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集2021-05 我要回家-乡村振兴规划

 张顺4yd4js5u22 2021-06-25

一起,改变自己,改变城市

       乡村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乡村的生态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涉及到农场农庄、有机农业、活动组织、客栈民宿、创客、手作民艺、亲子教育、生鲜电商、新媒体、NGO、体育活动组织等多重元素。乡村产业发展涉及到乡村集体利益,相较城市发展建设有较多不同,而与村民的产权纠缠,也使传统开发模式很难施展。总体来说,相比较于自上而下的开发商模式,乡村更倾向于自下而上的组织生长模式。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的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有好的旅游资源导向,有好的政策支持,有好的资讯发布平台。

       一、农场、农庄、新农村

       农场农庄除了为人们提供食物以外,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可以是将吃、住、玩融为一体的乡村体验地。南粤古驿道沿线,主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吃住玩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例如南雄的灵潭村,位于梅关古道与珠玑巷之间,具有良好的旅游市场,采用村集体股份制度,建设吃住玩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耕,吃到有机食品,体验古驿道文化,农民获得“租金 薪金 分红”三重收入模式。在农场农庄的建设中可以加入亲子互动内容,或者可以引入现代科技,例如AR扫描等功能,让小朋友们在认知动植物的同时,还能亲身体验做奶酪,做豆腐等农事,并为人们进一步的购买提供充分的体验界面,最终形成农场长期服务的高粘性社群。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友好型的比赛,在体验的同时还增加了不一样的乐趣,这都有助于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广东省大力实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四变工程”——推动产区变景区、推动田园变公园、推动劳作变体验、推动农房变客房,是南粤古驿道进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活化的具体方向,也是广东省重点打造的“粤美乡村”特色旅游品牌的关键所在。

       对古驿道沿线的山地农田、鱼塘沙田和乡村建筑等进行乡土化设计与艺术创意改造,为古驿道线路注入新的功能与体验。通过艺术活动与实践,创新性地以沿线农田为展演舞台展现当地传统产业,为古驿道引入人流,提升人气,激活古驿道沿线乡村发展,建设沿线现代农业生态园、农田景观、农家乐、乡村绿道、停车场和农田水利设施等项目,推动乡村地域文化复兴与传播,实现“艺以促道,以道兴村”。

       二、有机农业

       农村发展最主要的优势是生态,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有机农业,成为农村发展行之有效的模式。广东省在南粤古驿道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古驿道沿线的农产品知名度,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如台山大米、清新冰糖桔、新会陈皮等,提升有机农业价值。提升有机农业的产品价值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农作物价格浮动,人力成本及种植经验等各种原因,最后即使把农产品定价在搞,也很难获得预想的价值。所以在提升有机农业的价值方面,往往需要农业观光的引入。

       通过对观光农业主题与构成内容的梳理,将乡村手作节市、体验型运动(泥浆足球)、大地艺术季、乡村音乐节、亲子农业体验、主题婚庆等内容与相应的农业作物及季节相对应。通过循环往复的节市活动,带动人们的消费需求,再结合移动类居住项目(帐篷、房车、木屋、树屋、集装箱客栈等)来打造亲近自然的特殊体验。例如“南江文化(连滩)艺术节”、“2019江门紫藤花海吃货艺术节”、“金鸡美丽乡村行文化旅游节”等农业观光文化节。这种项目适用于大城市周边,具有大量客流潜力的乡村。

       另外可以通过种植前期产地认购的方式,从源头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保证农产品的收益。

       三、民宿、客栈

       一家民宿的成功,通常需要产品(优秀的设计与产品定位)、运营、传播这三个基本条件。同时人们往往需要更丰富多元的活动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青年团体、情侣、带小孩的家庭、有老人的家庭等等)对活动需求的不同要求设置活动内容,而当一个民宿体验过于单一,除去居住之外有更多的消费诉求,却无法实现,客人入住民宿的意愿下降。

       以南粤古驿道沿线的莲麻村为例,莲麻村地处广州、韶关、惠州三市边界,由客家人迁居而成,因古驿道一度繁盛,交通变迁后又被贴上了偏远、贫困的标签。综合各种因素,莲麻成为广州打造南粤古驿道特色小镇的“试验田”。莲麻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产业,采取了“政府 村集体 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和住宅租赁,盘活村内闲置房屋,鼓励村民开办民宿,成功推出“华夏莲舍”等一批“网红”民宿。

       南粤古驿道沿线民宿客栈,结合古驿道徒步径,古村落打造,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同时游客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活动体验。

       四、创客

       南粤古驿道创客行动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并连续举办多届文化创意大赛,2018年第二届文化创意大赛,由31家参赛单位组成,设徐闻、连州、中山、惠州、梅州、肇庆等六个站点,历时近300天,先后创作出囊括了平面视觉、建筑与环境艺术、特色器具、传统工艺传承、新媒体传播、摄影绘画等六大类别共计560余项创意方案。

       另外还有部分乡村创客,也被称为返乡创客,他们代表着一批在城市中掌握了最新理念与技能,但向往乡村生活,并愿意创造出高品质乡村产品的人群,也代表着当下人们厌倦城市的压力与节奏,回归乡村寻找心灵归宿的趋势。他们的创业项目从民宿客栈到自然亲子课堂,从古法红糖到乡村运动社群,从土壤医院到生鲜电商,几乎无所不包。但是这类乡村创客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所选择的创业项目与自己之前的专业并不一定吻合,而一个成功项目所需的产品、运营、新媒体营销等等不同专业人才,在这类创业团队中往往只具备其中某一项,非常不完善,这样的创业项目很难上正轨;二、创业项目往往是单点突破,缺少乡村旅游综合平台的支撑,在一个贫瘠的产业生态中,这些单点项目很难顺利成长。

