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邦本运用徐长卿临床经验举隅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6-26

原创 牟方政,等 中国民间疗法 2月26日

郑邦本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是重庆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4、5、6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长期跟师临床,发现郑老喜用徐长卿治疗胃痛、风湿病、皮肤病、肾炎等疾病,辨病辨证用药,配伍精当,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胃痛

患者,女,44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1年余,加重1周”于2017年5月29日就诊。患者自诉最近因吵架生气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以胀痛为主,夜间加重,嗳气后好转。伴有胃灼热,咽喉异物感,有时腹泻,饭后欲大便。舌质红,苔薄腻,脉弦。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腹部超声提示未见明显异常,盆腔积液。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辨病:胃痛;辨证属肝郁气滞胃热。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和胃健脾,给予柴胡疏肝散、左金丸、痛泻要方加延胡索、郁金、徐长卿。组成:

柴胡10g,枳壳15g,白芍30g,甘草片5g,香附10g,川芎10g,陈皮10g,延胡索15g,郁金10g,徐长卿30g,黄连片5g,吴茱萸2g,瓦楞子15g,法半夏10g,厚朴10g,紫苏叶10g,红藤15g,败酱草15g。

5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餐前服200 mL。复诊时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再进5剂痊愈。

按语:患者为中年女性,反复上腹胀痛,生气后加重,辨证为肝郁气滞,选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左金丸抑制胃酸,痛泻要方缓肝急,配伍徐长卿行气止痛。

郑老认为徐长卿辛散温通,行气止痛,一般用量为15~30g,同时联合延胡索、郁金组成角药,增强行气止痛效果。

郑老临床治疗胃痛,首先区分虚实,

实则餐后胀痛,嗳气后好转,多与肝郁气滞有关,多以柴胡疏肝散加延胡索、郁金、徐长卿行气止痛;

虚则空腹疼痛,绵绵不休,多与脾胃虚弱有关,多选用六君子汤加白芍、甘草、徐长卿缓急止痛。

风湿病

患者,女,53岁,因“手指关节疼痛1年余”于2017年8月7日就诊。患者1年来手指关节疼痛,胀痛为主,游走性,伴有晨僵,活动后减轻,膝关节疼痛,上坡明显,潮热出汗。回经1年。舌质红,苔薄白,舌胖大,边有齿痕,脉弦细。西医检查风湿热(RF)、分解代谢物控制蛋白(CCP)均阴性,抗核抗体(ANA)1∶100阴性。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病:风湿痹病,辨证属气血不足、肝肾亏虚、风湿阻络。治疗当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祛风通络止痛,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徐长卿等药物。组成:

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5g,大枣10g,桑枝30g,姜黄10g,牛膝15g,桑寄生15g,续断片15g,土鳖虫10g,骨碎补15g,全蝎5g,僵蚕10g,徐长卿30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

5剂,水煎服,1日半1剂,每日3次,每次200mL,餐后半小时服用。1周后复诊患者关节疼痛减轻,继续守方30剂而愈。

按语:患者处于更年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容易受外在风湿邪气侵袭,导致游走性关节胀痛,当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治本,祛风通络止痛治标。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桑寄生、续断、骨碎补、牛膝补肝肾,益气血。徐长卿配伍姜黄活血通络止痛,顽固不愈加用虫类药搜风通络,内外兼顾,相得益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多为游走疼痛;寒气胜者为寒痹,疼痛剧烈;湿气胜者为着痹,重着肿痛。郑老认为风湿病必有风邪和湿邪,或合并寒邪,或合并热邪,或合并痰瘀,通常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徐长卿通络止痛,达到祛风除湿止痛功效;气血不足常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徐长卿等,达益气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目的。

皮肤病

患者,男,38岁,因“全身皮肤瘙痒半年”于2018年3月26日就诊。患者近半年出现皮肤瘙痒,以四肢为主,皮肤干燥,遇热加重,遇冷减轻。舌质暗,苔腻,脉滑数。西医诊断:过敏性皮炎。中医辨病:风瘙瘾疹,辨证属血虚血热。治疗当养血凉血祛风止痒为主,选用四物汤、水牛角地黄汤、过敏煎、四皮四藤汤加徐长卿、苦参等。组成:

川芎10g,当归15g,白芍15g,生地黄30g,防风5g,荆芥10g,五味子10g,乌梅10g,徐长卿30g,苦参10g,土茯苓30g,甘草片10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白鲜皮15g,牡丹皮15g,钩藤15g(后下),忍冬藤30g,首乌藤30g,水牛角30g,紫草10g。

水煎服,1日半1剂。进15剂后,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继续中药调理1个月而愈。

按语:患者皮肤瘙痒,见于四肢,干燥脱屑,遇热加重,辨证为血虚血热生风,治疗以养血凉血祛风为主,选用四物汤养血,水牛角地黄汤凉血以治本,过敏煎抗过敏,四皮四藤汤走皮肤四肢祛风通络,徐长卿配伍苦参祛风除湿止痒以治标。郑老认为风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皮毛,瘙痒是皮肤病主要症状,与风邪侵犯相关,风邪与过敏关系密切,常选用过敏煎、四皮四藤汤加徐长卿祛风止痒,遇热加重或夜间尤甚,多为血热血滞,常合水牛角地黄汤;皮肤脱屑,多为血虚风燥,联用四物汤;渗出黄水,多为湿热蕴肤,加用四妙散。

慢性肾炎

患者,男,71岁,以“慢性肾炎3年”于2017年11月6日就诊。刻下夜尿频,耳鸣。血压130/80mmHg(1mmHg≈0.133 kPa),最近尿常规尿蛋白(+++)、隐血(+++),肾功能肌酐268μmol/L,超声提示慢性肾病改变、右肾囊肿,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滑。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诊断:淋证,辨证属肾虚湿热。治疗当以补肾清热除湿,选用

六味地黄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徐长卿、苦参等。组成:

生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15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五味子10g,覆盆子15g,金樱子15g,车前子15g,徐长卿30g,苦参10g,土茯苓30g,熟大黄8g,僵蚕10g,蝉蜕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白花蛇舌草30g,白茅根30g,小蓟30g,甘草片10g。10剂,水煎服,1日半1剂,每日3次,餐前服200mL。每月复诊,2018年3月8日复查尿常规蛋白(++)、隐血(+),肌酐261.8μmol/L。

按语:慢性肾炎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常表现为血尿和/或蛋白尿。患者肾炎多年,夜尿频尿,耳鸣,且蛋白流失为肾虚不固,久病入络,则肾囊肿形成;尿血,肌酐升高,苔腻,为湿热浊毒内聚。当补肾除湿通络,选用六味地黄汤合五子衍宗丸阴阳双补,徐长卿、苦参、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熟大黄清热除湿化浊,标本兼治。郑老认为血尿多有湿热毒蕴,蛋白尿多为肾气不固,反复发作与久病入络、多虚多瘀有关,当补肾活血与清热除湿并用。郑老常用30 g以上徐长卿除湿通络,配伍僵蚕、蝉蜕治疗肾炎。郑老治疗肾炎常选用肾功方(六味地黄汤加黄芪、黄精、白术、白茅根)加减,隐血为主加石韦、小蓟、益母草、女贞子、墨旱莲等解毒凉血止血,蛋白为主加水陆二仙丹、僵蚕、蝉蜕、徐长卿、水蛭等固精搜风通络,肾功能异常加丹参、红花、黄柏、土茯苓、大黄等活血降浊。

小结

郑老善于应用药对治疗疾病,注重药物独特的药理作用,徐长卿就是其中一味常用药物。

徐长卿配伍延胡索、郁金和胃止痛,配伍苦参祛风止痒,配伍姜黄通络止痛,配伍僵蚕、蝉蜕搜风,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配伍徐长卿药对治疗胃痛、风湿病、皮肤病、肾炎,临床效如桴鼓。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第29卷第3期杂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治疗方法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如需运用,请在正规医师指导下使用。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