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春:搞定风湿病,所有治疗法则,都在这里】

 昊晟堂 2021-06-25

抓住这五种痛、三期肿胀、三种僵直拘挛就可以大致掌握痹症的治疗基本法则,朱老给出的用药经验实在宝贵,所以分享给大家。当然治疗具体情况还需要加减化裁!

从痹病三个主症谈用药经验


“痹病”是风湿类疾病之总称,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质增生及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其共同特征均以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为主症。

其病因、病机均以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气、血、痰、瘀内阻,导致经脉闭阻,凝涩不通,气血壅滞,痰瘀胶结,深入经隧骨骱,如油入面,难以化解,以致病情反复缠绵,施治颇感棘手,绝非一般祛风、散寒、燥湿、清热、通络、止痛之品所能奏效。

且久痛多虚,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故在治疗上需于常规辨治基础上,参用益肾培本、涤痰化瘀、钻透剔邪之品,庶可奏效。兹就疼痛、肿胀、僵直拘挛三个主症,结合临床实践,谈谈用药经验。

一、疼痛

疼痛是痹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如果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则患者信心增强,病情易趋缓解。根据疼痛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风痛、寒痛、湿痛、热痛、瘀痛,此五者只是各有侧重,往往多是混杂证型,难以截然分开。

风痛

其疼痛多呈游走状,走注无定,因“风者善行数变”之故。祛风通络以治其痛,是为正治。在辨治基础上,轻者可以加用独活,因《名医别录》谓其“治诸风,百节痛风,无问久新者”;

《本草正义》称“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

本品确有镇痛、抗炎镇静、催眠之作用,用量以20~30g为佳,惟阴虚血燥者慎用,或伍以养血之品,始可缓其燥性。

或用海风藤30~45g亦佳,以其善解游走性之疼痛。重证则宜选用蕲蛇,《玉楸药解》谓其“通关透节,泄湿驱风”;《本草纲目》称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本品透骨搜风之力最强,乃“截风要药”。不仅善于祛风镇痛,而且具有促进营养神经的磷质产生之功,对拘挛、抽搐、麻木等症有缓解改善作用。

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抗原、抗体的关系发生改变,防止组织细胞进一步受损,促使痹证病情之稳定,提高疗效。以散剂效佳,每次2g,1日2次,如入煎剂需用10g。

寒痛

因寒邪内阻经脉而致之疼痛,临床最为多见,受寒加剧,得温稍舒,治宜温经散寒,而止其痛。川乌、草乌、附子、细辛四味乃辛温大热之品,善于温经散寒,宣通痹闭,而解寒凝。

川乌、草乌、附子均含乌头碱,有大毒,一般多制用,每日15~30g;生者应酌减其量,并先煎1小时,以减其毒。细辛可用8~15g,有人曾报道用60~120g,未见毒副作用,可能与地域、气候、体质有关,仍宜慎重为是。或用穿山龙30g,徐长卿15g,亦有祛寒止痛作用。

湿痛

痛处有重着之感,肌肤麻木。治当健脾化湿,参用温阳之品。湿去络通,其痛自已。生白术45g,苍术15g,熟苡仁30g,制附子15g,具有佳效。或用钻地风、千年健各30g,善祛风渗湿,疏通经脉,以止疼痛。

热痛

多见于痹证急性发作期,或邪郁已久而化热者,其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稍舒,伴见发热、口干、苔黄、脉数等一派热象。常规用药收效不著时,加用羚羊角粉0.6g,分2次吞,可以奏效。黄宫绣《本草求真》明确指出:“历节掣痛,羚羊角能舒之”。

用山羊角或水牛角30g亦可代用。关节红肿热痛,如仍不解者,可服用“犀黄丸”,当能挫解。同时外用“芙黄散(生大黄、芙蓉叶各等分研细末)以冷茶汁调如糊状,取纱布涂敷患处,每日1换;或用鲜凤仙花茎叶(透骨草)捣拦外敷亦佳,可以加速消肿止痛,缩短疗程。

瘀痛

久痛多瘀,凡顽痹久治乏效,关节肿痛,功能障碍,缠绵不愈者,多是病邪与瘀血凝聚经隧,胶结难解,即叶天士所云“络瘀则痛”是也。

常规用药,恒难奏效。必须采取透骨搜络、涤痰化瘀之品,始可搜剔深入经隧骨骱之痰瘀,以蠲肿痛。而首选药品,则以蜈蚣、全蝎、水蛭、僵蚕、天南星、白芥子之属最为合拍。

其中虫类药之殊效已为众所周知,唯天南星之功,甚值一提:生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制则毒减,能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专走经络,善止骨痛,对各种骨关节疼痛,具有佳效。《神农本草经》之“治筋痿拘缓”,《开宝本草》之“除麻痹”,均已有所启示。

就类风湿性关节炎来说,其基本病变是滑膜炎,在体液免疫异常方面,滑膜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等集聚。

类风湿因子无论是IgM、lgG、IgA,都大多在关节内部产生,这些病理变化,似与痰瘀深结经隧骨骱之机理,相为吻合,前贤指出南星专止骨痛,是很有深意的。其用量制南星可用15~30g。

二、肿胀

“湿胜则肿”,此为关节肿胀形成之主因。早期可祛湿消肿,但久则由湿而生痰,终则痰瘀交阻,肿胀僵持不消,必须在祛湿之时,参用涤痰化瘀,始可奏效。通常而言,“伤科治肿,重在化瘀;痹证治肿,重在祛湿”。二法同时并用,相得益彰,可提高疗效。

肿胀早期,常用二妙、防已、泽泻、泽兰、土茯苓等。

中后期则需参用化痰软坚的半夏、南星、白芥子和消瘀剔邪的全蝎、地鳖虫、乌梢蛇等。

此外,七叶莲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并有壮筋骨之效。又刘寄奴、苏木、山慈姑均擅消骨肿,亦可选用。

