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江舟 | 识“苦”记

 丁镛 2021-06-25

要想读懂张江舟的绘画,须识得一个“苦”字。

人生实苦。欲求不得是苦,生老病死是苦,追寻是苦,逡巡是苦,就连得到的同时也无时不刻不在承受失去的苦涩。古往今来,识尽苦滋味,平凡人叹一句“苦中难,难中苦”,豪迈如辛弃疾,也只能咏上一首“爱上层楼,却道天凉好个秋”。

展览海报

6月16日至27日, “尘寰·墨语——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在云南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分为“衍”“觅”“触”三个篇章,近60件新近创作的作品,不仅囊括了《花逝》《惊蛰》《彼岸风》等经典作品,也汇聚了新近力作,如《阙》《人类图像学研究》《相约》《只有你能在这里找到爱情》等极具精神内涵的作品系列,展示了艺术家在人生、命运和时代主题上的深入探索和创作突破。

展览现场

三个篇章中,“衍”向外无限,“觅”向内无极,“触”在地行动,共同构建出张江舟艺术实践的探索朝向,其中既有细腻、舒缓的生活气息,也有大胆、犀利的时代回声。艺术家将对历史、时代、人类命运的深刻感悟融入作品,使之闪耀着主体鲜明的个性光辉。展览由云南美术馆主办,云南画院、启唐文化承办。

展览现场

悲悯

释伽牟尼研究印度上古宗教哲学,创立三界之说。三界中有欲界,欲界中有人道世界,人道世界又分东南西北四洲。释迦牟尼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属南瞻部洲,其总名,叫作娑婆世界。娑婆,有堪忍缺憾的含义。堪忍便是指这个世界上充满缺憾,甚多苦难。

彼岸风 200cmx200cm 纸本水墨 2012

春分 200cm×200cm 纸本水墨 2016

潮湿的记忆 200cmx200cm 纸本水墨 2017

人类图像学研究-自闭 130cmx130cm 纸本水墨 2019

自释伽牟尼开创佛教以来,无论是东渡弘扬佛法,还是在印度本地宣扬教义,其中都饱含着对苦痛的观照与悲悯。这也是为何佛教进入中国后,迅速赢得平民百姓的青睐,呈星火燎原之态的原因。

人类图像学研究-超象 130cmx130cm 纸本水墨 2019

人类图像学研究-界限 130cmx130cm 纸本水墨 2019

而张江舟的作品中便充满着这种佛学中堪忍缺憾的痕迹。他把这归因于某种命运的必然。“2008年时,一位老先生请我在长卷上题古诗词,说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时候我才发现,我会背的都是比较沉重悲壮苦涩的诗词”。

人类图像学研究-人格 130cmx130cm 纸本水墨 2019

阙·丑 130cmx130cm 纸本水墨 2020

如果说这是张江舟第一次意识到这种莫名的命运的必然,那么汶川地震则是他有意地将这种意识落实到画面之中。人在死亡面前总是无力的,更何况是如此大规模的死亡。“那是一种非常极端的体验——一方面,大规模的死亡带来生命的幻灭感;另一方面,极端灾难所激发出的人性的美好又让人震撼。所以我创作的时候,就把主题放在生命状态、生死的主题上,一直延续到今天”,张江舟说道。

阙·申 130cmx130cm 纸本水墨 2020

虽然在2008年以后,张江舟逐渐淡化了对某一具体事件的关注,但仍然可以看出那一年对他的影响——其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对生死、生命意义等终极问题的追问。

相约 388cmx180cm 纸本水墨 2021

有霾的春天 388cmx180cm 纸本水墨 2021

张江舟的作品中有一类总能深深地震动人心,那些缺失了具体形象的人物在无形的风中飘摇,显示出一种蒸腾、跳跃之感。是啊,人生实苦,但人们又总能在这无限堪忍缺憾的世界中忍耐并保持善良、温润,而不致在苦痛中沉沦不可自拔。

只有你能在这里找到爱情 388cmx180cm 2021

在人生浑浊的长河中,在流不尽的痛苦中,却能带着镣铐翩翩起舞,苦中作乐,这恰恰是人的韧性所在。

仁义

然而,在看似佛性的悲悯表皮之下,张江舟的作品中隐藏着的是人文本位的儒学的仁义内核。

风语 200cmx200cm 纸本水墨 2021

红霞 200cmx200cm 纸本水墨 2021

自《论语》诞生以来,对人性、生命状态的体悟与观察,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扎了根。而儒学所主张的“仁义”,也日益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樊迟问孔子于仁时,孔子仅有二字“爱人”。

惊蛰 200cmx200cm 纸本水墨 2021

绿影 200cmx200cm 纸本水墨 2021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江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统文人。他画世间万苦,总也离不开人,离不开“爱人”。这使得他的作品没有成为纯然理念的形而上的哲学追问,而总能给人的心灵来上沉痛一击。这也使得,张江舟的作品总有一种拉扯感——一面是向生命意义、生死命题纵深处探寻,一面又将其不断拉扯至现实生活中人类的精神状态及情绪体验。

墨语 200cmx400cm 纸本水墨 2021

同所有儒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一样,张江舟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并不避讳谈论这点,他希望自己的绘画能够给人带来力量。“我希望我的绘画能够让更多的人思考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可能对人类的进步,对社会的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很多年轻人觉得我的画太沉重、晦涩,但生命、生死从来不是轻松的话题”,张江舟表示。

抽象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近几年,张江舟的画面确实越来越抽象了,个中意象几近无形。事实上,他在原来的绘画基础上再次实现了超越——由人生之苦的描绘上升到了对寰宇之中那闳深宏阔却又神区鬼奥的境界的追摹之中去了。

人类图像学研究-图腾 130cmx130cm 纸本水墨 2019

人类图像学研究-预言 130cmx130cm 纸本水墨 2019

所以在这次展览可以看出,张江舟作品中的瞬时性和流动性更强了,人物在画面中的漂浮感也更强。对张江舟而言,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瞬时、流动才是永恒的。所以庄子在《秋水篇》中说'百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生命也是如此。

晓梦 200cmx200cm 纸本水墨 2021

唤醒之约 388cmx180cm 纸本水墨 2021

不该放弃的抚慰 388cmx180cm 纸本水墨 2021

张江舟将这种变化看作是艺术的必然。“最初我希望画面人物肢体能够表达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和生存体验有关。它不仅仅是一个造型,背后必要深意。但后来我希望能淡化人的形象,我不想人们透过画面的具体形象,将这种情绪框定在某种职业或某个个体身上,我希望它能有一些普遍性。下一步,我希望能够把画面人物服装抽象画、碎片化”。

张江舟

他坦言,抽象,对表达而言,其实是一种释放。这是艺术的基本规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