒杂粮,用来喂鹦鹉们。他给我们做了示范,特别提醒不要把食物放在手心里喂,它们啄食时力量很大,会弄伤手。 其次要把阳台门关上,防止它们闯进来。 一般它们都比较和平,可以围在一起共同进食。偶尔会发生争抢,但因为食物充足,大家都轮着吃。有的吃饱了,到栏杆上站着呆看别鸟,其他的也慢慢不吃了。于是,大家都站在栏杆上,相互打量。 如果房间里住客站在阳台玻璃门内,它们就站在栏杆上,探头探脑地持续打量屋里的人,孜孜不倦地看着。 如果没有给任何吃的东西,有几个胆子大的,会落到地上,来敲玻璃门。它们的爪子和喙,都很坚硬,敲起门来,笃笃响。 由于每站都能补给,物资充足,所以我把带的切片面包,撕成条状递给它们,它们会用嘴叼住后,递给左爪,爪子像手一样抓着,右脚单脚站立,吃一口,把面包在爪缝里往上搓一搓,使得 面包在握的爪子往上,始终露出大小一样的一截,露出的那截吃掉后,再送出一截,跟人吃东西几乎一模一样。 我在傍晚走到山坡顶上,到地主家位于面西的一幢house前拍摄日落,在我们阳台上的鹦鹉也跟着我飞到拍日落地点附近的大树上,时不时地发出响亮的叫声。不知道刚刚吃了我的面包对我表示感谢呢,还是这个位置是它家地盘,警告我不要进入。 网上有的说法,它们像5,6岁的孩子差不多。 我在《相伴万里行----澳洲07大洋路自驾游:出发(附景色视频)》这集里,附送了一段视频,里面有一部分鹦鹉小朋友们的内容。 02 — 袋鼠 在悉尼的野生动物园里,远远地见到了袋鼠。 在洛恩山上,地主跟我说,一会到吃饭的时候,会有袋鼠出来。我问在山上有隔离区吗? No, no. They walk around you. You can take photos of them.(它们就在你边上走,你可以拍摄它们。) 傍晚时分,我们打算开车去镇里吃晚饭和采购。忽然见到远远地有一家三口袋鼠出来吃饭。我们相互站立着打量对方。我们三人都小心翼翼地交流,提示着“看,那边有袋鼠”,生怕惊动了它们。 远远地用手机拍了照片。手机一旦动用拉长焦,效果就大打折扣。身为摄影师,我决定明早天气好的时候去碰碰运气。 次日早餐前,我来到山的另一个坡面,眼前出现了十来只袋鼠,正在吃早饭。见到有人来,警惕地站起来静静地往我站立的方向观望。稍顷,大概觉得没有危险,就顾自埋头吃饭。每当快门声响起,几只小的还是会抬头看看。 我一直喜欢用D700的其中两个原因,一个是图片文件小,旅行中随时传输与倒入手机编辑都很方便(大像素不过是针对摄影外行的卖点,这个不展开),第二个就是清脆的快门声令我喜爱。 但此刻,清脆的快门声反而影响我“悄然”偷拍了。 集体吃饭结束后,大部分袋鼠都回树林里去了。昨天傍晚见到过的一家三口,却朝我的方向过来了。我站在通往山下的小路上,它们在我站立的路边坡地上停下来,这时候它们正好在我的视线下方不远处。因为距离近,我只能小心地在确保构图满意后才拍下,减少快门发出的类似步枪子弹出膛的尖锐叫声,避免惊吓它们。 吃了一阵后,妈妈带着小朋友先回家了。袋鼠爸爸则顺着坡往上走,走到相对位置比我站的更高的一块坡地上继续吃。离我也就几米远。 袋鼠爸爸很淡定,基本不理睬我。我因为这次带的最长镜头,就是此刻机身上的这只55/1.2,所以我必须逼近了拍摄它。 忍住了摸摸它的冲动。一是作为读书人,对大自然的“不参与”式的敬畏还是要有,其次是担心万一热恼了它,袋鼠会用双拳打人。 03 — 考拉 悉尼野生动物园里见过考拉。 在动物园里,园方安排可以与游人合影。夫人特地排了个队,近距离与so kawayi的考拉同学合了个影。 我想象不出还有没有比它更萌的、没有攻击性的、野生的动物。 有人说,这么慢节奏的生活,与它吃桉树叶为生有关,因为营养少,慢节奏有助于减少消耗。 我不大理解,同样吃草,为什么非洲野牛不仅不是慢吞吞,而是闪电般跑来奔去的,脾气和战斗力都大得连狮子都退避三舍呢? 在从太阳神🌞湾前往坎贝尔港的途中,路边罕见地停着几辆车,原来是游客们在观看树上的考拉。 能看到在活动的考拉真不容易,它们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醒来。而此刻,高高的树上,考拉们不仅在慢吞吞地吃饭,还在不断地挠痒痒,左腿痒完右腿痒,右腿挠完左腿又痒……吃不停,挠也不停。 04 — 观星 夫人过去眼力不好,自从做了手术以后,忽然变成了千里眼。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冬天上班时在小区楼下,在还暗黑的天空中,寻找星星。晚上则在阳台上也看星星,有时候让我看月亮表面,数数上面有几个坑。 总从能看清楚月球表面的坑后,夫人把脸上有麻点的人,都叫“月亮表面”。 当有民航飞机路过的时候,恨不得让我看看,驾驶员长什么样。 纵然这是即将降落或者刚刚离地起飞不久时的高度,没有万米之高,怎么也得有几千米吧。我老人家的眼力本来也不错,但是数月球表面的坑,和辨认飞行员相貌,我可没有手拿把攥般的靠谱。 在大洋路上的第二个晚上,来到连wifi都不提供,完全是荒郊野外的cliffton地方。开始曾经动摇了一下,要不要换到镇里去住,后来纯粹是被室内的环境所吸引,决定住下来。随后看到邻居也入住了,才心里踏实下来。 从十二门徒、伦敦桥观景结束后,在坎贝尔港小镇吃完饭,回到荒郊野外的住处,靠门口的那三座房子里,有两座有了灯光,说明已经有人回来了。 下车的时候,千里眼夫人习惯性仰望天空,打算数星星,显然是吃了一惊,欢呼道: “啊~~~看,那么多星星。这儿也有!不对,是一整片哦!” 那是银河系。 我小时候在农村里的村外,完全没有灯光的场合,晴朗的天象下,能看到银河。又由于小朋友们总是在夜饭后跑到外面去趁夜玩耍,所以,银河的尊容,是经常有机会看到的。 自从上高中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 在这个南半球的夜晚,再见银河,还是很激动的。 现在回想起来,非常遗憾的一点,是竟然没有想着用相机把它拍下来! 而且,我曾经专门学过夜空摄影的曝光技巧的。 也许,潜意识里,也是向往一种静静地观看的状态吧。 儿子烧了开水,泡了茶,三个人在略感凉意的盛夏的夜里,在门口的空地上,静静地仰望星空...... ============================================ 崇尚“相处和睦,与人为善,尊崇契约”的生活法则。倡导戒烟断酒,科学运动,合理饮食的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阅读、适当的兴趣爱好,是本公号的交流宗旨。 欢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