三、僵直拘挛

僵直、拘挛乃痹病晚期之象征,不仅疼痛加剧,而且功能严重障碍,有时生活不能自理,十分痛苦。此时均应着重整体调治,细辨其阴阳、气血、虚实、寒热之偏颇,而施以相应之方药。

凡关节红肿僵直,难以屈伸,久久不已者,多系毒热之邪与痰浊瘀血混杂胶结,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必须加用豁痰破瘀、虫蚁搜剔之品,方可收效。

药如山羊角、地龙、蜂房、蜣螂虫、水蛭、山慈姑等,能清热止痛,缓解僵挛,如肢节拘挛较甚者,还可加蕲蛇、山甲、僵蚕等品。如属风湿痹痛而关节拘挛者,应重用宽筋藤,一般可用30~45g。

偏寒湿者,重用川乌、草乌、桂枝、附子、鹿角片等。此外,青风藤、海风藤善于通行经络,疏利关节,有舒筋通络之功,与鸡血藤、忍冬藤等同用,不仅养血通络,且能舒挛缓痛。

伴见肌肉萎缩者,重用生黄芪、生白术、熟地黄、蜂房、石楠藤,并用蕲蛇粉,每次3g,1日2次,收效较佳。

以上诸证在辨治时,均需参用益肾培本之品,药如熟地黄、仙灵脾、仙茅、淡苁蓉、补骨脂、鹿角片、鹿衔草等,始可标本同治,提高疗效。
导读:升阳益胃汤为《脾胃论》方。原治“脾胃气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等症。该方在临床中被愈加重视,随之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但中医治病“方随法出”,其治疗疾病的基本病机是不变的。
穿山龙:对类风湿关节炎、强脊炎、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顽症痼疾,多用50克为主药,确有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的作用;川乌:对于慢性风湿关节炎、类风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强脊炎、老年性关节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后筋肉拘挛,关节不利等症所致之疼痛,伴有形寒肢冷,舌质淡或衬紫,苔白或腻,脉弦紧或弦缓者,均可用之;鬼箭羽: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关、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
 
治疗风湿病的三味主药的使用经验
 
现代医学风湿病与中医痹证,基本上可以说是同义词,是一大类有关结缔组织病及骨与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疾病的总称,所包甚广,其发病率及致残率是比较高的,而且缺乏特效药,或者毒性较大,难以坚持服用,以致影响疗效,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相对来说,中医药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疗效较为满意,副作用也较少。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以下三味中药,是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仅谈一点使用体会。
  
穿山龙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别名甚多,如过山龙、穿龙骨、穿山骨、金刚骨等,但卫矛科植物过山枫的根以及卫矛科大芽南蛇藤的根,也叫穿山龙,不可混淆。本品味苦,性平,入肺、肝、脾经。含薯蓣皂甙、纤细薯蓣皂甙、穗菝葜甾甙等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甾体皂甙,乃生产甾体类抗炎药的原料。因此它不仅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改善冠脉流量、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主要药物。本品是近30年来从民间搜集而逐步广泛应用的,首先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1976:571,人民卫生出版社印],以后各地陆续报导,东北、西北诸省应用较多。《药学通报》[1982,17(5):388,方一苇等]报导,用穿山龙注射液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达89%。《中华本草》载其主要功能为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定喘,主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劳损,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肿等。说明其扶正气、祛风湿、通血脉、蠲痹着的功效是显著的,民间早已应用,可能是在《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之后始发现而在民间流传的,而有文献记载则是近30年的事。《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是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亦为15-20克左右。事实上,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需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著。我对类风湿关节炎、强脊炎、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顽症痼疾,多用50克为主药,确有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的作用。因其性平,所以不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是一味标本同治的好药,值得推广应用。
 
川乌
 
是常用药,张仲景《金匮要略》就有乌头煎治寒疝之方,因其辛温大热,含乌头碱,具有较强的温经散寒、镇痛蠲痹之功,是治疗风湿病疗效较佳的药物,凡寒证、痛证,必用本品。对疼痛剧烈而偏热者,可伍以甘寒之品如寒水石、知母、以制其偏。如舌红,脉弦大之阴虚内热证,则不宜用之。本品有毒,宜用制川乌为妥。如用生者,必先煎二小时,以减其毒。
 
对于慢性风湿关节炎、类风关、系统性红斑狼疮、强脊炎、老年性关节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后筋肉拘挛,关节不利等症所致之疼痛,伴有形寒肢冷,舌质淡或衬紫,苔白或腻,脉弦紧或弦缓者,均可用之。如热象较甚,红肿热痛者,则暂不宜用;尤其是心律失常、风心、心绞痛、脉结代,以及老年性心肺功能不全者,更需慎用。乌头碱及所含之其他成分可能有蓄积作用有,如出现头昏、舌麻、流涎、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呼吸减缓,是乌头碱中毒之征,必须立即停服,并用绿豆、干姜、甘草煎服,以解其毒。用量:一般制川乌6克-9克-15克为宜,部分寒证,可加大剂量,以不超过30克为是。尽量不用生者,更不要川草乌同用,以免中毒。孕妇忌用,否则可能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好药要善用、慎用,不可滥用。
 
鬼箭羽 
 
又名卫矛,《本经》即有载录,味苦,性寒,善入血分,破血通络,解毒消肿,蠲痹止痛。一般临床较少应用,事实上本品行散入血,既能破瘀散结,又擅活血消肿,祛痹定痛,凡是瘀血阻滞之证,均可参用。《本经》称其“除邪,杀鬼蛊疰”,就是指出它能治疗瘀血阻络而导致的诸多疑难杂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它有调节免疫作用,所以对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如类风关、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氏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应用。上述诸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肌肉疼痛,并常伴有不规则的发热,以及皮肤、粘膜损害,症情反复缠绵,有“四久”之特征:“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久必及肾。”临床常以之配穿山龙为主药,结合辨证论治,时获佳效。但气血亏虚,或有出血倾向,以及妇女月经过多、孕期,则不宜应用。用量一般15克左右,体实者可用至30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病方,用卫矛60-90克,水煎服用,就说明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只有虚寒症宜慎用之。
 
