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山古镇,中国祠堂文化的博物馆

 寻梦游仙 2021-06-24

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郊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紧靠京杭大运河边,它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也是无锡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人文景观最为丰富的原生态风景区。来到惠山古镇,给人的印象就是密集遍布古镇的祠堂。

古镇里的祠堂风格各异,精采纷呈,大多是粉墙黛瓦飞檐斗拱的徽派建筑,也有结构明快琉璃点缀的西式建筑。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许多祠堂内楼台亭阁、池塘石桥、假山长廊、绿树掩映,简直就是一个精美绝伦的江南园林。

惠山古镇祠堂密度之大,类型之齐全,为国内所罕见。因此惠山古镇也是人们寻根问祖,追溯姓氏,凭吊先贤,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来到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更能体验到千百年传承的历史人文之光。

惠山古镇最早的祠堂建于唐代,是祀奉楚春申君黄歇的,以后逐代添建。由于惠山古镇所处之地揽惠山,拥太湖,风景佳美,风水极好,无锡邑内外宗族争相在此建祠堂。据说,过去在惠山古镇建祠堂并不是想建就能建的,必须得到官府甚至皇帝批准才行。

明清时期,惠山祠堂发展到了鼎盛。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允许民间立庙建祠,无锡境内的宗族纷纷在这里立庙建祠。到了民国,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崛起,一批行业祠和会馆祠在古镇建立,逐渐形成了现今所见的祠堂群的基本格局。

惠山古镇祠堂的名目繁多,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祠堂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忠烈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十大类,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等。

惠山古镇共有自唐至民国各类祠堂建筑118座,供祭80个姓氏,180位历史名人。其中宰相祠堂有9座,包括了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

惠山古镇的历代文化名人祠堂也很多,如理学大家周敦颐、朱熹、张载、吕祖谦,书画大家王绂、倪云林,茶圣陆羽,南宋四大家之尤袤,明代“吴下十才子”之浦源等。还有吴地始祖至德泰伯祠,有五代吴越国王钱武肃王祠。

如今惠山古镇祠堂群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十座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祠堂建筑。

惠山古镇的每个祠堂都很有特色,很有文化内涵,也有很多故事。泰伯祠祀奉的是开化南方的伟人吴泰伯。泰伯,姬姓,商晚期周部落人。约前十二世纪,泰伯携周人从岐山来到无锡,在此修筑城池,并大兴农桑,兴修水利。后人尊泰伯为吴国、吴姓始祖。

过郡马祠是无锡过氏的祖祠,也是祠堂群中唯一的宋室皇亲祠堂,奉祀的是南宋逍遥郡主的郡马过孟玉。据记载,北宋靖康之乱时,任象贤力保赵构渡过长江,赵构感念其护驾之功,敕赐恢复过姓,并招其子过孟玉为徐王赵棣之女逍遥郡主的夫婿,是为过郡马。

惠山祠堂中有历代忠臣良将祠。张中丞庙祀奉的是唐御史中丞张巡,配祀睢阳太守许远。唐朝安史之乱中,张巡、许远率军在睢阳与围城的安禄山、尹子奇激战数月。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张巡壮烈殉国,许远被俘不屈遇害。

由于张巡血战睢阳,阻遏了叛军南犯江淮,为官军收复失地争取到战略时机,故江南一带多有纪念张巡的祠庙。祠庙对面墙上还有清同治年间的“精忠贯日”巨匾,以表彰张巡、许远的精忠报国之心。

范文正公祠是惠山古镇上有一个相当有名气的公祠,祠中主祀的是宋相范仲淹。祠堂内处处透着浓郁的书卷气质,第二进“敦叙堂”内悬挂着范仲淹画像。敦叙堂后是“后乐堂”,两座祠堂之间由石桥相连,院内随处可见小桥流水的画面。

在院落的最后面竟然还私藏了一座小型的江南园林,水榭花园、假山池塘、亭台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格局,后花园给人的感觉小巧、精致、幽静。水池上的长廊转折处有“先忧亭”,与“后乐堂”一样取自《岳阳楼记》中的经典语句。

