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东方和好未来,股价腰斩,教培行的衰落为啥不可避免?

 全球风口 2021-06-25

⬆︎ 蓝字关注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6月15日,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新设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将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儿童在内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与政策拟定。

据了解,这次新设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将统筹线上、线下,制定和监督机构设置、培训内容、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也在被监管的范围内。

对于教育部的决定,我表示非常支持。因为几个月之前在科技特训营里我就讲过,对那些商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即使打着高科技的旗号,我也不太看好。长期以来,负责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的专门人员很少,也缺乏这样专门的监管力量,导致教培行业长期的野蛮生长,伴随着一堆虚假宣传、诱导缴费、违规收费等问题。

今年3月初,北京教培行业推迟复课,很多线下教培机构相继收到了罚单;随后5月初,市场监管总局出手,猿辅导、作业帮分别领受了250万元顶格罚单,好未来、新东方、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也接受了较严重的处罚措施,共计3650万元罚款。

投资机构对教培机构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6月16日,摩根士丹利在向客户和投资者发布的研究报告中,下调了新东方、好未来的股票评级和目标价,以及整个中国课后辅导板块的评级。

高瓴资本最新的2021年第一季度持仓显示,高瓴已清仓好未来,将持有的405万股全部出售。还有景林资产,大幅减持好未来,卖出了所持股数77%的持仓。

这就带来了一个社会问题:今天的这些教育公司,他们的路数是对的吗?

去年以来,打着“人工智能、AI教育”概念的公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电梯的广告屏、网站广告无所不在,给很多人造成了一个幻觉:那就是教育的风口来了。

我们判断风口来没来,一个业务能不能成立,要看有没有差异化和壁垒。这些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公司,说白了就是先在产业界里摸爬滚打,发现人工智能不容易赚钱,后来一转身发现,原来K12教育很赚钱,议价能力也高。虽然都戴着人工智能光环,其实都做着一样的事:

基于一堆死知识,让学生做题,如果学生做错了,就用AI算法把关联性强的题选出来,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当你发现每家做得都差不多,这么多家公司就陷入了“零和博弈”,因为市场总量就这么大,到最后能比的是什么?比的就是拉客户的能力:

不断往销售和推广上砸钱,养一堆销售人员,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拉客户,变成一个烧钱大战的恶性竞争。这就不是一个好业务。

你可能会说,这种方式确实能让我的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分数啊。

这就带来一个社会教育问题:学习目标过于集中在提升几个考试学科分数上,忽略了学生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因为教育不只是包括应付考试的应试教育,还有培育健全人格的通识教育、以及培育各项能力的素质教育、能力教育。

一位从小学习钢琴被魔鬼训练出来的音乐大师,跟人一交流,别人就发现这位天才对音乐文化、历史传承一窍不通,就只是会弹琴而已。你说这到底是“弹琴机器”,还是“钢琴大师”呢?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的目标是培育一个完整的人,教育不是修枝剪叶,而是呵护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长大后过上更快乐、更适应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创造社会,是一个发挥每个人创造力、不压抑人性的社会。

今天这些被训练成做题机器的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社会需要的吗?这不像是教育,而是一场军备竞赛了。

简单总结一下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时代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是生产的规模化;我们仍然处在第二阶段当中,是服务的规模化;而将要到来的第三阶段,是创造的规模化。

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各行各业的重要阶段,未来服务的提供者将是可以无限扩展的人工智能,大规模的提供个性化服务。

比如未来怎么帮助孩子的职业发展?如果有一位AI教书先生,能够陪伴孩子长大,每个阶段给孩子具体的指导,伴随他终身成长,同时对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给他引入个性化的教育,成为孩子的长期教育发展顾问,这就是个性化的服务提供。

当我们需要的服务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今天这些教育公司却倒行逆施,它们没有利用人工智能去实现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教育,而是利用人工智能去实现标准化的大规模复制。

把考试题目标准化,把每个孩子都训练成一模一样的做题机器,坦白讲,这不是未来,而是过去。

所以,说它们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助纣为虐者都不过分。人工智能本来有机会解决教育问题,但是迄今为止,利用人工智能来解决教育的路数都是错的。

我在科技特训营第一季的直播里就重点分析过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用一次考试的考分来衡量人的实力水平,这是对的吗?

第二,培养孩子是注重培养他真正的兴趣,还是被社会大众认可呢?未来的非主流,像美国歌星Billi Eillish、中国的李子柒,他们未来还有生存空间吗?

第三,把自己封闭在校园里、根本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能教出适应未来的孩子吗?

只有我们真正知道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才有资格对孩子们进行相应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帮孩子们做好准备。而对于这个未来社会和未来孩子所需要的能力,今天的教育机构有多少了解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