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访谈 | “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发展”——专访周帆老师

 LifeScienceMed 2021-06-24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系列访谈

在清华生命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成长于不同年代,但他们有共同的身份——党员科学家,他们以极高的使命感推动了生命学科的建设,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走进他们,我们领略他们奋斗的缩影,汲取力量,开启未来新的征程。

 党员科学家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

周帆老师

周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科学研究(利用单细胞技术解析人类胚胎着床)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并相继荣获吴瑞奖学金、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拜耳博士后奖等荣誉。

研究兴趣和领域包括利用和发展新型单细胞多组学分析解析哺乳动物和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谱系特化的分子表达规律;发展体内外模型从功能维度上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命运转变的分子机制;探索胚胎着床相关调控机制和生殖系统肿瘤演进过程。

以下为访谈实录

Q1:您成为一名党员时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或者学习、科研环境?

我入党的时候是2008年,我当时是本科班班长,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家都觉得入党代表着先进和上进,一直以来都对党充满好奇和憧憬。我上学时候在团委工作,之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和推荐中提交了入党申请,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加入了党组织。

Q2:在当前疫情的大背景下,您觉得疫情前后的科研环境有怎样的改变?

我是在疫情爆发的阶段入职清华大学,并开始组建实验室。在这个阶段需要很多的耐心,许多环节推进得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总体来讲,国内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对基础科研方面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国内经过了非常科学和周密的防控,目前来看许多领域已经回到了正轨,因此疫情对国内的影响应该是相对较小的。

Q3:您觉得当前的科研环境是否对您自身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

疫情对我们的研究方向暂时没有太多的影响,但也会触发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实验室主要关注胚胎发育调控,尤其是胚胎着床。胚胎着床是说胚胎从精卵结合之后到第一个星期,胚胎的形成像一个种子一样埋入土壤当中,也就是埋入妈妈的子宫壁内部开启后续的发育。这个过程伴随着胚胎发育微环境的巨变,我们可以想象母亲是如何接纳胚胎的。从这个逻辑上来讲,新冠疫情本身和我们这个领域没有直接关系,但仔细想也有许多地方值得思考。比如被感染的孕妇,病毒是否能够穿过胎盘屏障影响体内胚胎发育与生长,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Q4:您认为未来国内外的科研机遇和挑战在哪里?

我觉得国内有独特的优势,国内基础科研正飞速地发展,同时是从历史来看,我们的科研积淀可能暂时还不能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他们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国内的新PI或实验室来讲,国内还是比较重视和大力支持基础科研,这就意味着实验室更有动力去探索一些比较冒险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采访 | 周自强

摄影 | 刘哲

文稿 | 王艺

编辑 | 李彦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