李忠定公祠奉祀的是北宋相李纲,李纲在宋钦宗时任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之变时,李纲带领军民开展汴京保卫战,由于权奸构陷,李纲遭贬谪出京,金军大举进攻,北宋灭亡。南宋时期,李纲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至拜为相,加封开国公。

陆宣公祠是一座宰相祠堂,始建于宋代,祠堂级别较高,建筑极具特色。陆宣公指的是唐代中书侍郎陆贽,陆贽的思想理论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赞同,特别是在清代更加推崇备至,乾隆皇帝特意为祠堂御赐“内相经纶”、“世代忠良”牌匾。

邹忠公祠内主祀宋代诗人宝文阁学士邹浩,附祀裔孙邹迪光、邹德基父子。邹浩是宋元丰年的进士,在中书省任右正言,他官不大却因反对宋哲宗立刘妃为后,遭罢官。宋徽宗时因受蔡京迫害,曾两次贬谪岭南,赦归后因染瘴疾病亡,后复其待制之职赐谥“忠”。

在古华山门旁有一家“一亩三分田”面馆,这里是杨忠襄公祠,公祠内祀南宋建康府通判杨邦义。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建康,身为文官的杨邦义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后剖心而死。公祠内还祀有其子杨璿(无锡鸿山杨氏始祖)、杨再兴(岳飞麾下猛将),孙杨宗达,曾孙杨震发、杨济良等人。

很多祠堂集祭祀、教育于一体。教育最有名的是邵文庄公祠,邵文庄公是明代著名藏书家和学者邵宝。邵宝一生好学,博览群籍,学称二泉先生。公祠原是二泉书院,厅堂学舍错落,有清泉涧溪茂林修竹,邵宝在此讲学11年。邵宝病逝后,就将书院改成了他的祠堂。

虞薇山先生祠祭祀的是宋儒虞荐发。虞荐发因宋亡避祸来到无锡,见当地学术久废,学术风气淡薄,便应荐创办薇山书院,招接学生讲论义理。任乡校官十余年,他仿效伯夷叔齐,自号“薇山老人”,拒绝当政者的出仕邀请,拒受任何的官禄。

二戴夫子祠也称为戴氏宗祠,主祀戴姓始祖、周代宋国第11代国君戴公撝,祔祀戴公22世孙戴德和23世孙戴圣。戴德和戴圣均为西汉经学家后苍的弟子,曾选集古代礼仪论著各编成《礼记》85篇和49篇,史称“大戴礼”、“小戴礼”。

祠堂群中有很多忠孝贞节祠,以祭祀孝子贞女节妇。荣贞烈祠祭祀的是一位叫荣凤林的女子,荣凤林与严万隆订婚不久,严就去世了。荣家便商量让荣凤林改嫁,她来到严墓哭嚎后,便撞死于地。荣严两家将她合葬于严万隆之墓,并立“荣贞孝节烈坊”。

华孝子祠祭祀的是东晋无锡孝子华宝,华宝年幼丧母,他八岁时,父从军守长安,临行时说,待驻防期满回乡,为之戴冠成亲。谁知其父在战争中死难。华宝悲痛欲绝,遵父言终身不冠不娶。南齐高帝赐华宝故宅“孝子”额,唐时建专祠。

在惠山祠堂中,有的花木繁多,泉石池沼,楼阁亭榭,规模壮丽。沿着烧香浜南走过临乐桥左拐,来到李公祠,李公祠祭祀的是李鸿章之弟李鹤章。李鹤章因围剿太平天国在无锡建功,后因功大位高,为避嫌,功成身退,特在建功处建祠。

李公祠以天井为中心,木结构,砖雕、木雕、彩绘相配,尽显富丽堂皇,天井两侧布置着李鹤章生平及在无锡同太平天国作战事迹。天井正中架着两尊铁炮,小炮为太平天国制造的虎蹲炮,大炮为与太平军作战的红衣大炮。

