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命令女儿给弟弟买房,被女儿严词拒绝:后妈的儿子,不是我弟

 东林夕亭 2021-06-24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在《为什么会疲劳》一书中,作者丹尼尔·优西林这样写道:“休息和放松并不是完全不做事情,因为休息就是修复,人体拥有很强的修复能力,不管身体上的疲劳还是精神上的疲劳,都可以通过休息让身体自动修复。

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像疲劳会降低身体对一般感冒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一样,疲劳同样会降低我们对忧虑和恐惧的抵抗力,通过放松增强抵抗力,当然就可以起到消除忧虑的效果。

其实很多人都体会过这种神奇的能力,没休息好的时候你会心烦意乱,脑子里会反复冒出各种让自己忧虑的念头,而这样的状态,在你痛痛快快睡到自然醒之后,会荡然无存,这就是通过休息带来的自我修复。

当然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那么多时间专门通过休息去排解忧虑,有些心病即便在休息之后依然存在,这时候就需要换一种方法了,最有效的方法当属“宣泄疗法”,意思是通过倾吐内心的苦闷缓解忧虑。

早在弗洛伊德时代,心理学家就明白语言沟通能使心理分析产生功效,如果让病人把长期积压在心里的苦闷倾诉出来,他们就能得到放松,即使不能马上康复,至少可以让他们的忧虑减轻许多。至于原因,戴尔·卡耐基分析说:“大概是因为吐出了心里话以后,可以让自己清醒一些,发现问题的根源,摆脱内心的不安。”

朋友菲菲说她如果没有及时倾诉心中的苦闷,可能早就发疯了。她的话并不夸张,因为她的遭遇搁谁身上都不好受。

母亲去世以后,她父亲急忙再婚了,娶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她凭空多了个后妈和弟弟。她感觉父亲对去世的母亲不尊重,同时也着实对后妈和弟弟喜欢不来,所以就决定与那个家划清界限,从此一个人生活。然而,她的美梦没能如愿。

不知道是受了后妈的怂恿,还是父亲为了讨好后妈自作主张,有一天突然命令她给弟弟买房,还从道德层面向她施压:“作为姐姐,帮衬弟弟买房天经地义!”

她拒绝了父亲的无理要求,明确表示:“后妈的儿子,不是我弟弟。你认为他是你儿子是你的事,反正我永远不认为他是我弟弟。再说了,凭什么让我给他买房?我的钱都花掉了,将来我买房的时候谁来帮衬我?

父亲或许是觉得她的话折了他的面子,于是就恼羞成怒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而且还动员各路亲戚向她施压。即便她每一次都严词拒绝,怒怼了一个又一个亲戚,但在这个过程中,她内心的裂痕也变得越来越大,忧虑越来越多,一想到自己的家庭就浑身不自在。

之后她之所以能摆脱忧虑,跟《人性的优点》中提到的一位姑娘的经历很相似:她去参加一个座谈会,刚开始的时候惶恐不安,不过很快就可以滔滔不绝和大家交流了,大谈特谈自己对婚姻家庭和人生的看法,座谈会结束时竟然可以轻松地笑了。

菲菲说当时的平静和轻松虽然只是暂时的,不过对她的影响比较深远,她体会到了语言交流的魅力,体会到了大家的温暖,体会到了在这个世界上她还能被同情和关心。为了让这种短暂的成功变成长期的成功,她用了露丝·海夫汀博士的“宣泄疗法”,简单来说就是:找知心的朋友倾诉。

关于“知心朋友”,菲菲找的是她的闺蜜,不过这只是知心朋友的一种,除了常规意义上的信得过的朋友之外,我们祈祷时的那个无形的倾听者,以及心理医生都可以算作知心的朋友,这种朋友有个共同点:懂得认真倾听。

至于你面对的人是否懂得认真倾听,处在忧虑中的你很容易判断出来,就像海夫汀博士所说:“找我看病的人总是牢骚满腹,迫不及待将忧虑苦闷统统说给我听,希望等到我的宽慰。我有责任帮助他们排解忧虑,我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在我这里体会到人世间的真情,从而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如果你的倾诉对象能带给你这样的感受,就是知心的朋友,反之则不是,你需要重新换个人倾诉,否则你向一个没有共情能力的人倾诉,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加重你的忧虑。

除了挑选好的倾诉对象之外,还可以配合卡耐基提供的三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我们逐一讲解一下。

读好书,汲取精神力量。

关于读书,周国平说:“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

这句话的意思是,抛开功利心去读书,追求真正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追求能让自己身心愉悦或者能带给自己精神力量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名著,原因很简单,名著之所以为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书中有非凡的价值所在。

读好书的时候,不要有任何压力,也无需专门去寻找能带给你精神力量的句子,这样会很累。最好的方法是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放松心情去翻阅就好,遇到触动你的句子,可以将它们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在心情不快的时候直接翻出来再读一次了

不要过分计较别人的过失。

过分计较得失的人,以及过分计较别人的过失的人,都是在跟自己较劲,当你的脑子完全被“计较”占据的时候,你会很累很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之人,再伟大的人也会犯错误,即使是你的至亲犯了错,你也应该明白:他终究是人不是神,他犯错已成事实,与其计较,不如忘掉。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菲菲,虽然她父亲的做法很过分,但不管她痛恨还是烦恼,都无法改变已经成为事实的所有事。倒不是说她可以原谅她父亲,而是没必要用他的错误惩罚自己,不适合在一起生活就别在一起生活,觉得没必要来往就不来往,去做这些事就好,不要在内心计较,否则只会自讨苦吃

多向身边人奉献爱心。

有菲菲那种遭遇的人,不仅需要有个信得过的倾诉对象,而且需要被同情被关心。但问题是,这两种东西有时候没那么容易得到,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现成的知心朋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钱去看心理医生。

这时候应该做的是主动向身边人奉献爱心,暂时忘掉自己有多悲惨,多去关心你认为值得你关心的人,这样不仅可以暂时缓解忧虑,而且还能让你在助人为乐的同时收获知心朋友,这种情况下再找个机会倾诉,对方一定会认真倾听,并给予你同情和关心,帮助你消除忧虑。

即便是已经摆脱了忧虑,多向身边人奉献爱心仍然是有意义的事。尤其像菲菲那样的人,越是自己内心缺失同情和关心,越是能在给予别人同情和关心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让自己感受到活着的意义,从而会充满希望和自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