此外由于本品擅解阴分之燥热,对糖尿病之阴虚燥热型者颇合,不仅能降糖,而且并发心脑血管和肾脏、眼底及神经系统等病变,有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代谢功能,既能治疗,又能预防。据药理分析,亦证实其所含之草酰乙酸钠能刺激胰岛细胞,调节不正常的代谢功能,加强胰岛素的分泌,对中虚气弱者,可配合参、芪、术等同用。孕妇慎用。
 
以上三味药在风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穿山龙以其性平,诸症均可用之;寒症配以川乌,热症佐以鬼箭羽,寒热夹杂则并用之,结合辨证论治,有相得益彰之功。
升阳益胃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例

2005年4月份,我来到岸堤。6月份,有一姓南的,家住高湖乡,来买芬必得,言其妻赵某患类风湿已5年,各种检查都做过,一致确诊为此病。从患病至今,几乎没有间断过治疗。也住过院,中西药都用过,后因长期用激素类药,致全身肿胀。有人告之不能久服此药,于是不敢再用。几年间,凡听说有什么药或偏方,只要能做到的,均试之,始终无效。后来有一种中成药,广告铺天盖地,宣传疗效神奇,一次购近千元(一盒98元),服后仍无效,逐渐对治疗失去了信心。他们听别人说,此病为不死的癌症,凡得此病者,只能用药维持,无法治愈,于是便只用布洛芬或芬必得之类药,服后既能缓解疼痛,又能退热,遂“持之以恒”了。又听别人说,某庙中的神特别灵验,最近还想去烧香许愿。我开玩笑说,不如把东西送与我吧,我就可以给你爱人把病治好。南某说:那太好了,就请你给治吧。这在当时我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他会认真,于是只好让他把爱人带来面诊,几天后他真的把爱人带来了。

现症状:一是关节肿痛,以两膝和踝关节为著,手压踝和足背,有明显的凹坑,自述于白天活动后肿胀更为严重(下肢也肿);二是双手指关节变形明显;三是基本上不能劳动了,就连做饭,也由丈夫代劳(这可能与丈夫体贴也有关)。患者体虚瘦弱,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体温在37℃-38℃,从早饭后起,至午夜渐止。次日早饭后又开始,几乎日日如此。服芬必得类药则微汗出,热退得也较快,不服药则不易退清,或必待夜半后才退。

从此我开始了为她治疗的漫长过程。在此期间,我用过上中下通用痛风丸(遵岳美中法),用煮散法,每日用20g,服一个月;用过五积散方加炮山甲(遵蒲辅周法),每日15g,也服了一个月;因其体虚脉弱,又改用三痹汤(遵岳美中法);还用过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10剂,都不见明显的效果。此后还用过我自拟的独豨秦艽五藤汤加减(见《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附方),间或也有临时“辨证施治”的处方,也曾用过修正药业出的骨骼风痛片6盒(因红卫乡有一位老太太长期服此药,说效果很好,因此我也就劝患者试用了一下)。就这样拖拖拉拉地转眼半年过去了,一直就是不见效果,布洛芬类的药也就没能停。读者也能从我的字里行间看出来,这半年来的治疗,基本上都是以方试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辨证论治。可有时我虽然“辨证论治”了,也不见效。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2006年2月份,患者由于长期服药,病情不但未见好转,而且还出现了胃肠症状,食欲下降,时有恶心,大便不成形。脉仍细弱无力,舌苔则后半截变得稍厚而腻了。患者着急,总问我需服药至什么时候才能见效,并说不想再服中药了。其实患者急,我更急。为了照顾患者身体虚弱、长期低热不退及胃肠症状,情急之下,我参考蒲辅周“低烧的治疗经验”,选用了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出于《内外伤辨惑论》,我参考了几位医家的论述,拟定用量如下:黄芪100g,半夏50g,人参50g,炙甘草50g,独活25g,防风25g,白芍25g,羌活25g,橘皮15g,茯苓15g,柴胡15g,泽泻15g,白术15g,黄连10g。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至五钱(我嘱用15g),加生姜三五片,大枣5枚,煎两杯,去渣,分早晚饭后温服。

该方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主治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症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肢体重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吴昆曰:湿淫于内,体重节痛,口干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饮食不消,洒淅恶寒,面色不乐者,此方主之。湿淫于内者,脾土虚弱不能制湿,而湿内生也。湿流百节,故令体重节痛;脾胃虚衰,不能运化精微,故令口干无味;中气既弱,则传化失宜,故令大便不调,小便频数,而饮食不消也;洒淅恶寒者,湿邪胜也,湿为阴邪,故令恶寒;面色不乐者,阳气不伸也。是方也,半夏、白术能燥湿;茯苓、泽泻能渗湿;羌活、独活、防风、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而搜百节之湿;黄连苦而燥,可用之以疗湿热;陈皮辛而温,可用之平胃气;乃人参、黄芪、甘草,用之以益胃;而白芍药之酸收,用之以和荣气,而协羌、防、柴、独辛散之性耳。仲景于桂枝汤中用芍药,亦是和荣之意。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厉,犹兵家之节制也。”(《医方考》卷四)

这是古人对此方比较有代表性的诠解,还有几位,我就不一一引用了。此方主治,古人今人都是从肺脾气虚又兼有湿邪论述。在古医书中,根本就没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专方论述,所以我也只是“情急之下,迫于无奈”而用之,意在改善一下病人的虚弱和脾胃症状。

又根据古方蛜(虫祁)丸的意思,嘱加用全蝎。蒲辅周说,类风湿,关节变形,肿大如桃李,可用蛜(虫祁)丸(见《蒲辅周医话·痹证》)。南某说,他家住高湖乡山区,自己可以提到活的全竭,可不可以加油盐煎服。沂蒙山区,油炸全竭是一道名菜。我说:“那就更好,但一次不可多服,1-2只足够,每日1-3次,贵在坚持。这样煎剂中就不加全蝎了(后来全蝎一直按法吃而没停)。”

