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多项“挂钩”需做到“四到位”

 木香草堂 2021-06-27

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多项“挂钩”需做到“四到位”

4月2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相关情况。据介绍,2016到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2016到2020年优良率由26.5%上升至2020年的33%,上升了6.5个百分点。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将身心健康情况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不断提升中考体育科学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2019年实施“自主招生”和2020年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在招生考试中全面实施体育测试制度。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升学挂钩。(4月25日央视新闻)

此次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无疑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也为各地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多年以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已经引起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专注于体育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这对“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来讲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跨越。而实现体育工作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挂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职称挂钩,与学生的综合评价、升学挂钩的举措为学校体育教育探索实践指明了方向,这样的举措更能发挥体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如何将这一举措落到实处,达到最终的目的,笔者认为,需做到四到位:

一是引领到位。学校体育教育,体现并承载着“育人”这一教育的根本属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引领各级各类学校树立大体育观,站在教育学、生命教育、素质教育的高度开展教学,克服偏重技巧技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避免考什么就教什么,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享受健康、充实的人生打基础。以这种大体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校体育在育人中不可替代的功能,以达到体育教育提升学生成长状态的目标

二是管理到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逐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包括体育工作如何与政绩、教师待遇、学生利益挂钩。要有细则,要有专门的考核部门,按照细则对此项工作进行科学的考量。并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各级别集体、个人评先选优的条件。

三是监督到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层层落实责任,各负其责。不推诿,不迁就,按照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体育教学工作内容,不挤占体育课,不唯应试。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专门工作组,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过程性监督查,通过开展调研、教研、公开课,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规范体育教育教学,对于体育工作不合格的学校要及时进行整改与指导,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四是执行到位。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逐级对上、下级部门负责,逐级按质按量地完成学校体育工作任务。行政部门要为学校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学校领导要合理分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要提高个人能力素养,端正工作态度,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每个部门都应负起自己的责任,毫不含糊地将体育工作执行到位,才让实现体育工作的多项“挂钩”不落空,不成为“口号”,全社会达成体育工作共识,形成体育工作的常态良性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