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简明历史

 茶香飘万里 2021-06-24

东北是民族融合最好的地区,曾经关外不是农耕民族的活动区域,现在已成了汉族的腹地。这里的三支少数民族,东胡、秽貊、靺鞨(也称肃慎、勿吉)经过三千年,已与汉人无异。

一、开始接触

中原与东北的交流开始于三千年前的周朝。周武王攻灭商朝后,箕子,商纣王的叔父,“走之朝鲜”,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箕子朝鲜。箕子是当时有名的仁人,所以周秦两朝都承认箕子朝鲜作为中原的属国。

而离中原更近的渤海湾、辽东地区是由中原政权直接开发的。古代商人部落源于渤海地区,到了周武王时,商人在渤海地区还保持很大的影响力。周成王继位时,爆发了“三监之乱”,为了彻底肃清商朝势力,周公东征,召公北伐。召公受封于燕,成为周朝北疆的主要守卫。到了战国时期,燕国经营的疆域已深入辽东。

东北简明历史

燕国

西汉初,燕国人卫满发动政变推翻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满朝鲜,向西汉称臣。到了汉武帝时代,卫满朝鲜与汉朝发生冲突,被灭国,其原来所占的地区被分为四郡:乐浪、临屯、玄菟、真番,由汉朝直接管辖。

东北简明历史

汉四郡

在随后的一百多年时,汉四郡的北面,秽貊系的少数民族建立了夫余国(公元二世纪建国)和高句丽(公元一世纪建国)两个政权。其中高句丽发展犹为迅速,积极融合周边局域,到公元313年,西晋年间,高句丽吞并了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成为中国北边的强权。

而辽东地区一直牢牢地掌握在汉族政权的手里。三国时期,北方的公孙度,割据了辽东、辽西、乐浪等郡,还渡海占了山东半岛,自称辽东候,平州牧。公孙氏政权一直对魏、吴两家首鼠两端,传至其孙公孙渊时被灭,曹魏随后在辽阳置东夷校尉,管理东北。当时,曹魏在东北有压倒优势,降服了最强盛的少数民族鲜卑(其参与了消灭公孙氏的战斗),镇压了高句丽两次反叛。

二、北朝少数民族开发东北

但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大批汉族世家大族南迁或北逃,鲜卑的首领慕容廆趁机在辽河流域设置侨制郡县,吸纳汉人,接收西晋遗产。称“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惟问志略何如耳,岂以殊俗不可降收乎。”对辽河的开发和东北民族融合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东晋时期,北方五胡十六国中,鲜卑的慕容三燕,匈奴刘渊的汉(前赵),羯族石勒后赵,氐族符坚的前秦,鲜卑拓跋的代(北魏前身)都统冶过辽东地区。其中最强大的北魏拓跋氏,是从大兴安岭北段起家的。拓跋北魏在辽河以西分置了三州进行统辖,营州,平州,凉州,以和龙城(辽宁朝阳)为首府。

三、高句丽的崛起和灭国

隋唐初期的东北的焦点则在征伐高句丽上。西晋时期,公元313年,高句丽完全吞并了汉四郡,又在494年攻灭了夫余(夫余是先受高句丽打击,再被勿吉打击灭亡的)。之后的北魏至隋两百多年里,东北的南部被高句丽牢牢掌控。北魏曾和高句丽关系融洽,靺鞨(北魏时叫勿吉)曾请求北魏允许自已和百济配合,夹攻高句丽,但被魏廷制止,要他们“宜共和顺,勿相侵扰”。到了隋唐时,靺鞨七部中最南端的一部粟末靺鞨(原灭夫余国的)被高句丽打败,逃到了辽河以西,被隋朝安置,东北的矛盾开始激化。