患者断续服药一个多月(没能天天服),效果比较明显,疼痛见轻,发热时退时起,仍不能全清(布洛芬若停数日就发热)。

此时,方虽见效,但患者因久服煎剂,闻药味即想吐,已不能坚持。无奈之下,我又嘱其把药研细装胶囊,每服5-10粒(后来患者说,每次都服6粒)。如发热,临时用布洛芬控制。并一再鼓励她说:“药已见效,岂可半途而废?”就这样,又服了一个多月胶囊,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只是偶有劳累,才见疼痛。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又参考方书,在原方中加五加皮100g(有言曰:宁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车)。可是事与愿违,患者服胶囊后又出现了呕吐,我让其减量至两粒,仍吐。因为药都已粉碎,只好把这次的药物作废,重开处方,去掉了五加皮,就不吐了(奇怪!!)。之后,我恪守“效不更方”,再也不敢随便加减。

【按】后来查看《中药学》,方知当时所用乃是香五加,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习称北五加。有些地区,将北五加用作五加皮。香五加亦有祛风湿、止痹痛之功,并有强心镇静利水作用,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水肿者,但香五加有一定毒性,副作用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用量不宜过大(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可见中药的混杂,的确有时于临床不利。

2006年9月8日,患者自己来岸堤赶集,说因丈夫有事不能来,所以自己来取药。从夏季至今,疼痛已消失,也不发热了。膝关节、足踝的肿胀也早已消失,但手指关节的变形没有明显的改变。

2007年,虽然病情已经稳定,我也曾说可以考虑停药,但患者丈夫说,药很便宜(每天合计不到一元钱),不让她停药。于是患者又坚持服了一年。2007年末,南某来送地瓜与我表示感谢,说妻子一年来病情稳定,现在已能到山上替他牧羊了。

整个的治疗过程令我感慨,行医40年,没有治过“真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句玩笑话,竟弄假成真。每日里都在说辨证施治,待到疑难病真的来了,却又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待到“迫于无奈”以救急,却又收到了柳暗花明的效果。平常我们说,学习中医,不要只是去追求所谓的“秘方、验方、特效方”,要扎扎实实地打好辨证施治的基本功,可是,当真的遇到疑难病,往往还是要掉到这个“圈子”中,即使是一个“老医生”也不免如此。

细想此例的治验,自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辨证施治。升阳益胃汤,更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方,但一经应用,效果非凡,最终竟治愈了此例“难病”。回顾全过程,正是由于患者的病情与升阳益胃汤基本吻合,所以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又,在治疗的中后期,患者能够坚持长期服用全蝎,应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后记:2008年,患者病情一直稳定,没有反复,我嘱病人可以停药,但病人仍在自己配药(我离开岸堤时,病人找我抄录了处方),说每次只服1~2个胶囊。

胡希恕讲痹症(类风湿、骨节疼痛等)经方治疗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


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


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主之。那么这个,尤其这个风湿关节炎呐,始终在表,我们这个要注意,那么这几节,他都说的是原则的治法。那么这个在表,可以发汗,得加术,因为这个风湿这类的病啊,头前说利小便,这个又说可发汗,但是发汗呢,应该用麻黄加术,发汗是解表了,去风了,湿去不了,他得加术。


慎不可以火攻,这句话顶要紧,那么这个病呢,他是来表,应该由里往外从表解外,所以从外往里用火攻就错了。用火攻,火攻的法子多的很了,那么古人,这个火攻呢,开始大汗,咱们这个伤寒论讲得很多了。那么火邪他往里头,不但他不能够出来,这个,这种热,那湿更不用说了,反而往里头去。所以从外往里治,有很多的湿家这么治啊,治出肾炎来了。那么这一节,我们可以看一个问题,现在西医啊,就是就到现在了,有时候爱用火攻,所以电疗啊,蜡疗啊,都是这一类。我认为这个,这个痹证我在临床中间见得最多了,大概整理有个五十例,这五十例都是咋得的,是一个西医,是一个西医跟我讲,他做的五十个卡片,那么他姓张的,张树娟,是一个西医,跟我实习一年了,那个时候痹证多的很,所以就没见着,我没见着一个用电疗好这种关节炎的,没有。所以这个就是,古人早就以这个为戒的。


病人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这类的病啊,他是阴天下雨都厉害,所以他日晡的时候,他就加重。一身尽疼,这个疼的就比上边这个严重一些了,同时发热,那么到这个日落的时候啊,这个疼痛加剧,这个叫风湿。此名风湿,那么这种病呢,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这个说的病因了,那么湿哪来的呢,这个说着病因啊,他不是从外边来,是有湿邪了,这就由于汗出当风,这个汗这个东西,他是排这个毒素的,毒物、废物,应该排出体外,所以现在关节啊,很容易犯这个病啊。热天呐出汗,弄个电风扇吹一吹,这个最容易坏,这个汗呢,本来他是离开组织,他是要出来的,里面全是废物,遇着风一闭,就把这个东西啊闭到皮肤腠理之间。一开始就在皮肤里头啊。那么一次不要紧,久而久之,他这种毒素啊,他就怎么到关节,关节的空隙,就是筋骨交界的地方。


他就到那个地方了,筋骨交界的地方,他就发炎生病了,这就属于关节炎了。这个说得很有道理。或者久伤取冷,久伤取冷跟这个是一样,比如我们出一身大汗,这个冰其淋你拿起来就吃,这个汗马上就回去了,其实这个汗早就出来了。这跟这个汗出当风是一样的。那么这个古人呐提出这个风湿的成因,还有就是我们身上多停湿的人,一得感冒也容易得这个风湿。那么这类病呢,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这与麻黄汤差不多。由于这个他偏于有热,所以他不用术。他用薏苡仁,生苡仁啊,生苡仁这个药他是一个寒性的去湿药。


