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年沉浮,联想手机靠MOTO Z能逆袭么?

 昵称75937929 2021-06-24

“在中国,你如果在手机行业待过,再转行,那就太轻松了。”说这话的,是联想移动业务联席总裁陈旭东,距离他去年“接盘”联想移动相关业务已有1年多时间。

如果时光倒流到2012年1月,在美国旧金山某家饭店的一个餐桌上,时任中国区总裁的陈旭东侃侃而谈,当年PC时代,陈旭东做过国外市场,之后再回到中国市场,“那真是太好做了,到处都是空间”。说那番话时,联想PC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35%,比3年前增加了7个百分点,联想在PC领域创造了一个奇迹。

今天,当陈旭东接过一个更麻烦的担子-智能手机时,这种棘手的感觉可能比几年前接手中国PC市场更令人焦虑。最新的一些机构数据里,甚至都找不到联想手机的影子!

接下来,联想靠什么在手机领域收复失地?陈旭东自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关键的一场战役可能就在今年8月中旬,那时MOTO Z旗舰机将正式面向中国市场。

▌ 沉浮六年,联想犯的错

过去6年,联想手机曾有望登顶中国手机市场的老大位置,但现实是,那个触手可及的位置,还没到昙花一现,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整个过程,联想究竟做错了什么?

在陈旭东看来,至少有两点:一是渠道丢了;二是把手机当PC卖,营销不足。

过去两年,华为、vivo、oppo胜,而小米败,一个重要的原因被认为是线下布局的对决。对联想而言,看上去线下渠道从来不是问题,大量的线下渠道曾经成就了联想当年PC的辉煌,为什么手机却不行呢?

“我们这几年丢了一些,我来的时候就丢得差不多了,要不然我来干嘛。”陈旭东略露出一丝无奈的表情。

实际上,有一段时间,联想曾尝试把手机拿到电脑大卖场,跟着联想电脑和笔记本一起走货,但是这场试验最后被证明是失败的。

“PC的那些店很难用上,就是在电脑城的店也很难用上,因为消费者去那里是买电脑,不会想着买手机。”陈旭东说,跟国外不同,在中国,手机和电脑的商圈不是同一个,很多城市里,卖手机的在一片地方,而卖电脑的在另外一片。

去一年多,陈旭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重塑渠道体系。“现在不敢说很多,我们的店面还是比别人差得很远,现在只有一千多个店面,别人最好的肯定有几万个店面。PC时候,我们也有几万个店面,别人只有几千。”

未来的线下店,陈旭东说,第一步将借助国美、苏宁、迪信通的渠道,开店中店,或辟出一个展示区,先从一二线城市开始扩张,把品牌建立起来。

渠道丢了也就算了,但联想还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不会宣传!“做手机,以前我们跟做PC一样,PC是你只要把技术做好就行了。但是,手机是消费品,它不是这个规律,你可能花一分钱做产品,得花五分钱去打广告,而我们可能花五分钟去做产品,花一分钟做广告。”说到这一点,陈旭东笑了。

而砸钱打广告,“得一步一步来做,不能先打广告,打完找不到地方去买,因为渠道没建起来。”陈旭东说,比如华为,“在Mate7火之前,华为不敢花那么多钱打广告,因为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oppo、vivo的打法很简单,就是砸钱,请明星,“不过请明星,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他的产品没特点”。对于同行的行为,陈旭东评价得很不客气。

▌ 败也MOTO,成也MOTO?

2010年5月做手机开始,联想一直沐浴春风,移动业务一直是联想集团的战略重点。

2010年财年,联想移动电话的销售额只有9114.4万美元,一年后的2011年财年移动电话的销售规模高达8.04亿美元,增长了将近7倍,当时联想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大约4.7%。

而到了2013财年,联想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全球第四,一年卖出了5000万部手机。在那一年,联想的移动设备销售增速高达86%。

彼时,联想手机的主要战场在国内。但2014年联想集团斥巨资29亿美元从谷歌接过摩托罗拉移动,春风得意的联想本想通过这一招,重演当年蛇吞象联想吃下IBM的PC部门后的那一幕,但结果令人沮丧,有人甚至评价说:收购摩托罗拉或是联想手机的致命错误。

2014年之后,联想手机在国内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一方面运营商停止了补贴,另一方面,收购摩托罗拉,让联想疲于整合,错过了国产手机市场争夺战的关键一年。

