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视野|美国游记:观美国城市创新有感

 GEI新经济瞭望 2021-06-24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2018年5月12日-21日,笔者赴美国参加了中美创新与投资对接大会,并参加了“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休斯顿、亚特兰大、旧金山三站比赛。此文基于此次访美的工作总结,希望借个人视角一窥美国城市的创新发展。

一、休斯顿:如何从能源之都转身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一提到休斯顿,国人的第一反应大多是他们的NBA球队休斯顿火箭队,姚明以选秀状元身份加盟并效力了9年的球队确实让这个美南城市在国内家喻户晓,但休斯顿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于这支西决球队。

休斯顿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第一大城,全美国第四大城市(前三大城市分别是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同时是美国的能源中心、航天科技中心,墨西哥湾沿岸最大的经济中心。

满大街的大排量“皮卡”显现了德州“硬朗”的民风,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美国能源中心的荣光。但笔者更好奇的是,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变为世界性大都市之一的?

纵观休斯顿城市的历史,1900年代、1940年代、1960年代是休斯顿城市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而笔者认为,利用市场化的机制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以及带来的人才优势、持续注重创新的发展态度是休斯顿能够摆脱资源依赖、实现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

“石油+贸易”,产业的龙骨

1900年,一场飓风摧毁了加尔维豪斯市的港口,1901年休斯顿发现了石油,这使得休斯顿一举取代临近的加尔维豪斯成为德州最重要的港口(80公里的深水运河+1913年批准建设的人工港口)。随着20世纪石油产业的迅猛发展,休斯顿迅速成为全美乃至全球重要的能源中心,美国30家最大的能源公司都在休斯敦设有总部或分公司,聚集了近千家石油设备制造商和供应商,此外还有超过5000家公司从事与能源相关业务。除了能源产业以外,贸易也是休斯顿的另一支柱,1994年休斯顿港则成为第1大进口港和第4大出口港,是世界第7大港,有66条固定航线连接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个港口。休港主要吞吐的是石油化工制品及工业机械设备等,这也体现了休斯顿港口优势和石油产业特色,装备制造业、石化加工等产业在临港地区也形成有效集聚,为休斯顿的发展壮大贡献了重要力量。

“航天+医疗”,腾飞的翅膀

如果沉醉于石油资源和港口优势,想必休斯顿就不会成为现在的全美最具潜力大都市了。对科技创新的持续关注体现了城市领导者的卓识远见,1961年休斯顿击败其他20多个城市竞争对手,成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宇航局(NASA)航天中心的所在地(最早为载人航天中心,后更名为约翰逊航天中心),“航天城”成为休斯顿的另一个城市标签。航天中心带动了为阿波罗计划全面提供服务的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一举奠定了休斯顿非油高科技产业的基础。

休斯顿还是知名的“医学城”,由MD Anderson基金会支持建设的德克萨斯医疗中心(TMC)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聚集地,尤其是心脏和癌症方面全球领跑,赫尔曼医院、D Anderson癌症中心、贝勒医学院、德州儿童医院、卫理公会医院等全球知名汇集于此,将休斯顿打造成为集医、教、研、创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中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TMC将建设TMCxi(“i”代表产业)区域,并加入TMCx和TMCx+这两个新型医疗保健公司的孵化器行列,专门用于吸引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和风险投资者以支持医学领域的初创团队和项目。

“重视人才+营商环境”,

持续发展的引擎

第三产业在促进休斯顿迈向国际性大都市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休斯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50%以上,其中以商业和金融业最为突出。

人才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推力。第一,休斯顿拥有一支非常年轻化、有活力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队伍,休斯顿大学、莱斯大学等高校还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活力。第二,休城拥有德州医学中心、约翰逊航天中心以及大量的海洋研究机构、石油科技公司,不断产出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工程技术人才聚集地。第三,由于以西海岸湾区为代表的地区成本上升,大量科技创新人员涌入德州,使得休斯顿乃至德州成为全美科技人才流入最大的地区。在过去十年中,休斯顿在全美二十大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区中创造了最多的就业机会。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休斯顿的一大优势。首先,休斯顿的监管环境一致性较高,对各类企业相对宽松,对各类商业空间需求可以得到快速响应。其次,休城还采取激励性减税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州税6.25%+地方税8.25%,通过经济发展、再发展、居住和棕地4类减税计划,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最最重要的一点,德州免!征!个!人!所!得!税!这对于高收入的科技人员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休斯顿的城市转型令人钦佩,这其中既有领导者的远见卓识,更有这个城市人民的持续奋进。匆匆3天,只对休斯顿这座城市有了粗浅的认识,但也希望能对国内城市发展借鉴一二。

二、亚特兰大:美东南的工业重镇的融合创新

结束了休斯顿行程,我们又匆匆来到了美东南最重要的城市——亚特兰大。在来亚特兰大之前,笔者仅仅知道它是1996年奥运会的承办地和可口可乐公司总部所在地,但在2天的活动后,还是领略了这座美国重镇别样的风采。