还有一种这种风湿,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 , 黄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脉浮为在表啊,身重,这个湿特别多,身子就沉,这个组织里边都是水分,感觉就重,身子就沉。汗出,表虚。恶风,这个恶风,黄芪剂啊,这个恶风特别敏感,这个我亲身体会过。那么这个伏天呐,他这个屋子关得都非常严,你拿个扇子他都害怕,那真是恶风。要遇着这种的风湿,要用黄芪剂。黄芪剂他就是皮肤这个方面特别虚,古人有一句话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皮肤这块虚,你身上无论哪个地方停湿,他也往外来。就在皮肤这里呆着了。你皮肤这个虚不恢复啊,这个湿不会去的。所以这个时候呀,只用发汗药也不行,非大量用黄芪不可。也不要大量用,三四钱就行了。那么这个药,他这个恶风特别敏感。


这都是我们在这个临床上啊,你自己遭遇这种证的人自己知道,我就给人治这么一个病人,我去了就拿着扇子,这也是夏天。我一进屋他就摆手,我一摇啊,热坏了,他屋子关得严啊,他就是怕风,出汗,那么这类的病,非用黄芪不可。所以这个治病啊,不是说哪个药就治什么病,没有这个事儿!你像这类的这个痹证,你不用黄芪干脆治不了。所以这个黄芪这个药,据我体会啊,要把他治这个恶疮,大风,在这个神农本草,恶败疮,全是皮肤虚,这个虚,就咱们说得这个正气不足于表了,他的坏东西他出不去,非恢复他不可,什么药呢,就是黄芪。黄芪治皮肤的,非常有效,有时候滥用黄芪,补气,哪是那个事儿!他那个就是皮肤虚衰,这个地方啊,拿着现代的话说就是营养不良,皮肤营养不良,所以这个时候,他这个病啊来这个地方他不去,他虚,你真得把他恢复了,他这个病邪呆不住了,他自然就好了。拿得这个去湿去风湿的药啊,他自然就好了,这个特别恶风,他用防已黄芪汤主之。


这个防已黄芪汤,就是防已、黄芪、白术,也是根据前边这个湿痹啊,要利小便的。去湿嘛,他既用防己,又加术,他搁黄芪呢,就恢复这个表虚。另外就是生姜、甘草、大枣,这个方子,他从这个桂枝去芍药变化而来的,他把这个桂枝啊代替黄芪了,所以他就是桂枝去芍药汤,他以黄芪代替桂枝了。另外加去湿的药,加防已,加术。


在这个伤寒论里头也有,风湿相搏,身体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这个都讲过的了。这伤寒论里头说风湿相搏,这个也疼得厉害,风湿俱盛,同时也陷于阴寒,那么内经上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那么这个既有风,又有湿,又有寒,这个寒呢,不是外边积累的寒,人的机能沉衰,发生阴寒证,所以他这个疼得特别凶,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自已,是凭自己的力量不能翻身。疼得厉害。不呕,说明这里头没停水,也就说没有少阳病了,不渴,里头也没有热,有热得里边渴,也没有阳明病,所以还在表嘛。他一个意思就是这个风湿,自表入里,由阳入阴也在表,这在少阴病,脉仍然浮,但是虚,微而涩,那么里头血液也不流畅,他为湿所主嘛,那么这个就说明少阴病了。少阴病,脉微细嘛。桂枝附子汤主之。这个桂枝附子汤主之,现在我不常用这个方子,这个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


附子这个药,你们看神农本草就有,他不但能够驱阴回阳啊,这个附子啊,他还能够去湿痹,缓拘挛,这个疼的拘急不利,附子都起这个作用所以我们治这个慢性关节炎,这个附子,大概是必用的药。


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是在风湿这地方,是不能用发汗药,这个底下说的小便自利,这个是小便频数,这个小便利和这个小便不利是一个问题。咱们在临床上,你看失眠和不眠这是一个问题。他不光表现在一个利字方面,一个行字方面,就是一个问题,统统都是膀胱的问题,这个小便。他这个肌肉啊,失去收缩的力量,这就虚嘛,这个小便就数。如果这个肌肉收缩而不开,这就是小便不利。这个收缩呀大概都是属于阳性证,失去收缩,那就小便利,那么这种情形,就是用术、苓这种利尿药啊,也治小便不利,也治小便利,尤其这个术,他起这个相当作用,尤其配合附子,他能够恢复这个机能,使他不松弛,那小便他就恢复了,小便恢复了大便也不硬啊,这个大便硬不是阳明病。使不得大黄,由小便数造成的大便硬。小便不数了,大便自然就好了。那么由于这个附子这个术,一方面治小便自利,一方面去湿解痹。所以这一段书啊,让学的人啊很不好理解。


大便硬,小便利,为什么还搁术啊,倒去桂枝啊,这个在金匮里头啊,水气篇就有,他说小便数,或者渴,下利,都不可发汗,咱们讲的伤寒论不是有些发汗禁忌嘛,那么这个也应列到禁忌里头,小便频数,不能发汗。亡失津液嘛,你再发汗,还亡失津液。想法子治小便利,你像真武汤啊,都治小便利。也治小便不利,尤其老人啊,那么他这个精气虚衰了,常常有尿就得去。我们开会就看出来了,是一个老头啊,一会就跑了。他们都是,小便非常频,但是泡不大。这个也就是他应该尽量排除但他排除不了。他一会想上一会想上,有了他收摄不住。淌到裤子里头了,他就得去。所以这个情形用附子配合利尿药,都好使。那么这一段呢就讲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为什么今天都要讲一讲呢,这也是和这个痹疼啊很有关系的,原则上啊这些都是一样的。


