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雪公主》不再雪白,迪士尼的21世纪公主“革命”

 网视洞察 2021-06-25


网视导读: 随着全球电影行业的复苏,迪士尼的公主系列电影计划照常运行,这次轮到了白雪公主。近日,据报道由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新版《西区故事》女主瑞秋·泽格勒将参演迪士尼真人电影《白雪公主》,并饰演白雪公主这一角色。

消息一出,本就是热门话题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继《小美人鱼》的选角争议后,再次引爆了舆论。而原因则如出一辙,政治正确无视了选角的贴合度。

公主历险记

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公主系列题材就开始了为迪士尼开疆拓土的征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作为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也是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电影,可谓迪士尼帝国的元老;《仙履奇缘》上映时以8500万票房拯救了曾经濒临破产的迪士尼,意义非凡;《美女与野兽》为寻求突破的迪士尼带来了两座奥斯卡奖杯,并留下经典舞池场景。

拥有如此辉煌的历史宝藏,老牌娱乐帝国迪士尼在电影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开始了文艺复兴,将经久不衰的公主系列动画包装成了真人电影,极大挖掘了公主IP的潜力同时也延长了经典IP的生命力。

真人版的公主电影在迪士尼华丽至极的布景还原、仙裙复刻以及顶级配乐的加持下,一直不负造梦的使命,让古老的童话故事再次吸引了千万新生代粉丝,重焕新生。但这一切都在《小美人鱼》的选角到来之后迎来了变化。

当观众们为满头脏辫,肤色黝黑的小美人鱼在网络上展开激辩之际,《白雪公主》的小麦肤色女主角再一次把迪士尼推上了风口浪尖。

如果说大部分因某种新思潮而诞生的争议选角,背景是角色本身并没有明确设定,但观众却被早期作品种下了先入为主的种子,然而角色需要被赋予基于当下社会共识所形成的新内核,从而以全新的形象演绎传统故事,那么这种尝试无可厚非。毕竟童话故事在上上个世纪已广为流传,动画电影则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而真人版童话电影作为本世纪的一种流行文化,重塑经典是势在必行的。而白雪公主作为一个以肤色为基础人设甚至命名的公主,她的解读空间在外形上可以说并没有留下多少余地,迪士尼这次的选择就显得比较“激进”了。

老牌巨头的新意思

作为好莱坞的话事人之一,全球娱乐业的领头羊,在众多举足轻重的电影公司中,迪士尼可以算是保守派了。就如同恰巧出现在其电影里的女权元素多半是制作方为了迎合当下社会潮流,做出商业选择顺带的额外产物,那并非一种主义,而仅仅是商业。

政治正确对于这个挺立半个多世纪而屹立不倒的老牌商业帝国来说也是一样的。当为特定思潮量身打造世界观的《黑豹》所裹挟的力量,让学院派的奥斯卡都为之低头,并且展现出强大的票房号召力,相信新的财富密码已经被嗅觉敏锐的好莱坞巨头记录在案。

比起逐帧复刻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的大获成功,《白雪公主》的故事内核显然不适合再作为当代流行文化进行还原式创作。借童话母题讲新故事,完成新时代的解构,对这种陈旧的文本来说是解读的关键。而早在2016年迪士尼就已经为公主IP的解读方向发布过10条“新公主准则”,也可以说是一种解构经典主题的预告。

有色人种饰演白人角色作为一种对传统白人叙事的有效解构方式,也是其中最“偷懒”的一种,在欧美如今的种族主义语境下不失为一张践行政治正确的安全牌。但面对白雪公主这一罕见的把种族标在名字上的艺术形象时,继续有色人种替换策略就显得十分简单粗暴了。

集政治不正确概念于一身的初代公主IP,看起来亟需一场脱胎换骨式的颠覆性解构,除非迪士尼选择彻底的反叛,将其中极具时代气息的元素逐一击破其中自然就包括了在当今语境下十分敏感的“肤色像雪一样白”。但一向沉迷合家欢的“米老鼠”是否会放弃其驾轻就熟的流水线公主叙事,答案很明显。





最后




用当代流行文化填充经典故事架构,让华丽的包装掩饰内核的虚弱,是近些年迪士尼的惯用吸金套路。健壮野性的小美人鱼与小麦肤色的白雪公主也许只是新潮流的开端,能否成为主流,是否能成为迪士尼继续掌握新流行文化的钥匙,或许只有市场表现才能左右庞大商业帝国的新动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