“不管你是去天堂还是地狱,都得从亚特兰大转机!”这是一句在美国流传很广的谚语,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是世界旅客转乘量最大、最繁忙的机场,达美航空(Delta Airlines)和穿越航空(AirTran Airways)都以此机场为主要枢纽。同时,亚特兰大还拥有丰富的公路和铁路资源,是美国东南部陆空交通要地,素有“南方的门户”之称。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交通资源使得亚特兰大汇集了各类人群,这里是非洲裔美国人的聚集地,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家乡,这里还有众多的拉美裔、华裔、韩裔、日本裔、印度裔和东南亚裔,多元的文化使亚特兰大成为全美最平等的城市,引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亚特兰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根本没有人关心你是谁从哪儿来,你在那里就只用享受着trap音乐,喝着可口可乐就行”。

不一样的移动支付,

不一样的金融科技

国人对“移动支付”似乎有着傲视全球的自信,确实,我们的手机移动支付无论在应用场景还是支付技术上都具有领先优势。在美国,信用卡交易仍然是移动支付的主体,亚特兰大正逐渐变为全球移动支付中心,世界70%以上的信用卡支付数据处理业务都在亚特兰大完成,2017年亚特兰大金融科技行业的新增岗位比2016年增长了250%。

笔者和同事有幸与一位金融科技业内资深人士(卡纳基梅隆计算机硕士、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金融领域近20年从业经验,姑且称他M先生吧)一起探讨。M先生认为,与国内热炒的比特币、区块链有所不同,美国主流金融界更倾向于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而且是内部工具。区块链在技术层面应用于金融行业是很容易的,但现在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机构的应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其原因是在现阶段金融机构并不太可能开放内部数据,数据之间并不连通,更枉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宗旨。对于金融科技,不同于国内经常提到的IT流程改造、P2P、金融征信、智能营销、区块链应用,M先生所就职的金融科技公司专注于大型金融集团的风险控制,尤其是对系统的压力测试,他本人也透露经常在新加坡、香港、芝加哥、纽约等地为大型金融机构高管进行培训,这其中近年来来自于中国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这可能与中央政府一再强调的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有莫大的关系吧。

文化娱乐产业,

正在崛起的“亚莱坞”!

亚特兰大的一个著名景点是《乱世佳人》(又名《漂》)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故居,现在已经是城市中心区的这座独栋小楼,见证了这位美国文学巨匠的辉煌。

影视已经成为亚特兰大、乃至于佐治亚州的新名片,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阿甘正传》就在此拍摄。目前,亚特兰大已经是全美第三大影视基地,2017财年拍摄了320部影视作品,创造了9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更让亚特兰大声名远播,《饥饿游戏》、《美国队长》、《银河护卫队2》《蜘蛛侠:英雄归来》等知名影片都是在此取景拍摄。影视的繁荣也使得“影视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点。

亚特兰大还是美国著名的音乐之都,被誉为Trap之乡,起源于南部嘻哈音乐的Trap(电流嘻哈)发展迅猛,亚瑟小子,卢达·克里斯,里尔·乔恩等说唱歌手均来自于亚特兰大。嘻哈音乐、节奏布鲁斯、灵魂乐、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和电子舞曲等在亚特兰大也有广阔市场,亚特兰大每年举办超过30场音乐节。

科技先锋城市,

中国企业投资地

亚特兰大拥有艾默里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佐治亚大学等优秀学府,在工业与制造、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环境与卫生、师范教育等领域全美领先。我们有幸参观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并拜访了佐治亚理工的孵化器公司和一个3D打印实验室,依托学院先进的理工背景进行技术型创业成为这里的常态。

充足的技术人才支撑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使亚特兰大不断受到科技型大公司的青睐。今年1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公司Waymo宣布,将在亚特兰大对克莱斯勒Pacifica无人驾驶车进行测试。Waymo公司是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的领先公司,在此项目中将与兄弟公司谷歌合作,将货物的送达地点定在谷歌位于亚特兰大的数据中心,用于优化无人驾驶卡车和物流数据。此外,Facebook也在今年3月宣布将在距离亚特兰大市40 英里(约 64 公里)的牛顿郡(Newton County)建设它的数据中心。

亚特兰大还吸引了多家中国企业投资,早在2007年三一集团在此投资设厂,海信集团将美洲总部和研发中心也设立于此,青岛森麒麟、经纬纺织、中国远洋也都选择在佐治亚落地。

三、西海岸湾区:湾区城市的创新一瞥

一提到美国西海岸的创新,大家肯定会想到硅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斯坦福等高校的创新引擎作用、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这一系列的因素塑造了硅谷的成功,而笔者更希望将在旧金山和硅谷地区的所见所思与大家分享。

吸引全球资源,

建设世界城市,美国政府也招商!