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全身掣疼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这个比上边这个桂枝附子汤更重了。他这个湿,停水,他小便不利了。所以这个湿越盛,寒越盛,这个痛越厉害。他这个痛的比上边就厉害。掣痛,他是一种牵掣的痛,而以至于不得屈伸,伸开不能屈回来,屈回来不能伸开,这痛得厉害了,近之则痛剧。不容人摸他碰他,你离他近他都受不了。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这个阴寒得的厉害。这种情况要是特别恶风敏感也有用黄芪的机会,不敏感一般就桂枝汤的情况,桂枝汤也是恶风啊,他汗出恶风,那么像我说的这么厉害,得用黄芪剂,他这个用桂枝甘草汤加术、附。头前那个他有附子,没有术,这个桂枝甘草汤就是桂枝汤的一个最简单的方子,这个咱们也讲过。这个身有微肿小便不利,他这个湿盛,所以这个附子还要配合术。


诸肢节疼痛。身体魍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 甘草, 麻黄, 生姜,白术, 知母, 防风, 附子(炮) )。这个也是历节,中风历节当中的,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就是多发性关节痛了,身体魍羸,这个魍羸啊,医宗金鉴里头呢改个快羸,魍羸就是关节变形。羸者,瘦也,魍,块的意思,那么可见,就一段说的是类风湿。脚肿如脱,所以这个方子也治脚气,脚肿如脱,下肢特别疼,这个脚气病,他这个脚肿如脱,如脱者,就是行路困难,头眩,短气,这个水往上冲的脑袋病,这个胃有停水他短气,这个湿也挺重。温温欲吐,所以胃有停水他就想吐,老想吐。吐不出来。


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这个方子啊,也常用,他就是桂枝汤去大枣,另外加防风,麻黄,知母,附子,术,他这个生姜啊,加知母,生姜的量比较重,我们在临床上对这个方子,不要守着方子用,要类似这个证候他不想吐,这个生姜量就不要这么大。他这个生姜量很大。我用这个方子治过风湿热,很好使,加石膏就是越婢汤的临床实际应用。那么头前讲的呀,就是要利小便。


这个方子啊,大概在伤寒论里,咱们现在讲少阴病嘛,有两个方子相似,我也把他搁到这里来了。


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疼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咱们这个没讲了,下次咱们就讲了。这个少阴病,也在表嘛,身体疼,手足疼,骨节疼,就个骨节疼就是指的风湿这一类的。脉沉者,主要的这个脉不浮了,脉沉者,就是有水饮,里边有水呀。附子汤主之,这个附子汤与真武汤,里边就差一味,这个附子汤他有人参没有生姜,真武汤有生姜没有人参。就是苓、术、附在一起,附子、茯苓、术,来一起加人参、芍药,甘草,这就是附子汤,伤寒论有,这个写不写都行,下回咱们要讲了。


那么这个就是里头有水,表不解。跟我们方才说的那个一样,你利水就行。这个药主要的利水,去寒湿,这个方子我用过,就是附子汤,如果下肢疼,腿疼的厉害,而且发拘挛,这与芍药有关系,而脉沉,这类的痹疼好使。四肢疼痛,重,自下利者,真武汤主之,这个头前我们讲湿痹。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这真武汤就是。四肢沉重疼痛,这个湿重他就沉,那么这个湿痹呢,他就疼,自下利者,大便反快呀,当然他里边没说小便不利,肯定是小便不利,用这个真武汤治水的嘛。他利小便,就跟我刚才说的那个附子汤啊就差一味药。他没有人参有生姜。也是苓术附三个药都有,有芍药有生姜有甘草,那么这段就是我们说的但利小便,就是说的这类方剂,就是附子汤啊真武汤啊这一类的。


二、总结及临床应用


1、治疗原则:那么到这样我们就介绍了头前仲景的书里头。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些问题来了。这个痹痛这类的治疗啊,利小便发汗,这是原则上的,尤其这个风湿病,始终在表。总是以解表这个方剂兼去湿利水的药为正治。


2、病因:这根据头前讲的,那么这个病的得来呢,大概就汗出当风,这个贪凉饮冷,或久伤取冷,大概这样子得的多。


3、治疗禁忌:这个的多阴,①最忌的不能够从外治,不可火攻,②还有一个临床上常遇着,小便频数,而大便反硬,这个发汗药要注意,不要用。只是用这个附术为基础的方子就行,这个就是桂枝附子汤,把桂枝去了,加上术,那里头剩什么了,就是附子、生姜、大枣加上甘草、术,这几个药,这就是在这个时候啊,不要用发表药了,麻黄更不能用了,是不是?这些就是以前讲的,这些段文里就看出这些问题来了。


4、急性慢性的区分。那么如果陷于阴证了,不是阴证,你像麻黄加术啊,叫麻杏苡甘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这个都是在急性发作的时候。这个病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非常少,因为到我们这里都是慢性的多,经过西医治疗的不好,找中医吧,都是这样,所以我们遇着的都是慢性的,全变成了这个脉浮虚,或者沉,全是属于少阴病的范畴,发汗药里头都要加附子的。这就根据方才讲的,可以得出这些的结论。


5、方剂。那么我在治这个病啊,我把这个方子概括起来有这么三四个方。


(一)桂枝汤加术附。我不用这个桂枝附子汤,我用这个整个的桂枝汤。这个桂枝汤咱们都知道了,是太阳病用的,脉浮缓或者浮弱,汗出,但是光用桂枝汤是不行的,就像我刚才说的,全是变成阴虚的证候了。那就用桂枝汤加术附,这个药,这个方剂的应用的机会最多了,无论是风湿,或者是这个骨刺啊,骨质增生都好使,这个你们敞开用,我用这个方子治好的病人太多了。就是桂枝汤加术加苍术、附子。

