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寿山石记》的文化学术价值

 仰望太空生敬畏 2021-06-27

《后观石录》则是以已藏之石,参考《寿山石记》和《观石录》品石标准,逐一描绘,例举寿山石品种三十多种。提出了“以田坑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每得一田坑,辄转相传玩,顾视珍惜,虽盛势强力不能夺。”的三坑论,首次将田坑石的价值展示给读者。

可以看出三篇著述是由简单的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递进式的认知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一种逐步提高、完善的理论关系,这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故而,我们从三篇著述中对寿山石客观认识的记述,可以判断他们之间的文化联系,卞二济《寿山石记》的著作,应该早于《观石录》,这也是引为大家共同探讨的清代早期三篇寿山石文化地位问题。

四、《寿山石记》对前后《观石录》的影响

(一)、《寿山石记》对石质的描述,以其所具像的物品:“间有类玉者、琥珀者、玻璃、玳瑁、朱砂、玛瑙、犀若象焉者。”用这种以物喻石的方法,把寿山石的通灵剔透、温润如玉的质感,活脱活现地展现到你的眼前,使读者虽未见其石,便有贴切的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力。

《观石录》中对石质的描述有:“美玉莫竞,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白者皆濯濯冰雪,是澄澈人心俯。”“肤里莹然,瑛烛侧影,若玻璃无有障

《寿山石记》的文化学术价值

碍。”“精华烂漫,如百年前琥珀莹透;”“一浑脱高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