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坛,中国古代帝王祭祀苍穹的祭坛

 寻梦游仙 2021-06-24

天坛是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的中国古建筑珍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帝王春季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祈天的皇家禁地。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

天坛代表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精华,从人们祭祀天神、天道自然、天人感应、天人谐和等蕴涵的哲学思想,看出一个民族的宇宙观,即天物论的科学宇宙观和天神论的颠倒宇宙观,看出了中国古代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方面的文化内涵。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源于上古时期,先是由各部落首领或巫师祭祀鬼神,祈求神灵的庇护。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慢慢发现日月天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于是又开始了祭天地日月。

随着朝代的更替,君王们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合法的名分,祭天便成了君王们的头等大事,仪式也越来越复杂。到了周代,周文王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礼乐祭祀制度,从此历代便将这一典章制度保留沿用了下来。

在完成帝都之行的工作之余,我来到了这座帝王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步入天坛,极目所视,发现这里的主体建筑几乎全是用青蓝色的琉璃瓦铺顶,这与那遍及京城的红墙黄瓦、画栋飞檐的皇家建筑有所不同。

天坛的整个区域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这是否是当年的设计者刻意营造与天相接的视觉效果呢?我不得而知。但值得肯定的是,古代帝王自诩为天子,意为天的儿子,人们对天的崇敬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在古人的心目中,天是神圣不可企及的。

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在中国古代,天就是至高无上的神,无论是游猎,还是农耕,“靠天吃饭”是摆脱不了的命运。“天命不可抗,天意不可违,天机不可泄”,既强势,又神秘。

古时,帝王登基要祭天,农人耕种要祭天,行商出门要祭天,就连杀富济贫的绿林强人也偏爱“替天行道”这面大旗。作为天子的帝王就更不敢马虎了,除了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外,就连签发的文件里也要写上“奉天承运”,由此可见祈坛的重要性。

在人们脑海里对天坛的印象最多的便是祈年殿,巍峨壮美的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主体建筑。据说,祈年殿初建时是一矩形大殿,名为“大祀殿”。嘉靖时改为三重檐尖顶圆形大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名为“大享殿”。

清代乾隆年间,大享殿改三色瓦为蓝瓦金顶,定名为祈年殿,是孟春祈谷的专用建筑。祈年殿是天坛的名片和帝都的象征性建筑,它的卓越不仅在于其精巧的设计,更在于其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天文知识。

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至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石台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

停于祈年殿的石台下,仰视那鎏金宝顶直冲云霄的祈年殿,上屋下坛的祈年殿三层屋檐层层收缩,巍然屹立在汉白玉石台基座上,大有拔地擎天之势。如此庄重的氛围,正是祭祀所要创造的,也正如《论语》所谓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三层汉白玉石台约有两层楼高,把通体蓝色的大殿举到了天上,祈年殿浑然天成的恢弘壮观与巍巍苍穹融为一体,天的概念在无形中得到强化。我似乎感觉到人在瞬间变得渺小,心里不禁产生出敬畏,似乎有一种“此殿当是天庭物”的感觉。

祈年殿内28根金丝楠木落地柱支撑着巨大的殿顶,这28根柱子也代表天上的28星宿;中间4根龙井柱代表了春夏秋冬;中间12根红漆金柱代表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环共24根柱子代表24节气。据说,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殿内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神位,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神位。

在祈年殿北面由祈年墙环绕的矩形院落里坐落着皇乾殿,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皇乾殿是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位的殿宇。

据说,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管理祀祭的衙署定时派人到殿内扫尘、上香。祭祀前一天,皇帝到此上香行礼后,由礼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再由太常寺卿率官员将神位请至龙亭内安放,由銮仪卫抬至祈年殿安放受祭。

出了祈谷坛的祈年门和南砖门,便是天坛南北中轴线上的丹陛桥,丹陛桥连接着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桥面由南向北逐渐升高,象征皇帝步步登高。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称为“神道”,神道两侧左为“御道”,右为“王道”。

据说,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显见封建皇朝的森严等级。行走在这条大道上,纵观南北,雄奇的建筑群恰似天宫中的琼楼玉宇。展望东西,蓊郁的苍松翠柏宛如瑶圃仙苑,给人以神秘、宏伟、壮阔之感。

丹陛桥南端的无梁券顶单檐建筑是成贞门,凝重沉厚的成贞门上辟有三座券洞门,透过成贞门遥望皇穹宇,幽玄神秘,似乎可以听到帝王与上天的对话。简洁的构图,鲜明的色彩,表达了建造者对于天坛古建筑群的主观感受,建构了古代建筑的文化意境。

出成贞门便是皇穹宇,皇穹宇是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皇天上帝和皇帝历代祖先神位的地方。殿宇砖木结构,严谨精致,精巧而庄重,殿檐覆盖蓝色琉璃瓦,檐顶有镏金宝顶,殿墙是正圆形磨砖对缝的砖墙,远远望去就像一把金顶的蓝宝石巨伞。

皇穹宇的殿内没有横梁,整个殿宇全靠八根檐柱、八根金柱和众多的斗拱支托屋顶。众多的斗拱层层上叠,青绿基调的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

被誉为天坛奇观的回音壁,其实是皇穹宇的围墙,围墙由山东临清砖对缝砌成,临清砖质地细密,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若两人分站于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对墙低声说话,声波会沿着光滑的墙壁传向远方,这一现象酿造出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天坛最南端的圜丘,是一个由三层护栏围拥的圆形平台,没有殿宇,没什么特别,但就是这不起眼的平台才是真正的“天坛”。圆形的圜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地的认知理念,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的。

圜丘才是明清帝王举行冬至祭奠大典的祭坛,俗称“祭天台”。设计者在建造圜丘时真可谓用心良苦、匠心独运了,把当时盛行的重要观念都巧妙地融入到建筑中,使之具备了超越建筑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圜丘上层台面中心有一块圆形的“天心石”。据说,站在石上轻声说话,光洁平滑的坛面能将声波传到周围的石栏围板上,并迅速地反射回来,由此产生的共鸣性回音玄妙万端,犹如人天对话,这块圆石也被赋予了“亿兆景从石”的美名。

以天心石为基点,依此排列9块石板,再以9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直至第9圈81块。那为何要用9或9的倍数来设计祭坛呢?一是传说玉皇住在九重天上,9或9的倍数象征着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二是古代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祭天的天坛必须为阳数,而9又被视为“极阳数”的最吉祥数字。这种设计反映出古代工匠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

整个圜丘东、南、西、北均开有登坛口,登坛口都有上、中、下三组台阶,每一组台阶都是9级。祭天台的登坛石阶、各层台面石板数量、石栏板数量和望柱的数量,均采用9或9的倍数,通过对9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圜丘的三层平台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9的倍数,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底层坛面直径为21丈,中层直径为15丈,顶层直径为9丈,三层直径相加便是45,五九相乘为45,象征着帝王的九五之尊。

立于圜丘之上,似有近天的感觉,同样的苍穹,亘古不变,默默在上。阳光下的天坛熠熠生辉,浓重的青蓝充斥天地,参天的松柏翁蓊郁郁,将肃穆的氛围烘托到极致。在与天面对面交流后,我被深深震撼了,似乎享受到了喧嚣之外的一份沉静和一次文化的洗礼。

苍翠的古树、古老的建筑、茵茵的绿草共同构成了天坛庄重肃穆、静谧深远的环境氛围,形成了天坛独特的坛庙园林景观。天坛是一处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体的古代精品代表作,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