加减:所以一般这种关节疼,汗出啊,脉浮虚啊,甚至于脉沉。我们用桂枝加术附子,都可以治疗的。但是有几样你要注意,根据方才头前讲的。


加黄芪。真正特殊恶风敏感的,特别的恶风,我们在这个方子可以加黄芪,不用那个防已加黄芪汤就行。就在这个桂枝加术附再加黄芪。


加黄芪,减附子。他汗也多,恶风特别厉害,没有附子证,脉不虚也不沉,挺浮的,不用搁附子也好使,我就用桂枝加黄芪也治过一个挺重的一个痹证。这还是在红楼那边,也是遇着一个人来看病来了,他也不说他恶风啊,像我们说这么敏感。开始用附子剂啊,越吃越不好,下次来看呢我就问他了,你是不是怕风啊,他说我是怕的厉害。他就是特别敏感这个恶风,后来我就用这个桂枝加黄芪就好了。十几副药就好了。


所以这个药要不对呀,那就对这个病人这样,他吃得这个药不好,咱们不要太主观了,就应该自己找变化,好好问一问。因为这个病人主诉的这个证候啊,常常的搞不清。问他怕冷他说怕。可是这个怕呀就不一样了,你看这个桂枝汤也治恶风,葛根汤也恶风,他不那么厉害,这个恶风他特别厉害。我说这人姓刘吧,他是一个,将解放的……但是已经国营了,公私合营了,一九五八年大概是,他得这个病啊得了十来多年,但是很快就好了。这是一。所以那个桂枝加术附,如果特别恶风,可以加黄芪,这是一。二,第二个,


桂枝加量,加茯苓。如果有小便不利的情形,不是说一点尿没有啊,尿较为少,有些心悸,我们用这个方子啊,桂枝加量。加茯苓,就是桂枝汤增量桂枝再加苓、术、附。茯苓,茯苓这个药,他治心悸,当然了,配合这个苍术,他利尿的作用也有力量,所以要小便有些不利,心悸明显,或者身上有颤抖的情形,就用桂枝汤加苓、术、附。


加大黄。还有,尤其这个骨质增生啊,大概是还有尤其这个无论是颈椎脊椎的骨质增生,这个都是压迫神经啊,都是一面的多,影响一半的身子疼,我们遇到这种情形的病啊,要加大黄。这个要注意啊,尤其这个骨质增生最多,加大黄是根据什么呢?这也根据仲景这个书来的。凡是偏疼,他说这个肋下偏疼的,那么这个脉紧弦,寒也。应该以温药下之。温药下之他是用大黄、附子、细辛。我就根据这段找的这个。这个我有体会。古人说凡是这个沉寒客冷,他是偏重一侧,这是辨证的说法了,那时那个西医,他根据这个,这个骨质增生并不是沉寒客冷,古人他这个想啊,为什么他是一侧,搁这个附子配合大黄这类药啊。他认为这种啊你非搁这个下药才能下寒,要不这个寒呀去不了。这是中医辨证的看法。


但是这个一面疼啊,你要用这个附子细辛必须配合大黄才有效。尤其这个关节疼,这是我自己摸索的,还没遇着这个,书上还找不着。就是桂枝加术附,他一侧疼,加上这个大黄,好使得很。不要太多,六克,就是二钱。这个加二钱,我治好很多很多的,这个方子都这样。他们农垦部啊这些人们都给治过了,从那个书记以下吧,办公厅主任我都给看过。他们有得这个病的,就开这个方子,这都是文化大革命过去了,他们来我这串门,来跟我谈,说你这个方子可好使了,我开了也治不少呢。我说,他就用这个,骨质增生啊,慢性关节炎啊,他也会这么用,因为我给他们常看,这个我都看过。这个方子应用的机会最多了。这是一个方子,加减变化就这样子。


(二)葛根汤加术附。还有一个方子我常用啊,就是葛根汤。葛根汤这个方子啊,你们看这个伤寒论里讲得很好,他说太阳病啊,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项背强,我们在临床上也确实是这么用,你看项背强,肩膀,光肩膀疼,疼,运转不自由,这么一种关节病,用葛根汤非常好使,也要加术附。他因为对着这个项背,后头的这个关系,尤其咱们现在说的这个脊髓痨啊,就是结核性的脊髓炎,这葛根汤应用的机会多极了。也是用葛根加附子。还有一种最常见的病,就是腰肌劳损,我自己也得过,我试验过,非常好使,这个不要加术附,就是用葛根汤。这个最常用的遭遇这个。他就是项背这个肌肉啊,失和,所以就这个项背强几几,他这个程度要是加重,他就疼,他不光这个拘急了,他要疼。他这个腰肌劳损啊,我是自己得过,这是说这话啊,也有十来年了。怎么也不好……他们后来给我拿点卡的沙啊,那东西也好,火攻一样热得很,就是用火攻啊,也不行。后来我说得了,我试试葛根汤吧。就一副药,吃了就不疼了。这个不要加附子,这个我深有体会,真好使。咱们院的以前的那个叫崔什么?他的儿子就得这个病了,我也看了,他就问谁了,他说葛根汤能治这个?我说你试试,他吃了就好了。这东西多去了,这个我治好多,多得多。所以凡是腰疼,与脊髓有关系的,一般大概都用葛根汤比较好,葛根汤加术附。


(三)越婢汤加术附。另外也有一个方子也很常用,就是越婢汤。这几个方子都很常用的,这个越婢加术啊,这个也在金匮要略里头。他治水肿、风水,越婢汤就治风水,证候上是续自汗出,身肿,古人叫风水。他就用越婢汤,加术呢,他不叫风水,叫里水。这个书上都给改了。我认为这个不对呀。这个里水说明他小便不利。就是越婢加术啊。你像我们临床上也是,他是论起这个原因,不是论起这个水肿之所在。水肿当然都在外头肿了,所以这个医宗金鉴里改一个皮水,这都不对的。他认为这个水在外头,他说里水怎么搁麻黄啊?其实里水啊他搁麻黄的机会太多了。尤其咱们临床上常遇见这个肾脏炎呐,尤其并发腹水的时候,你看看肾脏炎这个腹水啊,我们用治肝硬变腹水的那个法子不行。你用这个越婢加术,非常好使,但是麻黄得重用。咱们在红楼那会病房有一个人啊,就是大肚子,腹水,是肾炎并发腹水。那我给会诊来,我就给吃的这个越婢加术。很快就消了。这个东西好使的很。这个我自己也……但是治关节疼呢,根据这个方剂的基础的治疗,他这个效用,凡是关节疼的有水肿,关节肿,不但疼,他肿,这个你用桂枝汤葛根汤都不如这个越婢加术附。也是用的这个越婢加术他去水,加附子呢,加苓术附他统统去湿。去风湿。这个很好使。


