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习太极拳必须要克服的几个错误

 太行森林 2021-06-24

     练好太极拳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克服错误的过程。只有克服错误,才能获得正确的心法,沿着正确的大方向不断前进。

图片


过分用意

     意念过重容易出偏差。有人认为,传统太极拳论中说“用意不用力”,就反复强调用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以偏概全。太极拳的用意是云淡风轻的,若有若无的,意念重就滞,其危害尤甚于用力。用力只是功夫不高,用意过分则伤及精神。

萎靡不振

     太极拳论中讲含、收的较多,这是针对人后天的张扬因素过多,通过练拳要懂得收敛。收的本质是“守中”,中气充沛,再鼓荡全身,达到神全意足。有的人练拳,一味地“收”,不懂得“守”,精神不敢提起,仿佛神气一抖擞就违反了太极原则。实际上恰恰相反,练习太极拳就是要练得精神饱满,气宇轩昂,如果越练越萎靡则是适得其反,功得其反。

图片


追求感觉

     太极拳是内家拳,练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身体感觉。这些感觉有的是正常的,有的不正常。对于不正常的感觉就要及时纠正,否则越练越偏。即使是正常的感觉也是练拳的自然现象,不能过分去追求,过分追求感觉就是“着相”。就会“跟着感觉走”。太极拳要领是一致的,长久不变的,而感觉是临时的,是不断变化的,追求感觉就会失去原则,最终走入迷宫。

软弱无力

     太极拳提倡“以柔克刚”,但并非软弱无力。有些人练太极拳不敢用力,出拳伸腿软塌塌,这样越练越松垮,这是没有解决好“柔”和“弱”的关系。太极求柔但不求弱,是通过练柔,把弱变成强。其练习也经历了用力、运劲、用意、行气等几个过程。特别是在太极拳初期,不要怕别人说用力而把拳练软塌了。

图片

回避刚猛

     很多人由于长期练习太极拳,学习了很多太极拳理法,柔、慢的观念深入骨髓,于是把刚、猛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太极拳并不避讳刚猛,特别在技击上。柔、慢只是练习的方法,而不是终极目的。所有拳种,在技击的最终环节上,刚猛的体现是不可避免的,以慢打快,是要比快更快才行,以柔克刚,是比刚更刚。通过练习太极拳身形应该更加敏捷,反应应该更加快速。

急功近利

     太极拳是“慢”拳,练起来慢悠悠的,它的作用、效果也是逐步积累、显现的。它不是吃西药、打点滴,很快就有效果。这种快速的效果,同时对生命机体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太极拳对生命质量的改善是长期的,它的作用过程也是长期的。练太极拳要有耐心、恒心,不能追求快速成功,而应追求长远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