李公祠是典型的前祠堂后花园徽派建筑布局,当时的李公祠属江南名园,其名声与苏州的留园相提并论。后花园也称惠山园,完全是典型的江南园林设计,院中有一大片水池,围着水面,建有亭台楼阁、花厅山亭、石船舫、水榭等建筑。

惠山园十分小巧,但古人建园时却懂得借景,以小博大,让园外的风景自然而然跟院内的景物连成一片,让人误以为这处园林十分庞大。整座花园有长廊串起来,绕长廊一周,便能游览整个园林。移步之间,周边景物倒映水中,在水中不断切换角度,让人迷离。

惠山祠堂群内还有祭祀传说人物的神祠。绣嶂街旁有一座非常精美而雄壮的牌坊,这里是古镇上的五岳行庙。据无锡地方文献记载,旧时无锡有十座庙,其中东岳行庙规模最盛,也是十大神庙之首。庙里祀奉的东岳大帝,民间相传是周朝开国功臣黄飞虎。

旧时无锡百姓为了祈求生与福、驱避死与祸,就把东岳行庙里的黄飞虎看作叩拜祭祀的神主。每年庙会期间,无锡城万人空巷,就连周边县镇的香客,也成群结队来无锡观看庙会,朝拜东岳大帝。

除了祠堂外,古镇上还有许多的楼阁、牌坊和人文景观。绣嶂阁位于绣嶂街和秦园街交汇口,是一座典型的阁式建筑,上层设隔扇和栏杆回廊,两重飞檐翼然。楼阁下方是一个古戏台,戏台额悬吴昌硕所题“天然神均”匾,经常有一些票友在此进行戏曲表演。

绣嶂街也称惠山直街,街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牌坊一侧题“九峰翠嶂”,另一侧题“五里香塍”。据说,清明时节,城里的人们都喜欢到惠山踏青游玩,由于惠山鲜花盛开,游人的鞋底都有花香。因此无锡才有了一个古民谣“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

绣嶂街上有一只露天半亭,里面端坐着财神爷,一手捧玉如意,一手托金元宝。亭之两侧一副联为:取利无德无利取,生财有道有财生。财神爷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古华山门是绣嶂街上的一座高大的半圆形山门,山门原属惠山寺的山门,后来移建至绣嶂街上,成为扼守绣嶂街通往秦园街和惠山寺的一道屏障,同时又是惠山寺开启绣嶂街乃至“五里香塍”的一座门户。

人杰地灵坊是古镇最大的牌坊,这座牌坊是明代众多弟子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据说,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

寺塘泾也称惠山浜,浜水汇纳锡、惠山涧泉水注入京杭大运河,是古镇的重要水道。寺塘泾紧邻人杰地灵牌坊,当年康熙、乾隆两帝就是从这条水道来到惠山古镇的秦家。河浜尽头处有一昼夜吐水的石螭首,这是惠山“九龙十三泉”之一的“龙头下”。

龙头下至宝善桥段是寺塘泾最著名的一段河道,因起自龙头下而又称“龙头河”。站在河浜尽头的龙头石壁上,其左岸为上河塘,右端则为下河塘,两条小街沿河而建,街上集中了十数座古镇举足轻重的园林和祠堂。

宝善桥是横跨寺塘泾上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原为明邹迪光所建,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民国年间曾改为平板桥,今天的桥是依照旧时的照片复建的,并由邹迪光的裔孙题写桥名。复建后的宝善桥,有着高大的拱券和修长的引桥,其体量堪称惠山古镇之最。

溪山第一楼是贴水高耸、古朴典雅的名楼,也是惠山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元代至正八年,无锡名贤、官至都事的强可仕告老还乡,在寺塘泾一居室西建楼数间,尽得溪山之秀,并亲手临摹了朱熹“溪山第一”四个字为匾悬于楼额上。

虽然惠山古镇不大,但古寺、古泉、古园、古祠、古河、古桥、古树等文物古迹和文化景观,以及发源于此的惠山泥人、锡绣、竹刻、庙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镇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江南吴地文化特色。

尽管我在惠山古镇浏览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深切感受到惠山古镇风景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化街区,特别是古镇内的祠堂群是无锡乃至中华民族之文化瑰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