所以这三个方子啊,桂枝汤加术附,葛根汤加术附,越婢汤加术附,这总在这个治痹疼嘛,最常用不过了。但是这个加减的法子呢,就是头前说的。发汗,利尿,特别恶风的要加黄芪。但是这个麻黄剂,用麻黄的加黄芪的机会,不是没有,也有,但是少。真正遇这种情况也可以加黄芪,不是不可以。真正恶风,表虚的厉害,也可以加。那么这是这个越婢加术附。这三个方子啊,以桂枝汤加术附这个病证啊我们最常遭遇。但是葛根加术附、越婢加术附也常有的,不是没有。尤其这个脚肿啊,脚气这类的病,由于脚肿这种关节疼,大概都都是越婢加术汤的机会多。


(四)桂枝芍药知母汤。我们方才讲的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也兼有。就是关节变形,脚肿,用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机会也有。就是我们说的这个类风湿啊,这个越婢加术附的机会多。这个我治过一个姓薛的,他这个一犯起来啊,发烧,疼得不得了,他一犯病就这样,我就用的越婢加术附,后来他烧也不烧了,他也没那个肿疼了。他那个一发作起来,是关节都肿。现在他好了,他上香港了,他是那个原籍?他的父亲大概就是侨民。那么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也有,不是没有。这个他专限于脚肿,你根据这个,我们刚才讲的那个也是,如果脚肿的明显,其他不肿,足关节痛,有些变形的,用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尤其像这个刚才讲的风湿热,我用这个方子加石膏,取过捷效。那么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应用,大家也可以知道。就是治疗脉管炎(与桂枝茯苓丸合方),这个我用这方治过。尤其这个下肢。


我一个邻居啊他姓尹,他得这个病,他愁得,他到这个同仁医院,说你这个将来得截肢,他愁得。他害怕了,他是工人,我说用不着吧。我用的就是这个方子,这个方子得加驱血淤的药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桂枝茯苓丸。他这个有桂枝就不用加桂枝了,就再加桃仁、丹皮、茯苓就行了。这个挺好使这个。他们外科用的这个氧化糖,与这个方子差不多。这个方子挺好使,你想想这个咱们讲的节节性的关节炎哪,就是粗指般的,你也这么用,不但用这个方子这么加,你像那个越婢汤、葛根汤也可以这么加。总而言之我们得辨证,那么以这个为多。身体魍羸嘛。脚肿如脱,关节变形。


(五)柴胡桂姜汤加当归芍药散。还有一种,这在临床上挺奇怪。他也身上疼,但是不关于风湿。或者是他这个疼啊,疼得不剧烈,但是啊没完没了的,甚至于麻痹不仁,尤其这个四肢。这个我常用这个,我常用。治几个,我给你们说几个特殊的病。有一个人呐,他是一个脑血栓后遗证。他先得脑血栓的,当时就眩冒而人事不知。后来他住医院了,完了他不会动弹。他下肢瘫痪,也疼,我就用这个方子,柴胡桂姜汤,常治肝炎用的这个方子。这个方子起什么作用呢?据我个的理解,他是一个舒肝和血,这个肝主筋呐,我是按着设想,想是这么想的。可是这个方子我治了很多很多的,他这个算是一个大病了。还有一个,王洋这个,这个人叫李,他影响全身证候,无力,我也是用这个方子,一点没变,就是用柴胡桂姜加上当归芍药散,现在这个人蛮好。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这个痹疼啊,有些风湿也好,类风湿也好。他这个疼痛都比较的特别得厉害。唯独这个,他不厉害他就不好使。你像这还有肌肉萎缩,肌肉萎缩的人我也用这个方子,也是也挺好。你们家乡?因为那边有两个人,跟我实习的两个大夫,叫什么市呢,不是平顶山,是焦作市,两个大夫跟我实习。所以他那儿找看病,就有一个人是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他也是迈步啊,他这个脚啊,没准。我也用这个方子,后来这个肌肉的确恢复了。所以这个也可以列到那个痹疼里头。麻痹,麻痹不仁,疼痛,这个疼痛都那么剧烈,但是时间相当的久,或者有低烧。这个方子可以,尤其有特殊并病,都挺好使。所以有说这个方子也是治痹疼,不是关节疼,他这个与一般的风湿,类风湿都不同。


(六)肾着汤。那么再有呢,就是咱们所说的,这个东西都可以,你像这个肾着啊,腰冷腹重,只是腰疼,他特别冷,特别沉。我现在还遇到过这么一例。这个就吃苓姜术甘汤就行。这个很特殊的病。


(七)当归四逆散。再有这个脉微细,寒腿这一类的,这一类的就用当归四逆,这个方子,也有时候加减的。他寒的厉害了根据伤寒论说的加吴茱萸生姜啊,他那有肚子疼什么,要没有的话,只是用当归四逆就行。当归四逆他就是桂枝汤细辛代生姜,另外他加的木通,他这个细辛的作用,他与这个附子差不多,他偏于去水,也治这个关节拘挛疼。但是那方子来啊,就是寒腿好使。他这个平时不怎么的,一受寒腿疼,就用这个当归四逆汤原方就行。这个方子就在这个伤寒论里头。在厥阴篇里就有。咱们今天就讲到这吧。我说这些当归四逆,这些肾着病啊,都比较少见。最多的还是我讲的这几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