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品|走近赵孟頫:上下五百年无此书

 天使之剑 2021-06-24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神品 | 走近赵孟頫:上下五百年无此书

——赵孟頫行草书《惠竹帖》单字放大本

赵孟頫(1254 -1322),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 。

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者,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即颜、柳、欧、赵。

赵孟頫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认为: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专心学习,便能闻名于世。

赵孟頫在“复古”中确定自己的位置。北宋的蔡、苏、黄、米都以行书著名,沿及南宋,成为时尚,都不太注重楷书。宋亡时他已二十多岁,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元代。在这样的环境里,眼看晋唐以来的书法传统日趋衰落,就主张远追晋人,师法二王。不过“复古”只是一种思想和主张,完全恢复到古代是不可能的。赵孟頫师法晋人,实在是在晋人的书法里写自己,是在“复古”的名目下“出新”,这是他成为元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的原因,也是“赵体”书法影响后世远几百年之久的原因。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很多,而且各体都有。以楷书和行书为最。赵孟頫《真草千字文》未署书写年代。真书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度;草书用笔温润圆劲,点书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

赵孟頫人皆称誉之:“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

【简介】

赵孟頫行草书册页《惠竹帖》(疑),又称《明远提举帖》,元黄纸本,24×28厘米,台湾陈氏藏。《惠竹帖》为致明远信札,与《静心帖》书风接近,且同收录于《赵孟頫六帖册》,故推测亦约作于江浙任上。

【释文】

孟頫顿首

明远提举贤弟:达观来,得所惠书,承惠竹,甚济所乏,知感知感。香炉既不可得,且当置之。草草数字,具复,未既欲言。不宣。

三月八日。

孟頫上覆

赵孟頫行草书《惠竹帖》单字放大高清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