       创客确实是一批具备情怀与勇气的人才,他们把自己之前的所有积蓄投入到乡村创业,梦寐以求却很难获取成功。借助南粤古驿道的平台,可以更好的对乡村创客产品进行包装,同时能够对产品进行很好的宣传,例如石塘堆花米酒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都因古驿道而获得了更高的产品价值。通过南粤古驿道,为乡村创客带来新的销售渠道和宣传平台,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大批小而美的项目与难得的人才,为南粤古驿道添彩。

       五、手作民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手艺人和他们的手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很多传统手艺因为没有年轻人接班已近失传,而拯救民艺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它们的商业模式问题,让这些手作重新在市场与人们的生活中流通起来。这里面需要市场、传播、公益的力量共同努力。对于传统手艺的创新也极其重要,进行专家与艺术家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也未尝不可。

      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手工技艺、民间艺术。南粤古驿道通过市场、传播、公益等力量的共同努力,对传统民间手艺进行创新,通过与艺术家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让手作民艺焕发新的活力。例如今年5月底,广东省文化厅等多部门联合举办了“南粤古驿道海上新丝路”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为手作民艺提供了很好的宣传平台。在古驿道沿线的村落,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通过展示表演,游客体验,民艺传授,手作购买等方式,让手作民艺得以传承,并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

       六、亲子教育

       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发展乡村旅游,以亲子教育的模式开展是最简洁有效的,这类活动不需要任何硬件投入成本,增加文化体验课程的消费与住宿餐饮消费,游客消费倍增,并且以自然课堂为线索将很多乡村风物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研学路径,丰富教育体验。可以将各种体验、内容与知识串联起来的一个有效线索。乡村亲子教育带领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认知动物、植物,以更加深度的知识链条将身边的事物串联起来,让看上去平凡的化为神奇,让在乡间的玩耍成为最好的学习体验。

       南粤古驿道通过“艺道游学”、“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研学游”等方式,让青少年亲身探索,走上古驿道,感受古驿道的文化魅力。

       七、新媒体推广

       新媒体具有对特定客群进行精准信息投放的能力,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快,因此在产业发展的推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乡村产业发展也不例外。在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广中,利用新媒体,打造一个乡村乡愁品牌,获取互联网关注的势能(粉丝与订阅量),进而打通互联网入口与物理空间入口,使人们对线上品牌的关注与阅读延伸到特定线下空间的体验与购买力。

       在南粤古驿道建设中,新媒体打造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方面的力量,例如以省住建为主导的“中国南粤古驿道”微信公众号、“南粤古驿道”官网等自上而下建设的新媒体,以及以古村落、体育社团、旅游景区等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建设的新媒体。

       自上而下的新媒体,具有好的政府资源,有成熟的传统媒体推广其他,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升产品知名度,能够更好的进行产品宣传、活动推广,并以此增加平台的内容丰富度,提升用户黏性。

       自下而上的新媒体,往往以产品为主导,通过挖掘乡村本土历史、文化、故事、手艺、物件等独特的传播内容,形成乡村目的地文化品牌。这需要操盘团队需要极强的整体产品把控能力及协调能力,但对资金要求不高,因为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及网络平台推广费用,每一个单体产品的费用都可以由入住商户承担(客栈民宿、手作工坊、自然博物课堂等功能)。

       乡村产业整合完毕后,将拥有从客栈民宿到乡村践学,从农场农庄到手作工坊等全链条体验型消费产品。并同时拥有专注于新媒体传播的公众平台,可以完成社群推广,提升文化价值等功能,形成互联网入口与物理空间入口的打通与连接。

       八、NGO

       在南粤古驿道乡村建设中,有“省直接扶贫对接志愿服务”、“三师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地方志愿者”等多个NGO组织进行参与。这类团体长期参与乡村经济建设工作,最了解农村生活,是始终战斗在乡村建设一线的机构。他们理解村民的诉求,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如何解决产权问题,如何通过合作社将全村人的利益与乡村产业发展绑定起来,如何协调乡村思维与商业逻辑的冲突矛盾等,都有深刻、独到、可行的见解。

       通过与NGO的深度合作,能够更有效的决解与村民利益关系问题,为项目奠定稳定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NGO的帮助,可以更好的和村民进行交流,形成自下而上的生长模式,发挥乡村的智慧。

       九、体育活动组织

       南粤古驿道在规划之初,就有一个目标是全民健身,全域旅游。在乡村建设中,以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文化价值的村落为基础,开展一些列的体育活动赛事,吸引游客,提升当地旅游形象,带动乡村经济,促进全民健身、全域旅游的发展。主要开展的赛事有: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南粤古驿道公益骑行赛、南粤古驿道全国房车集结赛、广州户外运动节露营大会、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等多种多样。

       结语

       2016年,在许瑞生副省长的倡议下,广东拉开了南粤古驿道修复活化利用的大幕,南粤大地有了新的活力。三年多来,以古驿道为“媒”,广东各地的乡村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经贸、政治政策等成果遍地开花:数十站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上万人参赛,由此展开的系列体育活动更是不计其数;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与文化创意大赛聚焦小中高院校师生,南粤古驿道也成为了中小学的研学目的地之一;在国庆、春节等黄金假期中,南粤古驿道成为了旅游出行的好去处;乡村的活力复兴也吸引了众多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乡村发展有了持续动力。

       此外,一批批古驿道、古遗存及沿线村庄得以保存、修缮与改造,成为了新的景点、教育基地以及民宿等;韶关石塘村的堆花米酒、梅州的八珍酿产能翻了几番,就业机会随之而来。目前,以古驿道及其沿线村庄为代表的乡村文明的独特魅力正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光。

       其实乡村振兴,兴的不是村,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