之后,高句丽日益壮大,隋唐两朝的倾力压制,隋炀帝为此亡国,唐太宗三征,终于到公元668年,唐高宗时,将高句丽灭国,王族全部内迁,东北的强权威胁解除。

四、海东盛国

到了武则天时代,契丹首领李尽忠叛乱,是为“营州之乱”。原来安置在辽河以西的粟末靺鞨参与其中,因怕被牵连,被迫东奔辽东。公元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吉林自称“震国王”,建立政权。到唐玄宗时接受唐朝册封,称为渤海国,代替了原来高句丽的成为地方政权。不过渤海国深受唐文化影响,时称“海东盛国”,与汉人亲善。

东北简明历史

五、辽朝、金朝陆续兴起

到了五代时期,东胡中的一支契丹人兴起,于公元907年建立辽朝。公元926年,渤海国被辽朝所灭,原渤海府州制内的靺鞨人发展为熟女真(辽籍女真),制外的黑水部靺鞨成为后来的生女真(不属于辽籍),生女真就是金朝的前身。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建都会宁,即现在的哈尔滨。

六、北宋引狼入室,金朝入主中原

公元1120年,北宋与金朝订立了“海上之盟”,联金灭辽,辽国腹背受敌。五年后,金又联合西夏把契丹人彻底赶走,逼得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西辽续命。1127年,金朝在看清北宋的孱弱后,南下发动靖康之难,北宋灭亡,金朝兵峰直抵江南。南宋诗人辛弃疾写“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离人泪”,描写的就是金兵追隆裕太后直到江西造口的情形。至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以杀岳飞、纳贡称臣为代价,与金朝划淮河为冶。

七、强大的蒙古帝国

一个甲子后,1206年, 同为东胡系的另一支,蒙古人在金朝后方崛起,又经历了约一个甲子的东征西讨,横扫金、西夏、大理、南宋。1271年,元朝建立,结束了自唐灭亡(公元907年)之后360余年的分裂状态。元朝在东北设置辽阳行省,管辖了西到大兴安岭,东到日本海,南到燕山,北至北冰洋的广大区域。这时朝鲜半岛是由王建在918年建立的高丽王朝控制(新罗、后百济、后高句丽构成),即王氏朝鲜,在元朝数次征伐,王氏朝鲜向元朝称臣。

八、明朝的奴儿干都司

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在东北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在北伐元朝残部时,女真各族望风而降,东北都归于明朝管辖。在明军北进时,效忠蒙元的王氏朝鲜派出大将李成桂,企图抵抗明军北进。李成桂慑于明军威势,回军推翻王氏,建立了李氏朝鲜,并称臣于明朝。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女真各部,从而稳固东北,压制李氏朝鲜,集中精力对付北逃的蒙古人。奴儿干都司的设立,促进了中原与女真各部的进一步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客观上也为满清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九、满清入关

1616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建“金”,发布“七大恨”伐明,在“萨尔浒”之战后,夺取辽东。1627年,皇太极降服朝鲜,平定了关外。1644年满清入关,成了第二个实行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视东北为龙兴之地,封禁山海关,实行柳条边,不允许汉族人进入东北,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奉天将军进行管理,将东北作为满族的私属。这是民族融合的反动,直到清后期才解封。

十、民族融合的历史

纵览东北的历史,从箕子朝鲜到满清灭亡历经3000年,东北与华夏的文明交流从未中断,民族融合也很彻底。东北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教化时期,从箕子朝鲜到汉末,主要是华夏文明进入东北地区,第二时期是融合时期,从三国至南北朝,以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为最典型代表。第三时期是压制时期,隋唐时期,东北经历了前两个时期后,已经开始出现与中原文明抗衡的强权,以隋唐两朝打压高句丽为代表。第四阶段是输出时期,辽到清,东北的强权已占据主动,不停地南下争夺华夏文明的正统,除明朝回光返照外,汉族反抗力不从心。

整个王朝时代都是有一种趋势,文明由中原向东北扩散,一批批民族被文明吸引,由东北或经蒙古高原向中原迁入,每一次冲击,都促使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附:

自清晚期之后,日本和俄国一直觊觎东北,这是异质文明之间的博杀,东北成了冲突的前哨,百年屈辱的亲历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