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神针法 | 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简介

 实力9 2021-06-24
图片
图片
图片

  调神针法渊源于《内经》“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理论,传承靳三针疗法“治神”思想和组穴经验,运用调神手法,以治疗临床上与“情志”有关的一类疾病的一种方法。经过多年来临床的不断实践、总结,主要用于治疗情志病、脑病、痛证等疾病,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图片
图片

为什么要调神?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多种精神压力、情绪波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精神卫生健康问题成为了廿一世纪主要医疗问题,传统的生物医疗模式已演变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心身医学领域日益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疾病需要用“调神”的方法来治疗。

  从中医调神的角度来将情志病分为心身疾病身心疾病两大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不稳,进而产生全身症状,称为“心身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这类疾病可以出现头痛、失眠、颈肩痛、腰背痛、不安腿等全身不适的症状,治疗上用调神方法可予以缓解全身症状。由于多种慢性疾病、疼痛性疾病常年迁延不愈,而出现焦虑、烦躁、失眠、情绪不安等症状,成为“身心疾病”,如癌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颈椎病、腰椎病等。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辅以“调神”治疗,疗效明显。

  调神针法根据辨证结合辨病的特点,选取调神作用的穴组配合针刺调神方法,综合运用,在治疗“神志”类疾病疗效更佳。

图片
图片

调神针法适应症是什么?

  根据庄礼兴教授针灸门诊工作中,将调神针法处方在应用中的病种进行了频次归纳,得到的疾病谱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调神针法临床多应用于与中医“神志”有关的临床慢性病,依次为:眩晕、痹证、不寐、头痛、痉病、躁动、虚劳、中风、瘈疭、颤证等。符合我们总结的中医神志病和可以引起情志改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

图片
图片

调神针法的穴位组成有哪些?

主穴: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

配穴:睡眠障碍加申脉、照海,情绪不稳加合谷、太冲

  再根据不同病证、症状灵活加减配穴。

取穴的理论依据:“脑为元神之府”,脑神靠五脏之气血、津液、精髓来充养。“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功能都与“神”有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心在“神”的功能活动方面统帅其他四脏的功能。可知,“神”与脑神、心神、五脏神在人体的神志活动中各有主次,互相联系。调神针法的穴位正是基于此而组成的。

图片

调神针法临床应用

将临床常用、适应于调神针法的病种(类)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以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调神针法可以直接起作用,取穴以调神针法为主,辨证或随症配穴(举例)。

例(一):脑卒中急性期昏迷

  虽然脑卒中急性期能不能针刺尚存在有争议,但调神针法干预确实对促醒,脑功能的恢复有正面的作用。

  取穴:四神针、百会、人中/素髎、合谷、太冲。

  操作:进针得气后,头部穴位行捻转手法,约200转/分,人中或素髎强刺激至患者双眼含泪;合谷、太冲行提插泻法。

图片

例(二)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老年性中枢神经慢性退行病,临床表现可存在震颤、强直、运动减缓等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便秘等非运动症状。病位在脑,可用调神针法治疗。

  取穴: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

  配穴:失眠加申脉、照海;颤动明显加合谷、太冲;强直明显加百会、素髎;便秘加天枢、支沟。

  操作:可以在太冲、合谷行导气同精手法,余穴行补泻手法,头部穴位可以加脉冲电流。

图片

例(三)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学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情绪抑郁是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故其发病与神志异常相关,临床可应用调神针法治疗睡眠障碍。

  取穴: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

  配穴:抑郁或者焦虑明显加合谷、太冲;失眠严重加申脉、照海。

  操作:针刺头部穴位后可加脉冲电流;合谷、太冲进针后用导气同精手法;余穴动留针,留针可适当延长至40~50min,下午后针刺效果更佳。

图片

第二类:各类慢性病或疼痛性疾病,病程长了可出现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神志症状,可以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予以调神法辅助治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以获得最佳疗效。

例(四)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出现相对应的临床表现,其中以交感神经型出现情志症状居多,此型常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同时伴有颈椎病的人群。

  取穴: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

  配穴:失眠配申脉、照海;更年期综合征严重配合谷、太冲,胃脘部胀痛加胃三针(内关、中脘、足三里);肩颈部不适配百劳、肩井;上肢麻木配肩贞、曲池、外关。

  操作:颈部、头部穴位加以脉冲电流,神门、三阴交行导气同精法,余穴采用动留针。

图片

例(五)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区域内出现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三叉神经痛症状表现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病位在脑部,与神志有关,可用调神止痛法来治疗。

  取穴: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合谷、太冲。

  配穴:三叉神经第一支痛配攒竹、阳白透鱼腰;第二支(上颌支)痛配承泣、颧髎;第三支(下颌支)痛配夹承浆、颊车;失眠配申脉、照海。

  操作:合谷、太冲采用导气同精法,(选用三叉神经疼痛部位的对侧合谷行导气同精),务必使得“气至病所”,针感可到达对侧面颊部为最佳;四神针、神庭可加脉冲电流,余穴可采用动留针。

图片
图片

  综上,调神针法渊源于《内经》“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思想,其穴位组成主要来自于靳三针疗法穴组,与靳三针疗法一脉相承,治疗神志类疾病中疗效颇佳,值得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文 | 庄礼兴

编辑 | 范靖琪、严明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