从联想的集团的年报就能看出,摩托罗拉的收购,让联想不仅没有拿下国际市场,也丢了国内市场的份额。

2014年财年,联想的智能手机销量是增长了50%,卖出了7600万部,中国以外市场的销量占比在41%,联想变成了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5.7%。而到了2015财年,联想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同比下降了13%,累计只卖出6600万台,其中中国以外的市场销售量在5100部,占到77.3%,算下来,中国市场只卖出了1500万台,算是彻底失去了中国市场的话语权。而2015年,小米手机卖了7100万台,华为全球手机销量超过1亿台。

摩托罗拉的手机专利,有没有可能阻击同行对手呢?“知识产权在中国基本上用处不大,管得不紧,在海外特别是发达国家那个是很重要的,竞争激烈是正常的。”陈旭东说,虽然联想有大量专利,但派不上用场,你去跟人打官司,五年也打不出个结果来,“你不能靠这个,靠这个赢不了这场战争。”苹果和三星在美国打了那么长时间的官司,这是一个很费劲的事,真的是一个marketing行为,扯了两年的时间,扯不清楚。

如此,摩托罗拉对联想究竟意味着什么?

今年6月,联想发布了一款Moto Z系列的模块化手机,据说Moto Z/Z Force Verizon版7月27号在美国上市后大受欢迎。这可能是联想在手机行业打场翻身仗的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

提到模块手机,这是什么鬼?记者看到陈旭东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小袋子,里面装了几个模块,和手机一样长一样宽,只要“啪嗒”一声贴到Moto Z手机的背面,就可以拓展手机更多的功能,比如投影仪、相机、音响、充电器……

“我们做过研究,未来手机发展就两条路:一个是模块化,一个是柔性屏。”陈旭东说,柔性屏,两三年内不可能做得很小巧,因为折起来都特别厚。而模块化,“你可以去问问手机厂家,如果哪家没有琢磨模块化手机,你来告诉我一下。”

Moto Z的模块化设计,就是芝加哥的MOTO团队开发出来的。这算是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几年来憋的一个大招。

“这是一个系统功能,得有很强的延展性。考虑到无限种的可能性,要搭硬件智能扩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出来开发相应的硬件。”陈旭东说,现在已经有人找上门要开发了,比如医院,可以通过这个硬件扩展平台,做一个扫描仪的模块,“大大降低行业开发的成本,医院不需要开发计算、显示、通讯,这些模块其实挺贵的,只需要开发行业里面的模块。”

联想移动的野心,不仅仅是手机卖出多少部,而是通过将MOTO的技术进行商业化,构建一个硬件生态系统,要做硬件界的App Store。

▌ 抢苹果的2%,就够了

模块手机Moto Z系列,即将作为高端旗舰机将在8月中旬面市,颓废了2年多的联想,能靠这个翻盘么?

实际上,关于模块手机,联想不是第一个尝试的。比如LG的G5,记者在京东上看到,这款手机的卖点之一就是:采用插拔式电池的模块设计,手机可变身“数码相机”或“组合音响”。而这款手机,刚刚从4000多元降至不到3000元。

另一个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模块手机是华为P8,去年发布的,当时手机背面就设计了一个电子书屏幕,可以把一个e-ink的屏幕贴在P8手机背面,适合有大量阅读需求的人。这个e-ink的模块屏幕,现在的售价800多元,跟一个kindle的价格差不多。不过,这个e-ink的模块屏幕似乎并没有大卖。

都是并不成功的案例,为什么联想的Moto Z手机能成功,中国市场手机饱和,联想的空间又在哪里呢?

“没有什么空间了,我们只能抢其他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陈旭东说,9月份苹果就要发布手机新品了,“我相信至少有2%的人对苹果新品不满意,我们抢这2%就够了。”

在陈旭东看来,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很高,但换机是一个升级的感觉,大家换掉旧手机、买新手机一般都比前一个要贵一些。买iPhone的人不知道下一步要买什么,他只有买Moto Z了,因为苹果没有什么新东西了。

目前,联想海外市场还可以,今年主要聚焦在中国。“我们都是按照计划在往前走的。”陈旭东说:“你发现在中国市场上手机前十名都是非上市公司,其实手机行业的波动是很大的,如果每个季度看业绩,会害掉这个业务。”

“你得给我两年时间,一年可能还干不出来,任何厂家都经过了三年以上的努力才有那个地位。”这是陈旭东对联想管理层的一个要求,也是一个承诺。

“两年够吗?”记者问。“两年够了。如果两年干不出来,那就很难了!”陈旭东说。

对联想和陈旭东而言,能否扳回联想6年来失去的中国市场份额,今年的胜负一局,恐怕就在Moto Z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