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屯溪老街,流动中的清明上河图

 寻梦游仙 2021-06-24

黄山以旖旎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其境内山峦起伏、气候温和。而山脚下的屯溪更以其浓郁而独特的古典文化氛围著称天下。屯溪的徽派建筑及与之相关的徽派雕刻、绘画等无不透溢出一股浓郁的古风神韵,而最能体现屯溪古韵的也就是屯溪老街了。

清晨,同伴还沉睡在梦乡之中,我沿着新安江边向老街走去。这是个烟雨冥蒙的日子,当踏上这条被昨夜雨水冲刷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时,我仿佛走入了时空隧道,沿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走入了那远古的历史。

穿过那耸立在街头斑驳陆离的牌坊后,此时的我,才切身的体验到,屯溪老街果真名不虚传,这偌长的一条老街仿佛就是一段凝固了的历史。只要稍稍留心,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老街浓缩着徽州文化的古韵,难怪人们把它誉为“流动中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这条被称之为老街的街道看上去的确很老,其老的近似于原汁原味。在这条老街道上,不但可以尽情领略到数百年的徽商文化、徽州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还可以寻觅到宋、元、明、清以来的徽州文化踪影。

走在老街上左顾右盼一路赏玩,眼睛总感到有点不够用。 且不说老街上那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古民居,且不说这些民居内美仑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以及精心设计的门罩、天井、房梁、屏风、家具。老街至今仍然保持着古朴典雅、华美高洁的风格,步入老街宛如到了宋明清时代。

据说,屯溪老街的形成与宋徽宗迁都杭州有着密切的关系。宋朝迁都杭州时,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从徽州征调了大量建材和工匠到杭州。工匠们返回徽州后,便依宋都的建筑风格建造自己的房屋,如今的老街上还能看到这些沿袭宋代风格的建筑。但现在老街上的房屋大都是明、清时期建的。

屯溪老街历史悠长,而能保持如此的历史厚重,除了有其时代原因外,其环境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屯溪毗邻黄山,又处于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处,这里是徽南最大的水埠码头,屯溪以其水运畅通的优势而成为皖南山区物资集散地和经济中心。

老街经历了五六百年而不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徽州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社会较为稳定,在历史上这里几乎没有或很少发生战争,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过着和平恬静的生活,使屯溪的繁荣得以保留。

老街从街东牌坊起向西连亘,路面全部是用大块的条石铺砌而成,线条方正清楚。整条老街古色古香,在这那宽不过六七米的窄街两侧店铺星罗棋布,多数为两层楼面的砖木结构。街边的建筑雕梁画栋,其精美的砖、石、木三雕特色,将徽派建筑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街两旁砖木构造的店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店铺楼上的阁楼精致玲珑、逶迤绵延。街面上的这些店铺在建造时就设计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都为前店后仓,前店后坊,前店后住的格局,呈现出古老的江南城镇风姿。

店铺的房廊前伸宽阔,其门楣窗棂、梁檩椽柱,布满了镂刻精巧的徽派雕花彩绘图案。图案中花木扶疏,人物传神,鱼虫鸟兽栩栩如生,自然山水淡淡隐现。阁楼临街木栏与裙板,设置有各种花窗,充份显示了徽派建筑的古色古香。

宁静的街道,微风拂面,长长的巷道似一根跳动的脉搏,似乎流动的是古老的气息。我久久徜徉在有着“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之誉的老街,心情渐渐地宛如不波的古井,油然而生出一种莫名而平和的静穆和难觅的闲适。

屯溪老街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街两旁白粉墻、小青瓦、马头墻,使老街显得淡雅而古朴。老街的建筑物不仅延袭了宋代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老街的规划布局具有鲜明的皖南山区城镇的典型特色。

蒙蒙晨曦中,石板路上的轻泥,与灰色的民居格外地协调。走在古色古香的街上随便一抬头,就可看到那典型传统的徽派建筑上高高的马头墙,以及那翘角的飞檐。也许是街道太窄的缘故,两侧临街店铺的马头墙上跷起的飞檐几近相接。

我悠哉游哉地向前踽踽而行,眼前的老街狭窄幽深,向远方蜿蜒伸展。街头每家店铺都悬有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再添吊挂于门楣上的红色玲珑挂灯,飘拂着的犬牙形字号旗幡,无不透溢一股股浓烈的古风神韵。

雨后的麻石板路面纹理清晰,洁净如画,行走其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当我对着这古意凝重的环境引发思古之悠情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坠入到久远的古老意境之中,俨然回到古时。只有当偶尔有人从身边走过,才让我从苦思冥想中返过神来,回到现实中来。

行走在老街幽静的石板路上,时而会遇到早起晨练的人们,以及挑担叫卖的菜农。偶尔还会有一只小狗,悠闲地走过雨水冲刷过的石板路。这幽幽的情致对于喜欢寻幽拍照的我来说,那绝对是一幅难得的作品的好题材。

在老街的西头,有一座名为“万粹楼”的私人博物馆,远远看去,翘沿的屋脊,砖雕的门楣,浓郁的民族风情给人以遥远古朴之感。可惜此时我无缘进入这座艺术殿堂,然而,这座披着晨曦的博物馆似乎有一种精神的信仰,有一种悠久文化的观照。

我缓缓地从老街上走过,晨曦中,但见其建筑体量不大,其色彩古朴淡雅。街道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的确,老街通衢,有飘逸的山风,有别一般水汪汪的灵气,宛若一部厚重的史书,更似一幅古雅的风俗画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