我们参加的“创之星”旧金山站比赛是由旧金山对华办公室(China SF)和名都环保联合主办,地点是在上海临港集团旧金山办公室的临港海创中心。

在与China SF负责人交流中得知,ChinaSF 成立于08年,是旧金山市政府支持下的NGO组织,旨在吸引中国企业在旧金山投资落地,并为旧金山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服务。China SF目前每年至少2次到中国进行考察对接,已经服务了60多家中国企业投资旧金山,并协助旧金山与上海、武汉、成都、青岛、长春等结成友好城市。除对华办公室外,旧金山市政府还支持了面向拉美等地的2个办公室,计划将在未来2年合并为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服务机构。

以人为本,

城市与创新的双螺旋

China SF负责人很自豪的向我们介绍,很多中国企业到西海岸投资置业的第一目标都是硅谷地区,但经过多方考察最后都选择了在旧金山市区,“因为这里城市功能更完备,更有生活”。诚然,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在硅谷工作、在旧金山市区生活,从每天下午3点半开始的交通拥堵就能说明这些。

Twitter和游戏巨头Zynga是旧金山科技企业代表,他们的员工在旧金山可以获得更好的城市服务,而且,在旧金山第一位华裔市长李孟贤(Edwin Lee)的推动下,旧金山市还通过了为科技企业连续6年免除1.5%工资税的决定,这是众多科技企业梦寐以求的“福利”,仅Twitter一家公司就可以节省2000万美金以上。

一方面,旧金山市政府通过政策吸引、扶持科技企业,促进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旧金山市还通过改变管理方式,用科技帮助城市解决实际难题,让城市变成“孵化器”。

旧金山市政府应用大数据技术可谓典范。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长办公室市民创新部门(Mayor's Office of Civic Innovation ,MOCI),MOCI与市政各部门合作,为各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则和标准,各部门将数据更新到市政数据集成网站Data SF,供公众自由查询。面对城市发展的各种问题,MOCI组织民众、初创团队、科技企业,根据政府开放的数据,用“编程马拉松”的开发方式,开发解决城市问题的应用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实际上,这种方式下,政府为社会力量提供了一个共同解决城市问题的平台,更是为科技产品应用于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使得整个城市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连接中国与硅谷的创新网络

硅谷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其独特的创新文化和难以复制的创新环境,对所有研究科技创新的人来说都有无与伦比的魔力。而笔者此次“朝圣”,感受更多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与硅谷形成了紧密的链接。

我们到硅谷的第一站,拜访了位于圣克拉拉市的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中心是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海外子公司中关村(国际)控股公司和美国C.M.Capital投资公司于2015年合作设立,并于2016年5月正式运营,办公面积约7000平方米,采用“基金+孵化器”运作模式,目前已经入驻了奇虎360、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国企)、招商局集团(央企)、长城会、纳通医疗等跨境企业和GRUSH、AIOOKI、GOPACKUP、CLOUDMINDS、小觅机器人等多家创业团队,并与中关村天使联盟、真格基金、创新工场、丹华资本、360、YC、PLUG&PLAY形成了合作换班关系。虽然是周五下午,但中心里路演、研讨的活动不少,入驻企业和参观洽谈合作的人们将这个三层的空间填的满满当当,活力十足。

在硅谷还活跃着大量的社会化机构在致力于推动中美、尤其是与硅谷的创新合作。丁丁电视是与长城战略渊源颇深的合作伙伴,他们与瀚海控股集团、中美企业峰会在今年5月举办了第三届“硅谷创业节”,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总领事罗林泉、湾区委员会主席Jim Wunderman等100多位嘉宾和2000多位现场观众见证了硅谷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涵盖了区块链、人工智能、生命大健康、智能城市、大数据等多个时下最热门科技主题。同时,国内园区也积极参与其中,佛山国家高新区就在硅谷创业节上进行了全球推介暨“2018醒狮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全球发布仪式。

除了设立创新机构、组织中美科技交流活动以外,我们还注意到以人为依托组织创新资源促进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硅谷合作的新趋势。长城战略咨询曾出版过《硅谷中关村人脉网络》一书,此次到硅谷感受更为深刻。

千禧年前后,大批在美国华人科技人才回国创业,形成了海归创业的第一波浪潮,而硅谷地区,正是这波“海归潮”的发源地。在硅谷大型科技企业工作过的科技研发人员、尤其是高阶人员,他们将科技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运作模式、各类资源带回国内,通过创业、负责大型科技企业新业务等方式实现更大的价值突破。

投资人是另一股重要的人脉力量。硅谷和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产业基金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在中美两边频繁互动的“空中飞人”们构筑了多层次的科技资金网络。现在,不仅是中国的资本会去投资硅谷的创新项目,更有大量的美国资本跟投准备进入中国的项目,资本加速了中美科技创新的融合。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形成人脉链接的天然场所,无论是师生、同学、校友、甚至是访问学者,都会形成强大的人脉黏合作用,而这些又会伴随着人群的发展进而形成更大的辐射力。大量在国内读本科、美国继续进修、在硅谷工作/创业的人群,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脉关系都成为中美人脉链接的重要节点人物。

匆匆8天,一瞥美国南线3城4地,虽匆忙却不敢盲从,愿所见能助诸君小思。

END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